导图社区 休克
病理生理学学习笔记,适用于预习、复习的参照。本章主要关于休克,主要理解相关机制,重点掌握临床上的症状特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休克
休克是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细胞缺血、缺氧,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或结构损害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病因
失血和失液
血容量下降,微循环功能障碍
烧伤
创伤
感染
过敏
血管床容积上升
心脏功能障碍
心输出量下降,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
神经强烈刺激
分类
按病因分
失血性,烧伤性,创伤性,感染性,过敏性,心源性,神经源性
按始动环节分
有效循环量减少
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容量减少所引起的,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 及动脉血压降低
血管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物质代谢紊乱
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少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高钾血症
器官功能障碍
防治原则
治疗原发病
改善微循环
扩充血容量
纠正酸中毒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细胞保护
器官支持疗法
营养与代谢支持
发生机制
微循环机制
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七个单位,三条通路,两条闸门
七: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
三:营养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
两:前闸门:总闸门:微动脉、后微动脉分闸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后闸门:肌性微动脉
受神经体液调节
以失血性休克为例分期
微循环缺血期
休克早期(代偿期),微循环血液灌流减少,组织缺血缺氧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变化机制
交感神经兴奋
其他缩血管液体因子释放
代偿意义
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
回心血量增加
心排出量增加
外周阻力增高
有助于心脑血液供应
临床表现: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出冷汗,脉搏加快,脉压减小,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微循环淤血期
休克进展期(可逆性失代偿期),组织淤血缺氧
灌少而流,灌大于流
微血管扩张机制
酸中毒使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扩血管物质生成增多
血液瘀滞机制
白细胞黏附于微静脉
血液浓缩
失代偿及恶性循环的产生
回心血量急剧减少
自身输液停止
心脑血液管流量减少
临床表现:①血压和脉压进行性下降,血压常明显下降,脉搏细速,静脉萎陷; ②大脑血液灌流明显减少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神志淡漠,甚至昏迷; ③肾血流量严重不足,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④微循环淤血,使脱氧血红蛋白增多,皮肤黏膜发绀或出现花斑
微循环衰竭期
休克晚期(休克难治期)
不灌不流,微血管麻痹性扩张,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中可有微血栓形成血流停止
微血管麻痹性扩张
DIC形成
临床表现:循环衰竭,并发DIC 加重休克
细胞分子机制
细胞损伤
炎症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表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