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五课-青铜器和甲骨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五课-青铜器和甲骨文知识梳理,包括甲骨文及其记载的文明、青铜器及其反映的文明等等。
时间管理-读书笔记,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重新掌控时间和工作量,实现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
本书是法兰教授的最新作品之一,主要阐明了设计史的来源、设计史现在的状况以及设计史的未来发展可能等三个基本问题。通过对设计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本书旨在促进读者对什么是设计史以及如何写作一部好的设计史等问题的深入认识与反思。
《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I/O)系统以及外部设备等关键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五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重点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
发现者:王懿荣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
用于占卜
反映殷商文明的一手史料
是世界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造字方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青铜器
商代司母戊鼎
商代四羊方尊
西周“利簋”
商周青铜器种类非常丰富,用途非常广泛。
地位标志
天子——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
卿大夫——五鼎、四簋
士——三鼎、二簋
“泥范铸造法”工艺
铸造业的发达
青铜器及其反映的文明
商代司母戊鼎(青铜炊器)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高113厘米,重832.84公斤。
商代四羊方尊(青铜酒器)高58.3厘米,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
西周“利簋”(青铜食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59公斤。
青铜器用途
烹饪、饮酒、盛水、演奏、作战、农具、货币
结论:商周青铜器种类非常丰富,用途非常广泛。
青铜器制作方法
黄泥制作成“内范”
黄泥制作泥块拼接成“外范”
灌入溶液进行冷却,打破范。
小结
种类丰富
用途多样
珍贵的历史价值
地位的标志
高超的青铜制作工艺
课前回顾
夏朝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商朝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西周朝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利簋和《尚书 · 牧誓》记载了明确的时间
甲骨文及其记载的文明
定义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
价值
商周甲骨文——中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
甲骨文是世界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发现
发现原因:吃中药发现刻有文字的龙骨
用途
占卜(商代喜欢占卜)
占卜内容
社会生活、军事战争和天文祭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