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妇科-月经病
月经病属于妇科疾病,一般是出现月经不调、月经推迟、痛经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经期长、经期缩短等,最好去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是内分泌失调、妇科感染还有子宫肌瘤等导致的,最好抽血检查激素六项、B超检查,建议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调理。
儿科其他疾病你要疾病包括紫癫,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科医学生可以一次作为参考。
儿科心肝疾病主要内容包括汗蒸、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急惊风、慢惊风以及癫痫。有需要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儿科肾系疾病主要内容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遗尿以及五迟、五软这几个疾病,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月经病
月经不调
月经先期
气虚证
脾气虚证: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血热证
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养阴调经——清经散
阴虚血热证:滋阴清热,养血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证: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丹栀逍遥散
重在调理月经周期,须重视平时的调治
按其证候属性,或补,或清。
凉用药不宜过于温燥或寒。
月经后期
肾虚证:补肾填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汤
血虚证:益气养血,补肾填精——大补元煎
血寒证
虚寒证:温经散寒,养血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或艾附暖宫丸
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气滞证:开郁行气,和血调经——乌药汤
痰湿证: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二陈汤
重在调整月经周期,须重视平时调治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属虚属寒者多,不宜过用辛燥及破血之品。
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证:疏肝理脾,和血调经——逍遥散
肾虚证:补肾益精,固冲调经——固阴煎
调理冲任气血为原则
冲任和调,胞宫藏泻有度,则月经按时来潮
月经过多
气虚证:补气升阳,固冲摄血——举元煎
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
经期重在摄血止血,减少月经量,防止失血伤阴;平时调理气血、安冲固冲治本
慎用温燥辛散药物,以免动血耗血,加重病情
月经过少
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
血虚证:补气养血,和血调经——滋血汤
血瘀证:活血化瘀,养血调经——桃红四物汤
痰湿证: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重在养血调经
用药不可过于攻破,以免重伤气血
经期延长
气虚证:补气健脾,止血调经——举元煎
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调经——两地汤合二至丸
血瘀证:活血化瘀,理冲止血——桃红四物汤
固冲摄血,止血调经为大法,重在缩短经期
不可概投固涩之剂,以犯虚虚实实之戒
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证: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湿热证:清利湿热——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子、茯苓
血瘀证: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肾阳虚证:补肾益阳,固冲止血——健固汤
以平衡阴阳为主,促进阴阳顺利转化,时机重在经后期
出血时适当配伍固冲止血药物
崩漏
肾虚证
肾阴虚证:滋肾益阴,止血调经——左归丸
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
血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崩三法:1. 塞流 2. 澄源 3. 复旧
闭经
肾气亏虚:补益肾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气血虚弱证:补气健脾,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证:养阴清热,润燥调经——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去瘀通经——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证:化痰除湿,活血调经——丹溪治痰湿方
虚者补而充之,实者泻而通之
切不可不分虚实,滥用猛攻峻伐之方药,以‘通经见血’为快
因他病而致经闭者,如虚劳、血痨、虫积等,当先治他病,病愈则经行
痛经
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寒湿凝滞证: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
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阳虚内寒证: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温经汤
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温经止痛——圣愈汤
肝肾亏损证:益肾养肝,缓急止痛——调肝汤
调理冲任、胞宫气血为主
分两步:月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辨证求因以治本同时应因时制宜,选择最佳治疗时机
同时应因时制宜,选择最佳治疗时机
月经前后诸证
经行乳房胀痛
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胃虚痰滞证:健胃祛痰,活血止痛——四物汤合二陈汤
肝肾亏虚证:滋肾养肝,养血止痛——一贯煎
疏肝养肝,通络止痛为大法
实者疏肝理气、化痰通络,常于经前开始前用药
虚者滋养肝肾,注意平时调治
经行头痛
气血虚弱证:养血益气,通络止痛——八珍汤
阴虚阳亢证:滋阴潜阳,平肝止痛——杞菊地黄汤
瘀血阻滞证: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痰湿中阻证: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调理气血为大法
实者行气活血以止痛
虚者补气养血以止痛
头为诸阳之会,用药宜以清轻上行之品
经行感冒
风寒证: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
风热证: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
邪入少阳证:和解表里——小柴胡汤
应施以辛温、辛凉解表之剂,但须估计经行血虚、卫气不固的特点
平时和血益气,固卫祛邪,使血和卫固,邪不得侵袭腠理
经行情志异常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安神定志——甘麦大枣汤
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养血调经——逍遥散
痰火上扰: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生铁落饮
需结合证型,或养心神,或泄肝热,或涤痰火
绝经前后诸证
肾阴虚证:滋肾养阴,佐以潜阳——左归丸
肾阳虚证:温肾扶阳——右归丸
肾阴阳两虚:阴阳双补——二仙汤
肾虚肝郁证:滋肾养阴,疏肝解郁——滋水清肝饮
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补肾宁心——天王补心丹
平调肾中阴阳
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温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