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诗歌专题(3)
这是一篇关于诗歌专题(3)的思维导图,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特征内容点总结。帮助小伙伴快速掌握赏析诗歌语言的内容!
编辑于2022-11-03 18:27:47 内蒙古自治区诗歌专题——赏析诗歌语言
题型一、炼字
是锤炼诗歌中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
动词:传神显旨,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以动写静,以实显虚,以乐衬哀 形容词:点出景物形象的特点。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达心情 副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转,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隽永的诗情 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表达舒缓、悠然、深沉、缠绵、委婉的情感 拟声词:使画面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题三步法 1、释含义+明手法。点明该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或者点明该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相关对象的,如动静角度,视觉、触觉角度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分析角度 作用效果 (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2)从“造境”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3)从“写人”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 (4)从“抒情”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从“艺术”的角度分析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
题型二、诗眼(词眼)
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这样的关键词、关键句
四个特征: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包括直接揭示作者情感的词和语义双关的词,如“愁”“忧”“思”和“冷”“孤”“凉”。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词汇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词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也是“诗眼(词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
答题步骤: 1、第一步:指出诗眼(词眼),并解释该字(词)含义(深意)。 2、第二步:结合诗歌进行梳理,列举诗歌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阐述与该字(词)相关的内容描写及分析,注意作者感情的抒发。 3、第三步:从该字(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根据诗眼(词眼)所在位置谈结构,这样分析更为全面。一般谈到“字(词)”的作用,离不开结构。
题型三、炼句
就是锤炼句子,炼句不仅要讲究炼境和炼意,有时还是为了平仄、押韵的需要。
答题步骤: 1、第一步 结合全诗(词)理解句意 要结合全诗(词)理解句子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还可以先从要结合全诗(词)的关键词语入手,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词)句意蕴 2、第二步 赏析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1)语言特点:①倒装,有错位的美;②省略,有韵味悠长之美;③对仗,有整饬的美,④互文,有开合的美 (2)表达技巧::既要考虑到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也要考虑到结构技巧 3、第三步 分析表达效果 (1)首句或首联 效果: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词),领起下文对xxx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内容 (2)中间句或中间联 效果:或承前xxx内容,引出后面xxx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作者情感 (3)尾句或尾联 效果:或总结全诗(词),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作者情感;或以景衬情,用xxx景衬托xxx。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题型四、语言风格特征
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 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体裁看词看有:豪放与婉约之分,还有通俗和幽默之别。
常见的语言风格及特征:
平实质朴
语言:平淡,平易近人,口语 手法:白描 情感:情真意切,朴素自然,宛如民歌 意象、意境:田园风光,洋和宁静
清新明丽
语言:用语新颖别致,给人清新之感,不事雕琢,明白畅晓 手法:比喻拟人,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情感:怡然喜悦 意象、意境:山水中优美的景物,色彩明丽
飘逸绚丽
语言: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 手法:夸张,想象 情感:喜悦的,积极向上的 意象、意境:绮丽的景象,色彩缤纷,变幻莫测,飘逸绚丽
浪漫飘逸
语言:清新俊朗,华丽工整 手法:夸张,想象,引用(神话),对偶 情感:奔放豪迈,自然率真,无拘无束 意象、意境:大山大川,广阔奇幻的意境,雄伟瑰丽
粗犷豪放
语言:笔力雄健,对仗工整 手法:比喻,夸张,用典(英雄) 情感:立志高远,气概恢宏,积极向上 意象、意境:大山大川,大江大河等,高山壮阔的景象,意境雄浑,立志高远
雄浑壮丽
语言:骨力挺健,笔力刚强 手法: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用典(历史战争) 情感:同仇敌忾的愤慨,誓死戍边的决心 意象、意境:大山大河,气势壮阔,狼烟,大漠,绝域,孤城,奇寒,酷热
含蓄隽永
语言:含蓄委婉 手法:渲染,烘托,双关,典故,对比,比兴 情感:对韶光短暂,好话不长的哀婉 意象、意境:生活中有情调的小风景,静谧幽静
婉约细腻
语言:曲径通幽,委婉含蓄 手法:通感,渲染,烘托 情感:情调缠绵,感情细如抽丝,思念友人,愁绪 意象、意境:”曲,细,柔“之景,静,凄凉
悲壮慷慨
语言:出语高昂 手法:远近结合,高低结合,比喻 情感:时代感慨,雄才不得志,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有郁结,愤慨不平,孤单寂寞,悲壮慷慨 意象、意境:登高远眺之景,大山大川,广阔无垠
沉郁顿挫
语言:苍老遒劲的笔调,严格诗律,铿锵音律 手法:比喻,高低,感观 情感:凝重深沉,忧郁,感时伤己 意象、意境:登高远眺之景,广阔壮观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1、整体感知
如果题目要求鉴赏整首诗的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而不是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如果题目限定了鉴赏某一联,则只针对那一联诗句进行鉴赏。
2、调动积淀
(1)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同,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因生活变迁、审美变化也会导致其作品语言风格不同。平时要注意了解积累作者的语言风格,掌握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鉴赏语言风格时要注意迁移运用。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李煜 隽永:刘禹锡 自然:谢眺,谢灵运 浪漫飘逸: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 雄浑悲壮:屈原 淡远闲静:陶渊明 恬淡优美:王维 雄壮豪迈:王昌龄 豪放磅礴:曹操 旷达俊爽:杜牧
陶渊明朴素自然 白居易通俗易懂 王昌龄雄健高昂 李商隐朦胧隐晦 温庭筠绮丽香艳 李清照缠绵悱恻 范仲淹苍凉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俊 辛弃疾豪迈奔放 杜甫沉郁顿挫 晏殊婉约含蓄 苏轼旷达豪迈 李白豪迈飘逸 杜牧清健俊爽 王维恬淡优美 高适悲壮苍凉 陆游悲壮爱国 李贺幽峭冷艳 李煜伤感细腻
(2)不同题材的诗歌也在整体上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宫廷诗:缠绵婉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3、联系主旨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4、多角度入手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 答题步骤:第一步-明风格 第二步-列例证 第三步-析效果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