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心理学 第十章 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
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的思维导图,包括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意志的萌芽。
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一) 、 先天气质差异(出生至1岁前)(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 3岁前)(二) 、 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前)(三) 、 个性初步形成(3-6岁)二、 学前...
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思维导图,包括情绪在学前)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与意志行动的发展
意志行动是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而行动就是一系列的动作。
没有基本动作的发展,不可能产生意志行动,而没有意志成分的参与,或所谓有意性的调控,动作也不可能发展和完善。
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首尾规律
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
婴儿最早出现的是眼的动作和嘴的动作。半个月内的婴儿,双眼协调动作就已经出现。
儿童先学会抬头,然后能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也就是从离头部最近的部位的动作开始先发展。
婴儿学爬行,先是依靠着手臂匍匐爬行,然后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脚来爬行,即也服从“首尾规律”。
近远规律
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这种从身躯的中央部位再到远离身躯中央的边缘部位的发展规律,即“近远规律”。
大小规律
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才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
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
无有规律
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阶段
反射动作阶段(初生-4个月)
这阶段有许多本能的动作,即无条件反射。不受意识支配。
最初动作阶段(2岁前)
基础动作阶段(2-7岁)
保持稳定性
专门化动作阶段(7-14岁及以后)
学前儿童基础动作的发展
基础动作的模式
基础的移位动作
基础的操作性动作
基础的稳定性动作
基础动作发展的顺序
基础动作发展的小阶段
起始阶段
进行某种动作的尝试
初级阶段
对动作的控制明显加强
成熟阶段
动作各种组成部分能够较好的整合,控制的比较好
二、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意志和意志行动
意志
指成人按照预定目的,有意识的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基本特征
明确的目的
意识调节行动
克服困难
意志过程突出的特征是努力克服困难
内部障碍是指心理内部的困难
外部障碍是指在完成某种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遇到了外部条件的障碍(生理上的疲劳、技巧上的不足、物质条件的缺乏)
意志行动
是在有意动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志行动,或者可以说是意志的萌芽
意志行动与学前儿童认识过程有意性的发展
意志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认识过程有意性也是意志过程的成分
意志行动与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意志行动的发展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
意志是成体系的活动
三、学前儿童意志的萌芽
学前儿童有意运动的发生及其特点
有意运动在无意运动的基础上发生
有意运动:又称随意运动,是意志的基本组成部分
无意运动:是被动的运动,是人没有意识到的。天生就会的。
有意运动的特点
有意运动是后天学会的
有意运动是自觉意识到的主动的运动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是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
发生在出生后4-5个月左右
手眼协调动作发生要经过5个阶段
动作混乱阶段(刚出生)
无意抚摸阶段(2-3个月)
无意抓握阶段(3-4个月)
手眼不协调阶段
手眼协调的抓握
直立行走动作的发展
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无意动作基础上逐渐产生的(三抬、四翻、六坐、七爬、八站、周岁走)
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萌芽
最初的习惯性动作
最初的习惯性动作,似乎有了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系列固定了的连续动作
最初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4个月左右,儿童的行为出现了最初的有意性和目的性
意志行动的萌芽
8个月左右,儿童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说是意志行动的萌芽
1岁半到2岁左右,儿童在意志行动中,不但有了较明确的目的,而且有了明确的根据目的而决定的行动方法
四、幼儿意志行动动机的发展
自觉的行动目的开始形成
缺乏明确的目的
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
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
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
动机和目的的关系出现间接化
五、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
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1岁半至2岁的儿童,已经出现坚持性的萌芽
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3岁幼儿坚持性发展的水平是很低的
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在4-5岁
6-7岁幼儿在各种条件下坚持的时间都比较稳定
4-5岁幼儿的坚持性随条件的变化而有很大波动
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
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六、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成熟因素
教育和练习
激发动机
兴趣
鼓励和增加自信心
幼儿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