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匮第十五 黄疸病
基于十四五教材整理,包括谷疸、酒疸、黄疸、女劳疸、虚黄等内容,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希望对大家有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黄疸
脉症
主症:目黄、身黄、小便黄
湿热发黄(阳黄)
病机:湿热蕴脾,蒸迫血分 治疗要重视:凉血祛瘀+祛湿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1)
风:作“热”解 痹:作“闭”解
入血分才会发生黄疸,治黄必活血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8)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9)
黄疸发作的关键:小便不利
寒湿发黄(阴黄)
辨证关键:(太阴/脾寒湿证) 脉迟,伴有面色黄而晦暗、舌淡神疲、纳差…… 治疗:温法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3)
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10)
分类及证治
谷疸
主症:食谷即眩,小便不利 (脾胃湿热互结郁蒸)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2)
病在中焦,湿热俱盛
茵陈蒿汤
茵陈蒿6两,栀子14枚,大黄2两
(服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茵陈蒿:大黄 = 3:1, 重在清热利湿
栀子、大黄后下
苦寒伤胃,阴黄及湿重于热者忌用,孕妇忌用
寒热不食,食则头眩,心胸不安,发黄鲜明如橘子色,腹满,小便不利,大便秘结或不爽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13)
酒疸
主症:心中懊 ,小便不利 (湿热内蕴,上扰及心)
心中懊 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2)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4)
治法:因势利导
吐、下鉴别要点:脉象
脉浮,欲呕,病在上:越之,瓜蒂散
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6)
脉沉,腹满,病在下:竭之,大黄硝石汤
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5)
病位偏上,热重于湿
栀子大黄汤
栀子14枚,大黄1两,枳实5枚,淡豆豉1升
一身尽黄如橘子色,身热口渴,心中热痛或足下热,懊 不宁,不思饮食,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苔黄或黄腻,舌质红,脉沉或兼数
酒黄疸,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15)
病偏中下,热盛里实
大黄硝石汤
栀子15枚,大黄、黄柏、硝石4两
身黄如橘子皮,自汗出,溲赤,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干结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19)
湿重于热
茵陈五苓散
茵陈蒿末10分,五苓散5分
身黄如橘子皮,小便不利,纳呆,苔白腻,脉浮缓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18)
兼、变证
阳黄
兼表虚证
桂枝加黄芪汤
黄疸初起伴恶寒发热、汗出、脉浮,属表虚内热不重者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16)
兼少阳证
小柴胡汤
黄疸病程中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少阳症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21)
阴黄
兼胃肠燥结血瘀证
猪膏发煎
猪膏半斤,乳发如鸡子大3枚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17)
寒湿内蕴,脾虚失运
小半夏汤
误用苦寒,伤及中阳,胃气失降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汤主之。(20)
女劳疸
主症:额上黑,小便自利 (房事过度,肾虚有热)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2)
肾阴阳两虚,瘀血夹湿热
硝石矾石散
硝石、矾石等分,大麦粥汁和服(固护胃气)
黄疸反复不退,腹胀满,大便时溏或呈灰黯色,目青面黑,额黑…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为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14)
虚黄
小建中汤
小便自利,纳呆少气、身倦肢困、腹痛便溏(脾胃气血虚弱,肌肤失荣)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22)
转归及预后
黄疸病向愈或剧增,以18日左右为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