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
本质问题是在本原问题的基础上反映事物特性 或特殊矛盾的范畴。物质欲望;神性、精神性。 人性表现于人的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意义 生活)
德育原理第二章 现当代德育思想知识梳理,包括苏霍姆林斯基、科尔伯格、价值澄清理论、关怀理论、品德教育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前言:德育究竟是什么?德育到底是什么?自由与快乐、尊重与平等、宽容与包含、风度与气质、批判与反思……许多生活中的常识为何变得那么稀少?我们是否可以在研究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三章 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
第一节 德育的本质
一,何谓本质
本质问题是在本原问题的基础上反映事物特性 或特殊矛盾的范畴。
二,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与德育的本质
1.道德在生活中有两种存在状态:
1.道德主体的品质,可称为“德性”(品德);
2道德主体的行为,可称为道德生活、道德实践或者“德性生活”
2.人性的二重性:
物质欲望;神性、精神性。 人性表现于人的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意义生活)
3.德性生活:
物质生活和意义生活在不同人的生活中含量不同地实存着.彼此内在地对立统一形成一定的张力并表现为统一的个体生活
4.功能
道德具有调节人性与生活的实用功能,又具有人性与生活的提升功能。
5.本质
1.人的本质却是对于生命质量或意义等精神性的祈求 2.道德生活的本质应当是人类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 3.道德教育的本质或本质功能,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其属人的精神性和精神性生活的一种有意识的帮助。
三,对德育本质的解释及其意义
1.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角度讨论德育的本质
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个人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
2.从本质形成的角度讨论德育的本质
人在实践中通过活动不断形成的东西。
3.在教育内部与其它教育形态相比较的本质探 讨维度
主要表现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等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质的不同
第二节 德育的功能
一德育功能概念及其认识
德育功能的含义
德育功能是德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 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德育目的-想要德育干什么 德育功能- 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 德育效果一德育实际上干了什么
树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的实践意义
1.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 2.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评价的形成. 3.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实践。
二,德育的主要功能
(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对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正确认识
1、必须树立全面的德育(社会性)功能观
2、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3、文化功能是学校德育功能的中介
(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是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1.生存性功能:“德-得”关系的体现
人类个体要生存,首先要服从生存的原则。要服从客观规律,遵循与环境交换的“ 经济原则” 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
2.发展性功能:对个体品德的“静—动”关系作用的体现
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对个体社会人格的塑造,或对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推动。
3.享用性功能:德育过程中个体“苦一乐”关系的体现
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具有审美性质)
(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1.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
2.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
1.动机作用; 2.方向作用; 3.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落实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必须注意:
1.德育系统本身教育功能发挥的自觉意识的确立 2.其次,打破教育与教学“人师”与“经师的阻隔,使教育气其它各育的关系复万其一的原本。
德育教育性功能发挥的前提
1.提高教师的人师品质 2.实现“经学”与“人学” 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