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性原理》
李善长、第一性原理:任何理性系统的根基性命题、公理化思维:人类理性思维的顶级智慧。破界创新:打破基石,边界外延。
TRIZ培训、学习总结,TRIZ是一种创新方法,发明原理及规律的总结,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表达的关键首先是明确目的,包括自己想要实现的个人目的,以及希望对方满足的需求以及理想的反应,其次是筛选需要的信息量传递给对方。
设计思维、概念: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本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任何理性系统的根基性命题
空间性归纳和时间性归纳
归纳法是将一定空间或时间边界内的规律推广到所有空间和时间的思维方式。如一个领域的规律推广到其他领域,历史上的规律推广到现在和未来。
归纳结果的可重复性
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连续性假设是归纳法的隐含假设
隐含假设是时空的连续性,如以前这样未来也这样
推翻一个结论,不一定从结论入手,而是从隐含假设入手
求存不求真的阿克琉斯之踵
习惯用原有规律衡量事物,若想摆脱连续性假设,需要更高维度的思维模型
演绎法三段论
演绎法可以保真,而归纳法不行
逻辑比事实更真实
东方哲学看重实践出真知,西方哲学看重逻辑指导实践
基于本质的思考,逻辑正确必然结果正确
前提的准确性是演绎法的隐含假设
前提是一个能够自确定的元起点,即第一性原理
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基石假设
第一性原理+演绎法=理性系统
不是系统之内,而是系统之外
第一性原理存在于系统之外、之前,系统之内的核心原则是通过第一性原理推导的
第一性原理的层次之分
大系统的中心原则可以作为小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公理化思维:人类理性思维的顶级智慧
欧氏几何:人类思维的奇迹
一切学问都是证明系统
只有推到出某种事物的逻辑为真,这个事物才真实存在
没有证明的东西都是虚假的东西。
从几何原理到公理化思维
几何学是一套基于公理前提,由演绎法推导结果的学科
知音不是观点相同,而是思维方式(逻辑)相同的人
公理化思维的应用
牛顿力学基于的公理:惯性假设、引力假设
达尔文进化论基于的公理:遗传变异、生存竞争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
让哲科思维点亮中国的创新者
用公理化思维去研究创新
破界创新:打破基石,边界外延
破解创新三部曲
破、立、见,破隐含假设、立基石假设、见全新系统
破界创新的难点
难点是打破隐含假设,而破群体性共识是常见的隐含假设
科学领域的破界创新
哥白尼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日心说正确,而且打破了群体性共识。虽然日心说也是一种错误假设,但哥白尼的伟大在于打破了旧的群体思想禁锢,引发了科学革命。
IBM和乔布斯的破界创新
IBM的成功在于打破了计算机只能用于与高端市场的假设,进而取得商业市场的成功;而乔布斯的成功在于进一步打破了“计算机只用在商业领域”的假设,随后在个人电脑市场取得巨大成功。
成为创新企业家
普通的创业者解决的是极限点的问题,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创新企业家解决的是边界问题,是破界创新,它让原有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组织刷新:使命-战略的破界创新
鲍尔默时代的迷失
微软的迷失是始终立足于PC时代,错过了互联网红利。
纳德拉刷新微软
刷新: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刷新使命
赋能,帮助他人做事、做成事
刷新文化
成长型思维
刷新战略
成为提供生产力和平台的专家
第一创新:基于第一性原理进行创新
从归纳创新到演绎创新
演绎创新:逻辑正确,事实就一定正确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第一创新
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可以作为商业的第一性原理,如熵增定律
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
将跨学科的基础原理应用于日常事务上,通过学习思维模型和刻意练习,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文化的元知识
元知识就是各学科的基础理念
埃隆马斯克的第一创新
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是物理学的还原论,将事务拆解还原为基础元素
第一创新的力量
首先了解各学科的基础原理,其次将基础原理迁移到其他领域,通过演绎法推到出新的理论基石
这种迁移不是基于归纳法的知识迁移,而且基于演绎法的逻辑迁移
源自使命的动机
使命感超出商业动机
万物至理:宇宙的终极密码
洞见公理比推导更加困难
理念世界与思想实验
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质疑
两个全新的基石假设
推导出的狭义相对论
用理论定义现实
爱因斯坦的升维
推到出的广义相对论
从众效应:真理的真相
两种真理观
真理符合论:信念是否和实际一致
真理连贯论:信念是否与群体信念一致
真理符合论
真理连贯论
所有人相信的真
我们把群体认知当做认知的隐含假设,并已群体认知评判对错,事实上群体认知未必有足够的事实依据,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在群体认知下,不合群的人注定错误,这就是从众效应的原罪。
从众效应
逃不脱的乌合之众
群体无智慧、无逻辑、无意识,群体只需要简单的认知及情绪便可点燃
认知如何跳出
人类的进化依靠的是出现突出的个体,这些个体敢于打破群体信念
批判性思维: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
逻辑三洽
自洽
他洽
续洽
主体性认同
“我的**”,人们普遍认为我的思想等同与我的存在,因此觉得思想被否定等同于自己的存在被否定。大多数的争吵都源自思想被否定,换句话说都是为了证明我的对的,你是错的
群体信念
比我的思想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思想,原本非理性的观念因为得到了群体的认可,一定程度上也具备了逻辑上的正确性
群体认知中的道理,并不是道理,更像是一种立场,站在群体的角度会尽量捍卫自身存在性的立场
批判性思维
破除隐含假设之前,需要首先破除两件事:我错了;我们错了。把我、我们和我的思想、我们的思想区分开来。
波普尔:能够认识到并承认自己错了,是证明一个科学家仍旧是科学家的标志。
能够承认自己错了,是证明一个创业者仍旧是创新者的标志
瑞达里欧: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不可知论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反共识
如果你在所有事情上都与所有人的观点一样,你凭什么出类拔萃呢
如果你要创新,你必须采取一个非共识但正确的观点,才能打败竞争对手
逻辑比真实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