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妇产9.1、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编辑于2022-11-21 10:10:56 黑龙江省《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妇产9.1、妊娠合内外科疾病
心脏病
概述
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居第2位,是最常见的非直接产科死因
妊娠、分娩期心脏血管方面的变化
妊娠期:32~34周
总血容量(高峰:32~34周)、心排量、心率↑
分娩期:第一产程末、第二产程
心脏负荷最重的时期
每次宫缩:250~500ml液体被挤入体循环,全身血容量↑
孕妇动脉压与子宫内压之间压力差减小
第二产程产妇屏气→肺循环压力↑→左向右分流转为右向左分流→发绀
极易发生心衰
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突然缩小,胎盘循环停止,回心血量增加
腹腔内压骤减,大量血液向内脏灌注,造成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
产褥期:产后3日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及其对妊娠的影响
结构异常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左向右分流型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型
法洛四联症
艾森门格综合征
无分流型先天性
肺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缩窄
马方综合征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严
心肌炎
功能异常性心脏病
妊娠期特有的心脏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以左心衰为主的全心衰
围产期心肌病
对胎儿的影响
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心功能良好者剖宫产率高
抗心脏病药物对胎儿的潜在毒性
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多基因遗传
诊断依据
妊娠前有心悸、气短、心力衰竭史,或曾有风湿热病史
有劳力性呼吸困难
经常性夜间端坐呼吸、咯血,经常性胸闷、胸痛等症状
有发绀、杵状指、持续性颈静脉怒张
心脏听诊:舒张期2级以上或粗糙的全收缩期3级以上杂音
有心包摩擦音、舒张期奔马律和交替脉等
心电图:严重心律失常
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及T波异常改变等
X线:心脏显著扩大,尤其个别心腔扩大
超声心动图:心肌肥厚、瓣膜运动异常、心内结构畸形
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评估与咨询
可以妊娠
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I~II级且无既往无心力衰竭史,亦无其他并发症,妊娠风险低级别者
不宜妊娠
心脏病变复杂或较重、心功能III~IV级、有极高孕产妇死亡和严重母儿并发症风险者
年龄在35岁以上,心脏病病程较长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系极大
常见并发症
心力衰竭
妊娠合并心脏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好发时期:妊娠32~34周、分娩及产褥早期
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左心衰多见
早期心衰表现
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休息时心率酶分子超过110次,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
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体: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最常见症状:发热、心脏杂音、栓塞表现
不及时控制可诱发心衰
缺氧和发绀
妊娠时外周血管阻力↓→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绀加重
发生暂时性右至左分流引起缺氧和发绀
非发绀型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因肺动脉高压及分娩失血
静脉栓塞和肺栓塞
妊娠时血液呈高凝状态,若合并心脏病伴静脉压增高及静脉瘀滞者
孕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栓子脱落诱发肺栓塞
恶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发作时导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多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
孕妇猝死和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
处理
妊娠期
决定能否继续妊娠
不宜妊娠者:麻醉镇痛,人工流产
有结构异常性心脏病者:抗生素治疗
加强孕期保健
产前检查的频率
妊娠32周以后,发生心衰的概率增加,每周一次
产前检查内容
产科项目+心功能检查
胎儿监测
妊娠28周:胎儿脐血流、羊水量、无应激试验(NST)等监测
防治心力衰竭
休息
保证充分休息,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
饮食
限制体重增长,整个妊娠期不超过12kg为宜
保证合理高蛋白、高维生素、铁剂补充,29周后预防性使用铁剂防贫血
预防和积极治疗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纠正贫血,治疗心律失常
动态观察心脏功能
定期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力衰竭的治疗
多学科合作抢救
终止妊娠的时机
心脏病妊娠风险低且心功能I级者可以妊娠至足月,若出现严重心脏并发症或心功能下降则提前终止妊娠
妊娠风险较高但心功能I级的心脏病患者可以妊娠至32~36周终止妊娠,但必须严密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属妊娠禁忌的严重心脏病患者,一旦诊断需尽快终止妊娠
分娩期
经阴道分娩
概述
可耐受:心脏病妊娠风险低且心功能I级者
避免产程过长
有条件者可以使用分娩镇痛,以减轻疼痛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产程
第一产程
鼓励安慰产妇,消除紧张情绪
无分娩镇痛者:适当应用地西泮、哌替啶等镇静剂
密切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心率
发现心衰迹象
取半卧位
高浓度面罩吸氧
去乙酰毛花苷0.4mg加于25%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缓慢静脉注射
必要时4~6小时重复给药一次
产程开始后立即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第二产程
避免用力屏气加腹压
应行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或产钳助产术
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产妇腹部放置沙袋,以防腹压骤降而诱发心力衰竭
防止产后出血过多而加重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
静注或肌注缩宫素10~20U,禁用麦角新碱
产后出血过多:及时输血、输液,注意输液速度不可过快
剖宫产
择期剖宫产
有产科指征及心功能III~IV级者
心脏病妊娠风险分级高但心功能II级者
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结构异常心脏病者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2日
术中胎儿娩出后腹部沙袋加压,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
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5~10日
产褥期
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时期:分娩后3日,尤其产后24小时
充分休息、严密监护
极易诱发心衰的严重并发症
产后出血
感染
血栓栓塞
哺乳:心脏病妊娠风险低且心功能I级者
人工喂养:疾病严重的心脏病产妇
不宜再妊娠的阴道分娩者:产后1周形绝育手术
糖尿病
概述
糖尿病合并妊娠
孕前糖尿病(PGDM)的基础上合并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
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
正常妊娠时空腹血糖较非孕期低,在孕早中期空腹血糖约下降10%
胎儿从母体获取葡萄糖增加
孕期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
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
为了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就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现GDM
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可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GDM,也可使原有糖尿病加重
早期、分娩过程:易出现低血糖
产后胎盘娩出:胎盘分泌抗胰岛素物质迅速消失→胰岛素用量↓
具有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一级亲属患2型糖尿病
肥胖(重度肥胖)、年龄≥35岁
PCOS患者及早期空腹尿糖反复阳性者
GDM史或巨大儿分娩史
无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史
死胎、死产、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娩史,胎儿畸形史等
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对孕妇
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流产发生率达15~30%
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较非糖尿病孕妇高2~4倍
未能很好控制血糖的孕妇易发生感染
羊水过多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多10倍
巨大胎儿发生率明显增高
难产、产道损伤概率↑
产程延长易发生产后出血
I型糖尿病孕妇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GDM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
对胎儿
巨大胎儿
胎儿生长受限(FGR)
流产和早产
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
胎儿畸形
对新生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血糖→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高胰岛素血症→拮抗糖皮质激素促进II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及释放→使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成熟延迟
新生儿低血糖
临床表现
应警惕
妊娠期有三多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本次妊娠并发羊水过多或巨大胎儿者
大多数无症状
诊断
孕前糖尿病(PGDM)
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
妊娠前未进行过血糖检查的孕妇,存在高危因素,首次产前检查明确是否存在PGDM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同时任意血糖≥11.mmol/L(200mg/d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任一可确诊
2项任一可确诊
妊娠期糖尿病(GDM)
75g OGTT
在妊娠24~28周及28周后首次就诊时
诊断标准
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值分别低于5.1mmol/L、10.0mmol/L、8.5mmol/L
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
FPG
孕妇具有GDM高危因素或者医疗资源缺乏地区,妊娠24~28周
诊断
FPG≥5.1mmol/L
高危因素
孕妇因素
年龄≥35岁,妊娠前超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
家族史
糖尿病家族史
妊娠分娩史
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史、巨大胎儿分娩史、胎儿畸形、羊水过多史
本次妊娠因素
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
反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者
分期:White分类法
A级:妊娠期诊断的糖尿病
A1级:经控制饮食,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A2级:经控制饮食,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B级:显性糖尿病,20岁以后发病,病程<10年
C级:发病年龄10~19岁,或病程达10~19年
D级:10岁前发病,或病程≥20年,或合并单纯性视网膜病
F级:糖尿病性肾病
R级: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或玻璃体积血
H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T级:有肾移植史
处理
目的
维持血糖正常水平
降低母婴并发症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糖尿病患者可否妊娠的指标
糖尿病孕妇的管理
妊娠期血糖控制目标
餐前:≤5.3mmol/L
餐后1h:≤7.8mmol/L
餐后2h:≤ 6.7mmol/L
夜间:≥3.3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5.5%
医学营养治疗
理想的饮食控制目标
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的热量和营养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酮症出现,保证胎儿生长发育正常
避免过分控制饮食引发孕妇饥饿性酮症、胎儿生长受限
胰岛素治疗
经饮食治疗3-5天后,血糖及相应尿酮体检测提示结果未到标准,尤其饮食控制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血糖又超标者
孕前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如果妊娠早期因早孕反应进食量减少,可产生低血糖,需要根据血糖监测情况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
随妊娠进展,胰岛素需要量常有不同程度增加
妊娠32 ~ 36周胰岛素用量达最高峰
妊娠36周后胰岛素用量稍下降,特别在夜间
妊娠晚期胰岛素需要量减少不一定是胎盘功能减退,可能与胎儿对血糖的利用增加有关,可加强胎儿监护的情况下继续妊娠
运动疗法
药物治疗
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不通过胎盘,是药物控制GDM的最佳选择
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
主张应用小剂量正规胰岛素0.1u/kg·h静滴
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
血糖>13.9mmol/L应将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
当血糖≤13.9mmol/L,开始用5%葡萄糖盐水加入胰岛素
酮体转阴后可改为皮下注射
孕期母儿监护
妊娠早期
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以防发生低血糖
每周检查一次直至妊娠第10周
妊娠中期
应每2周检查一次,一般妊娠20周时胰岛素的需要量开始增加,需及时进行调整
妊娠32周以后
应每周检查一次
注意血压、水肿、尿蛋白情况
注意对胎儿发育、胎儿成熟度、胎儿-胎盘功能等监测,必要时及早住院
分娩时期
原则上在严格控制孕妇血糖的同时,加强胎儿监护,尽量等待近预产期(38-39周)后终止妊娠
提前终止妊娠的指征
血糖控制不满意,伴血管病变、合并重度子痫前期、严重感染、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
分娩方式
糖尿病本身并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剖宫产的指征
巨大胎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或其他产科指征者,应行剖宫产
对于糖尿病病程大于10年,伴有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重度子痫前期、有死胎、死产史的孕妇,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分娩期处理
一般处理
注意休息、镇静
给予适当饮食
严密观察血糖、尿糖及酮体的变化
及时注意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加强胎儿监护
阴道分娩
临产后仍采用糖尿病饮食
可以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注射液及胰岛素
产程中一般应该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可以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加胰岛素,根据产程中测定的血糖值调整静脉输液速度
根据产程中测定的血糖值调整静脉输液速度
血糖大于7.8mmol/L时监测尿酮体
糖尿病孕妇应在12h内结束分娩,产程过长将增加酮症酸中毒、胎儿缺氧和感染的危险
剖宫产
在手术前一天停止应用晚餐前长效胰岛素
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
监测血糖及尿酮体
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及每日胰岛素用量,改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
手术中输液种类按产时输液或者输注林格液,同时密切监测手术前后血糖及酮体情况
一般按3-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的比例配制葡萄糖溶液,并按每小时静脉输入2-3U胰岛素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每1-2h测血糖一次,尽量使术中血糖控制在6.7-10.0mmol/L
产后处理
剖宫产术后2-4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饮食恢复
大部分GDM患者在分娩后即不再需要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用量应减少至分娩前的1/3-1/2,并根据产后空腹血糖值调整用量
多数在产后1-2周胰岛素用量逐渐恢复至孕前水平
于产后6周-12周行OGTT检查,若仍异常,则可能是产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
新生儿出生时处理
出生时即应留脐血进行血糖的测定
均应视为高危新生儿,尤其是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者,需给予监护,注意保暖和吸氧
防止新生儿低血糖
病毒性肝炎
妊娠期及分娩期肝脏生理变化
妊娠期基础代谢↑,营养物质消耗↑,肝内糖原储备↓,对低糖耐受↓
妊娠期大量雌激素在肝内灭活,妨碍肝脏对脂肪的转运和胆汁的排泄,血脂↑
胎儿代谢物需经母体肝脏代谢解毒
妊早期食欲下降,体内营养物质相对不足,使肝脏抗病能力下降
分娩时体力消耗、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及产后出血,加重肝脏负担
妊娠对肝炎的影响
不增加对肝炎病毒的易感性
使病毒性肝炎病情易波动
重症肝炎发生率高
肝炎对母儿的影响
对孕产妇的影响
妊娠期并发症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加—对醛固酮灭活能力下降
产后出血增加,重症肝炎易并发DIC
孕产妇死亡率高
易发展为重症肝炎,死亡率达60%
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
早期流产、晚期胎儿窘迫、早产、死胎、新生儿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
身体不适、全身酸痛、畏寒、发热等流感样症状
乏力、纳差、尿色深黄、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右上腹疼痛、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皮肤和巩膜的黄染,肝区扣痛
诊断
流行病学病史
实验室检查
病毒血清学检查
妊娠合并肝炎的类型
急性肝炎:病程在24周内,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
慢性肝炎:根据Hbe-Ag是否阳性分成两类或根据病情轻重分三类
重型肝炎的诊断
消化道症状严重
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黄疸迅速加深
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出血倾向
肝脏缩小,肝功明显异常,肝臭气味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出现三点可确诊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凝血酶原时间百分度(PTA)<40%
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
鉴别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
少见的(1/7000~11000)妊娠中晚期的具有致死性疾病
其特征为黄疸、凝血障碍,肝肾功能衰竭等表现及肝组织学具有明显的肝细胞脂肪浸润
多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
鉴别点
肝炎标志物阴性
常有上腹痛,重型肝炎相对少见
尿酸水平增高,尿胆红素阴性;重型肝炎尿胆红素阳性
超声及MRI有助于诊断
肝活检
积极治疗,产后1周稳定;重型肝炎恢复慢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妊娠期特有的肝脏病变
是妊娠期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分娩后消失,40%~70%会复发
皮肤瘙痒为主要首发症状,分娩后24-48小时缓解
甘胆酸及总胆酸升高
主要危及胎儿
临床表现
消化道症状不重
孕期反复发作或进行性加重
终止妊娠后消失
瘙痒
黄疸:约10%发生黄疸
生化表现
血清甘胆酸升高
值越高,病情越严重,出现瘙痒越早
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可有升高
HELLP
妊娠剧吐肝损害
药物肝损害
处理
原则:休息营养保肝对症
重肝处理要点
积极的支持疗法
保肝,预防脑病及DIC
内科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