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5反应时法
反应时法PPT课件 反应时法 第1页,共38页。一、反应时的含义 反应时(reactiontime,RT),也叫反应潜伏期(responselatency),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
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它是人才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经典测量理论 “经典测量理论亦称“真分数理论”。2O 世纪初提出,至 50 年代臻于完善。该理论假设观测分数 X 是由真分数 T 及随机测量误差 E 所组成,即 X= T+ E;误差 E 的平均数等于 0;误差 E 与真分数 T 间的相关为 0。
确定测验目的:明确测量对象(明确测验哪些个体或团体);确定测量目标(测何种心理特质);明确测量用途(用于心理诊断还是选拔人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反应时法
概述
含义
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有机体做出明显反应之间所需要的时间
简史
贝塞尔
天文学
人差方程式
B-A=1.233s
赫尔姆霍兹
生理学
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测蛙的神经传递速度
最早引入反应时进行生理指标测量
唐德斯
将反应时引入心理学 提出ABC反应时
冯特
测定心理活动的时间
斯滕伯格
加因素法
种类
A 简单反应时
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并要求它们只做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
触觉<听觉<视觉
B 选择反应时
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B-C
默克尔公式RT=lgN
与刺激数目之间呈对数关系
刺激数目与反应数目相等
C 辨别反应时
根据不同的刺激物,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刺激做出反应,对其他刺激不做出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
C-A
反应潜伏期
感觉器官接受刺激的时间
大脑加工所需时间
核心部分
神经传导所需时间
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时间
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刺激的物理性
大小、形状、颜色、强度
刺激数目与反应时呈对数关系
感觉通道
复杂程度
简单<复杂
位置关系
中间<边缘
是否有线索提示
线索与刺激的相容性
机体因素
适应(明、暗适应)
明适应,感受性下降,时间长 暗适应,感受性提高,时间短
准备状态
1.5s
练习次数
练习越多,反应越快,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
动机和态度
惩罚和奖励
年龄个体差异
被试身心状态
酒精及药物作用
速度—准确性平衡
个体较快地完成某项任务时,就要比较慢完成该任务犯更多的错误;反之,准确性的提高则会减慢速度
技术
减法反应时
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两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心理旋转实验(库伯、谢帕德)
表象的可操作性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Clark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实验/字母判断实验Posner波斯纳
证明了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存在
加法反应时技术
完成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前提条件
先后顺序加工阶段
实验目的
证实存在阶段,辨认顺序
实验逻辑
若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它们是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的;若两个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则他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应用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斯滕伯格
探测刺激的编码
顺序比较
完全系列扫描
决策
反应组织
对提取有独立作用因素
测试项目的质量
识记项目的数量
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相对频率
开窗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余
汉密尔顿和霍克基 字母转换实验
编码阶段
转换阶段
存储阶段
评价
直接估计每种认知加工成分所经历的时间,但是不同认知加工阶段的区分有一定难度
内隐联想测验(IAT)
相容不相容联合测试反应时均值相减
格林沃尔德
以反应时为指标,测量概念词与属性词间联系的自动化程度,成功实现了对个体的内隐社会认知(内隐态度、刻板印象、内隐自尊等)的研究
基本原理
相容任务
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自动化、反应快
不相容任务
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认知冲突、反应慢
态度指标=RT不相容任务-RT相容任务
两种变式
Go/No-Go联想实验,GNAT
无需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对比
外在情感性Simon实验任务 EAST
避免重新编码对IAT效应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