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包括和平有效化解冲突、亲密关系的应用主要的冲突、放下各自的伤痛修复关系等内容。
非暴力沟通的本质就是拒绝使用暴力的语言,以最合适的方式去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避免采用过激的方式和方法,大家在一个平等和平的方式下去进行沟通。
怎样成为高效学习的人?那些会学习的终身学习者,都是能掌控自己的学习,并严格遵从以下方法的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和平有效化解冲突
表达我们的需要
感知他人的需要,不论他人如何表达他们自己
检查是否准确听取了需要
感同身受的倾听他人的需要
将提出的解决方案或方法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语言
现时的语言
一个此时此刻你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的清晰表述
积极的语言
清楚的表述为了满足这个需要我们想要做什么,而不是不想要做什么
行动的语言
我们提出请求时,用清晰的动作词语表达我们确实想做的
亲密关系的应用主要的冲突
男女关系的主要冲突
男人不会体会自己的感受
女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练习非暴力沟通
作为你的配偶或者朋友,我做的哪件事导致你的人生一点也不美好
当我在做某事时,你有什么感受
你的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彼此的人生更丰盈
表达感谢
他们做了什么来使我们的人生更丰盈
我们对此有什么感受
他们的行动让我们的什么需要得到了满足
阻碍用心沟通的方式
批评
攻击、评判、责备、判断,或任何在大脑中对人进行分析的行为
强迫
角色扮演
听到要求后的反应
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用心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我说的太多,请阻止我
你想要我怎样
理解、回应,告诉对方明白他的感受和需要
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对“不”的解读
沟通中任何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某种感受和需要的表达
“不”背后不是拒绝,而是对方没有表达出来的感受和需要
表达感受和需要
有时人们需要的不是安慰
骂人
对未被满足的需要的悲剧表达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痛苦时,却不知道怎样清晰的表达这种痛苦
暴力归根结底都是不知道如何与内心沟通
如何表达欣赏
对方做了哪件让我们欣赏的事,对此我们心中有数
我们的感受
我们已得到满足的需要
如何练习非暴力沟通
精神纯粹
练习,练习,再练习
成为非暴力沟通支持团体中的一员
非暴力语言体系点滴
非暴力沟通语言体系中,没有"是“这个动词
非暴力沟通者不会花时间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是思考每一个当下的事——不是“我是什么”,而是“我此刻的生活如何”
放下各自的伤痛 修复关系
同理连接
在场
同理心不同于同情
如果我内心有着强烈的感受,我只是意识到这一点,那就是同情
关注点在我自己
当对方有某些感受时,我与他们在一起,那就是同理心
关注点在对方
面对他人的强烈情绪,保持镇定
换位思考
需要在场——关注对方当时的想法,他的感受和需要
需要检查,确保你理解那个人的感受和需要
需要大声表达同理性的情况
确认我们是否听明白了对方阿德感受和需要
我们已经明白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我们感知他们在陈述时变得脆弱时,向对方表示出理解和认可
陪着他们,直到他们向你暗示讲完了
再三检查
理解他们的“后同理心的理解”或他们额外想要的东西
治愈的四个阶段
给予对方他们所需的理解
你可以作为第三方给予
可以扮演涉及到的另外一人
可以让那个人到现场亲自给予
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沟通
表达悲伤不是基于道德评判,而是基于为生命服务的评判
我满足骂自己的需要了吗
如果没有,那么我的需要是什么
我对此又有什么感受
表达过去的需要
反转理解
让引起他人痛苦的那个人获得理解
如何做到宽容
这些人做了什么让我这样评判他们(无法忍受、厌烦等)
努力弄明白我是如何评判那些惹怒了自己的人
看看评判背后,自己的什么特别需要在与这些人的关系中没有得到满足。表示理解
当人们做我不喜欢的事时,他们是试图满足他们的什么个人需要呢?
愤怒的意外作用 如何有效管理愤怒
将愤怒当做一个自我提醒
愤怒的根源
未被满足的需要
保持对愤怒的关注
将他当做一个自我提醒
愤怒处理四步骤
找出愤怒的诱因
不是别人做了什么导致我们的愤怒
诱因不是原因,不是导致愤怒的真正原因
我们对别人做的事情的评价导致了我们的愤怒
以疏远生命的方式来评价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从而导致了愤怒
愤怒不直接与我们的需要或者周围人的需要相联系
愤怒基于暗示对方所做之事有错或不好的思维方式
评价愤怒的四种方法
认为是针对自己的,将之视为拒绝
可能会伤心、沮丧,不会愤怒
内观己心,看到自己的需要
可能会害怕,但不会愤怒
我们对他人需要的理解,我们与他人的需要相连
关注对方的感受,不会感到愤怒
认为对方有错的角度考虑问题
导致愤怒的根源
寻找愤怒的根源——需要
评判,是对需要的异化表达
锻炼表达需要的能力
将愤怒转化为其他感受,并实际对对方说出来
揭示诱因
对方所做的什么事与满足你的需要相冲突
表达你此刻的感受
愤怒已经转化成其他感受,比如难过、伤心、害怕、沮丧等
表达你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对于你的感受和未被满足的需要,用现在时清晰的表达你想让对方怎么做
从满足需要的角度来讲,惩罚从来不起作用
两个问题揭示
如果我们不希望他们做正在做的事,那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我们希望他们是因为什么才做我们想要他们做的事情
杀人
对愤怒的肤浅表达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从来不是他人所做的事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我们的感受是在特定情境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解读导致的
愤怒说明你在脑中分析对方的错误,断开了你和自己需要的联系
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感受
我感到愤怒是因为我——
享受你脑中的评判秀
让他们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先理解他人
给自己一点时间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 如何与孩子进行非暴力沟通
作为家长我意识到的一点
我们保护自己的自主权的需要非常强大
强迫和惩罚的局限性
使用任何强迫手段都会激起反抗
看到强迫局限性的两个问题
我们相让给孩子们怎么做
当孩子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行事时,我们希望他们为何会这么做
奖励和惩罚出于同一思维模式
二者都是将权力施加于人
非暴力沟通是基于与人共享权力
这是一种基于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权力,让人们敞开胸怀,彼此倾听彼此,相互学习,相互给予,这一切都是出于自愿为了他人的幸福而付出的渴望。
像孩子创达无条件的爱与尊重
当他们没有做我们要求的事时,我们同样尊重他们
通过换位思考,通过慢慢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做我们想要的事,表现出这种尊重,然后我们可以计划如何影响他们,让他们愿意做我们请求他们做的事
在某些情况下,当人们的行为方式严肃而又威胁到我们或他们的需要或安全 ,而我们又缺乏沟通的时间和能力时,我们可能会使用强制力
无条件的爱要求不管人们的行为方式如何,他们都相信会从我们这里得到某种理解
强制力的使用
惩罚性用法
强制性用法
区别
思维方式
目的
记住保护性目的的一个方法
看到控制孩子和控制环境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