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引导式提问梳理(九上)
九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重点课文课后习题及自读课文旁批梳理,以及补白内容。主要涉及相关考点、知识点、题型等。这些习题即为中考语文命题母题。
九年级下册教材知识梳理,包括单元文化素养主题、语文素养,古诗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内容。通过该导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本册书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八年级下学期教材重点梳理,包括单元文化素养、语文素养,古诗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及语法补白。通过这个导图,可以在全局上把握学期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重点梳理,包含单元文化主题素养、语文知识素养(阅读方法),必背古诗文文言文篇目,名著,作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语法补白。通过此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期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九上
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沁园春·雪》
随文批注
评+问:上阕领字
评+问:下阕领字
文后资料
节奏
领字
押韵
《我爱这土地》
问:分析意象的修饰语(特点);标重音和节奏
《乡愁》
评+问:赏析手法(形式),句式整齐,回环往复
问:意象的含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问:意象特点,比喻义
问:谈感受——颜色词
问:诗句转行特点与节奏感
补白
单句和复句
《我看》
问:概括画面
问:词语(代词指代)含义
问:主旨理解
递进复句·承接复句
第二单元
《敬业与乐业》
思考探究
1.中心论点;分论点
2.论证方法辨析与作用(给出了四种论证方法)
3.分析关联词和设问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
积累拓展
4.拓展:给论点找理由或事例
5.引导写作:原文观点——工作无贵贱
并列复句·选择复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2.理解文意,圆明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3.比喻论证的效果
4.赏析,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5.拓展探究:雨果是否“爱国”
转折复句·因果复句
《论教养》
评:开头作用(如何引论),论题
问:谈看法
问:赏析行文结构安排
问:论述名题的转换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评:语段作用
问:关键概念之间的关系
问:联系实际佐证观点
阅读提示
评价文章得意义与价值
赏析文章的论证过程、手法与语言风格
引导阅读:作者其他文章,如《择善而从最重要》《跃出误区的艺术》
《精神的三间小屋》
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理解“三间小屋”内涵,提出构建精神空间的方法(联系实际)
第三单元
《岳阳楼记》
1.赏析语言美(排比、对偶)(逆向);背诵
2.概括景色特点,情感
3.分析写景、抒情、议论之间的关系
4.归纳主旨
5. 文言实词
6.引导阅读:同题材,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陈与义《登岳阳楼》等
《醉翁亭记》
1.背诵,赏析由远及近的写景手法
2.段首发语词作用,文章行文结构安排
3.归纳主旨
4.虚词“也”的用法,表达的语气
5.拓展:出自《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的成语及含义变化
《湖心亭看雪》
1.背诵;概括写景角度;赏析景色描写
2.相互映衬的句子,句子含义,主旨理解
3.综合:理解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
《诗词三首》
1.赏析(定向):浪漫笔法
2.赏析意象(逆向)
4.背诵
5.拓展:谈启示
林庚《唐诗综论》中赏析李白《行路难》的语段;王水照《苏轼研究》中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的语段
第四单元
《故乡》
1.梳理概括(示意图)
2.关键词句理解,文意理解
3.环境描写的作用(对主题)
4.句子含义,文意理解
5.引导写作:续写人物后续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
1.梳理情节(多角度:情节、逻辑、心理、技巧)
2.归纳人物形象
3.赏析叙述视角
4.句子含义
5.引导写作:改写结局
《孤独之旅》
评:开头作用
问:人物对情节的推动
问:关键句含义
问:引导阅读,悬念
问:赏析描写
问:画面描绘,人物心理
问:结构设置,照应
问:文意理解,人物形象
问:环境描写的作用
问:人物变化
问:分析人物
评:结尾基调
情节概括,引导思考标题含义
小说的技法
引导阅读:《草房子》
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第五单元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归纳论点,驳论
2.(驳论)论证方式;题干给出概念阐释
3.赏析:开头连用三个事实、新造词的表达效果、关键句的含义与作用(呼应)
4.关键语段品读:引导仿写、补充论据
5.引导实践:辩论-“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长”
《怀疑与学问》
1.关键概念的理解:怀疑精神
2.梳理论证结构(结构框图形式)
3.议论文语言特色(逻辑严密):用词、顺序。(逆向)
4.拓展:搜集有关治学的名言警句
《谈创造性思维》
问:拓展(联系实际)
问:文意理解
评:点明论证层次
评:结尾作用
文章的论证思路
引导归纳分析文章运用的材料,培养创造性
《创造宣言》
论证思路,引导思考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陶行知简介,引导阅读《中国教育改造》
第六单元
《智取生辰纲》
1.梳理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3.归纳、分析明暗双线结构
4.体会古白话文特色
5.引导阅读,引导写作:读《水浒传》,写《杨志小传》
《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回目
《范进中举》
1.分析情节效果/意义
2.分析次要人物的变化,及其反映的主题
3.体会讽刺笔法(逆向)
4.赏析细节描写
5.引导写作:改编课本剧
《三顾茅庐》
分析情节,引导归纳人物形象
引导阅读:《三国演义》
《刘姥姥进大观园》
问:文意理解,以人物视角归纳概括
问:设悬念,引导阅读
问:文意理解,补充人物语言(心理)
问:引导赏析对不同人物的差异化描写
问: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语言)
情节及人物概括
引导阅读:《红楼梦》
恰当使用关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