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笔记,本图知识脉络清晰,框架式展示,重点知识点拨,简单易懂。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全攻略:掌握核心技巧,轻松解题!内容涵盖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基础、二次函数平移规律、解析式确定方法(顶点式/交点式/一般式)及实际应用。重点解析图像性质、对称轴公式(x=-b/2a)、顶点坐标求法,以及通过自变量取值判断a±b c符号的诀窍。教你三种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并强调建立坐标系实现数形结合的关键作用融合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几何知识,通过最值分析解决利润优化等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精讲:掌握核心,轻松解题!本文系统梳理反比例函数要点:从坐标系基础到k的几何意义(k决定面积),详解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的三步操作设式、代点、算k。重点分析双曲线特性:图象对称性(y=±x为对称轴)、象限分布规律(k>0在一三象限,k<0在二四象限),以及跨象限比较坐标的技巧。特别强调坐标法在几何问题中的高效应用,通过典型例题揭示如何利用图象特征快速求解函数解析式。
"初中数学整式与因式分解精华指南来啦!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代数难题轻松破解: 1 整式运算:从单项式到多项式,涵盖加减乘除步骤、幂的运算法则(零/正/负指数),重点突破去括号符号变化规律与合并同类项技巧。 2 因式分解:紧扣"一提二套"核心方法,运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将多项式转化为整式积的形式。 3 求值策略:先化简再代入数值计算,代数式求解事半功倍。 附方法总结与符号变化口诀,基础考点一网打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遇冷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举例
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高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暖高压控制地区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地区寒冷干燥
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亚洲高压(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
西风带
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
信风带、极地东风
从海洋吹向陆地
水汽充沛,降水较多
夏季风
从陆地吹向海洋
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冬季风
特别注意
信风如果从海洋吹来,则会带来暖湿气流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
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知识拓展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的副热带高压,一般是指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它常年存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影响主雨带的位置
冷暖气团在副高北侧,暖气团来自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冷气团来自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
春末(约4~5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常位于华南
夏初(约6~7月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到北纬20°~25°左右,雨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梅雨,此时华北等出现干旱
7月下旬至8月上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雨带随之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9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退,雨带也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的速度影响雨季的长短
正常年份雨带北进慢、南退快,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北进速度快,北方较早进入雨季,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雨期变短,易受旱灾影响,江南地区易出现“空梅”现象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弱的年份,南方易出现涝灾,北方易受旱灾影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高温密切相关
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海上伸向大陆时,由于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除局部地区会有短时间的雷阵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少雨,炎热无风。当它长久盘踞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
为什么持续高温与高压系统有关
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处于强大的暖性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一方面造成下沉增温,一方面有利于出现晴空辐射增温,加之大气干燥,白天地面受太阳辐射影响,升温迅速。此环流形势稳定维持,导致北方地区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
高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状况较稳定,气流对流运动微弱,风小
南美洲南部西海岸海岸线破碎的原因
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
纬度较高,且多高海拔山地,冰川侵蚀作用强
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地处西风带,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气候特征的描述
气候相关考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地面状况
海陆位置
地形类型
地面物质组成
植被覆盖状况
山地走向、坡向
洋流
大气环流
人类活动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确定半球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四典型的气候类型与自然景观
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陆西岸
成因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温和湿润
具体分布区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
自然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至40°的大陆西岸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地中海沿岸、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岸、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子坚硬、叶片不大,叶片多有蜡质层,常覆盖绒毛)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至30°之间
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西岸智利,北美洲西岸
荒漠植被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为干湿两季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及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中部等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南北纬10°之间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亚洲马来群岛等
森林高大茂盛,生物种类丰富,多砖红壤
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至5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具体分布
亚洲东北部
纸质叶片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宽而薄,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秋冬季落叶
冬季光合作用效率低,落叶可以减少呼吸作用损失的能量而更好地越冬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至35°的大陆东岸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我国南方,美国东南,美洲东南,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森林常绿,四季均有落叶,春季落叶最明显
植物新陈代谢
革质叶片
防止水分过度蒸腾
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简单,藤本、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东亚,东南亚,南亚
热带季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