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⑤ 哈德逊河➕巡回展览画派
哈德逊河画派(Hudson River School)是美国最早的本土画派之一,因描绘哈得逊河沿岸的自然风景得名。视频图:https:...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无限,在 偶然中蕴藏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优秀的艺 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出深 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
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又被誉为“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脱离了前期的稚拙风格,开始讲究绘画的技法,"形神”、 “气韵” 、“骨法”等审美概念是对这一时期人物画成就的概括,同时还出现了许多为后世称道的大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⑤ 哈德逊河➕巡回展览画派
美国哈德逊河画派
简介
哈德逊河画派是 19 世纪美国风景画派,该画派画家主要以哈德逊河谷沿岸风光为题材。
风格
主张
从美国本土的风景中找到浪漫主义所寻求的如画的、崇高的壮丽景致。
表现
表现了人的探索精神和人与自然、乡土之间的关系
代表画家&作品
托马斯·科尔《U 形湾》
评价
标志着美国美术开始摆脱欧洲的影响,逐步显露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托马斯·科尔
被认为是哈得逊河画派的创始人。
他的风景画中常常带有社会政治意识。
风景画波澜壮阔、富于浪漫情调
《U 形湾》
内容
描绘了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山附近的康涅狄格湖的 U 形湾的壮丽的景致。
分析
把画面分成了两部分,左边是黑暗的暴风雨掩盖下的荒蛮之地,右边是阳光普照的良田美景。
画家在画面中心下方的位置上描绘了自己的形象,作为这个国家文明进程的见证者。
巡回画派:
巡回展览画派是 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俄国的进步艺术团体和写实主义美术的典型代表。
正式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
巡回画派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主张,在俄国各地举办了近 50 次巡回展览。
坚持写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艺术原则,
重视作品的民族性、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题材
在风俗画、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等领域均有突出成就。
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
在风俗题材绘画中,主题更加深化和开阔,从表现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个人之间的社会冲突,转向表现整个阶层之间的冲突。
代表
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苏里科夫《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
在反映社会现实和扫除农奴制残余的社会变革运动中发挥了进步作用,同时也使俄国美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
巡回画派的历史题材绘画,在历史题材中进行改革,对发展民族美术有重要意义。
列宾
列宾是俄国 19 世纪巡回画派的代表画家。
以人民的作用为基调的纪念碑式绘画,代表《伏尔加河纤夫》。
历史题材也有深刻探索《索非亚公主》《伊凡雷帝杀子》都鲜明地突出了历史人物的性格。
肖像画多是处于民主主义高涨期的人物写照。如《祭祀长像》《胆怯的农民》等。
政治风俗画《意外归来》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是 19 世纪俄国巡回画派的代表画家列宾的作品。
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处理方法,着力表现了纤夫的不幸与不屈。
画面中这 11 位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个性的苦力在烈日的炙烤下默默行走在没有尽头的道路上。
造型
除了那个红衣服的少年之外,其他的男人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黝黑的皮肤、破旧的衣服和艰难的步履 。
构图
列宾独具匠心地利用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画中人物就像被塑造在黄色隆起底座上的雕塑一般
作品以宏大悲壮的气势反映出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艰辛的生活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
《意外归来》
政治风俗画。
作品描绘了一个从西伯利亚回来的流放者突然出现在家人面前的情景。
画家让戏剧性定格在人物间无言凝视的一刹那,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流露出和归来者的特殊关系,准确而不重复。
苏里科夫
俄国 19 世纪巡回画派的代表画家,一生主要致力于历史画创作。
历史画不再把题材集中在希腊罗马,而是放在俄国的历史上。
他的历史画深刻揭示了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
技法
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
精于用色。丰富的冷暖色彩像庞大的交响乐团,每种色彩就是一位演奏员,在苏里科夫高超的指挥下,和谐地奏出了史诗般惊心动魄的乐章。
《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
现藏于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该画以 1698 年近卫军反对彼得世俗改革的史实为题材,描绘的是兵变失败的近卫军临刑前的场景。
以近卫军和亲人们的诀别场面为中心,对彼得及他身旁的外国公使作了符合史实的描绘。
刻画俄罗斯民族的悲剧,充分表现了俄罗斯民族顽强的意志和勇敢斗争的精神。
忠实地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写生手法,通过对画中人物的细致刻画,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勇敢斗争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俄罗斯民族的坚强性格。
塑造了一群具有鲜明民族性和个性的人物典型形象。画面上人物众多,但绝不雷同,对每个人物,苏里科夫都进行了深入绝致的刻画,他们的面貌、肤色、穿着、行为、姿态、神色、表情各异,每个人物都个性十足。
没有刻意渲染死亡的恐惧,而是着力展现性格的力量,以及这一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时期的悲情。
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突破了当时学院派历史画以《圣经》和神话为中心的虚构和表面效果。
具有历史认识的意义和高度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