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宣明五气
宣明五气,按照五脏喜好和注意事项做好日常保养
本文集合了宋本、桂林古本、长沙古本、涪陵古本,白云阁藏本等传世经典和稀有版本,结合倪海厦老师的讲解心得,对伤寒论六经辩证部分进行了精心整理和校对,涉及的重要条文和所有的方剂全部列举出来,便于朋友们学习、查阅和使用。
这是一篇关于伤寒论方剂病机总结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太阳病、太阳坏病、阳明病、阳明病虚证、少阳病、少阳坏病。
神农本草药性总结归纳,便于学医者自查学习。主要包括:五味之义、五色之义、五味之用、阴阳之义、药之相从、药物走向、药色之入经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宣明五气
五气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气所病
肝为语
心为噫
脾为吞
肺为咳
肾为欠、为嚏
五脏所恶
肝恶风
心恶热
脾恶湿
肺恶寒
肾恶燥
五脏化液
肝为泪
心为汗
脾为涎
肺为涕
肾为唾
五味所禁
酸走筋
苦走骨
甘走肉
辛走气
咸走血
筋病少食酸
骨病少食苦
肉病少食甘
气病少食辛
血病少食咸
五脏所藏
肝藏魂
心藏神
脾藏意
肺藏魄
肾藏志
五脏所主
肝主筋
心主脉
脾主肉
肺主皮
肾主骨
五劳所伤
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
久坐伤肉
久卧伤气
久立伤骨
五脉应象
肝脉弦
心脉钩
脾脉代
肺脉毛
肾脉石
五精所并
并于肝则忧
并于心则喜
并于脾则畏
并于肺则悲
并于肾则恐
五行御五味
神在天
风
热
湿
燥
寒
神在地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运所统
丁壬之岁
戊癸之岁
甲己之岁
乙庚之岁
丙辛之岁
木运统之
火运统之
土运统之
金运统之
水运统之
木主丁壬
火主戊癸
土主甲己
金主乙庚
水主丙辛
三阴三阳
厥阴之上
少阴之上
太阴之上
阳明之上
太阳之上
少阳之上
风气主之
热气主之
湿气主之
燥气主之
寒气主之
相火主之
蛇年猪年
鼠年马年
牛年羊年
兔年鸡年
龙年狗年
虎年猴年
巳亥之岁
子午之岁
丑未之岁
卯酉之岁
辰戌之岁
寅申之岁
上见厥阴
上见少阴
上见太阴
上见阳明
上见太阳
上见少阳
五运六气
五运
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六气
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
指木火土金水(黄帝内经中所指的五行),随着(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在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简称“运气”
气候
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约为十五天)。六气谓之时(约为九十天),四时谓之岁
十天干以定“运”
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这十二地支以定“气”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天元纪大论
东方生风
风生木
木生酸
酸生肝
肝生筋
筋生心
肝主目
怒伤肝
悲胜怒
风伤筋
燥胜风
酸伤筋
辛胜酸
在天为元
在人为道
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
道生智
元生神
化生气
神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
在体为筋
在气为柔
在脏为肝
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
南方生热
热生火
火生苦
苦生心
心生血
血生脾
心主舌
喜伤心
恐胜喜
热伤气
寒胜热
苦伤气
咸胜苦
神在天为热
在地为火
在体为脉
在气为息
在脏为心
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
中央生湿
湿生土
土生甘
甘生脾
脾生肉
肉生肺
脾主口
思伤脾
怒胜思
湿伤肉
风胜湿
甘伤肉
酸胜甘
神在天为湿
在地为土
在体为肉
在气为充
在脏为脾
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
西方生燥
燥生金
金生辛
辛生肺
肺生皮毛
皮毛生肾
肺主鼻
忧伤肺
喜胜忧
热伤皮毛
辛伤皮毛
苦胜辛
神在天为燥
在地为金
在体为皮毛
在气为成
在脏为肺
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
北方生寒
寒生水
水生咸
咸生肾
肾生骨髓
髓生肝
肾主耳
恐伤肾
思胜恐
寒伤血
燥胜寒
咸伤血
甘胜咸
神在天为寒
在地为水
在体为骨
在气为坚
在脏为肾
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