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师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考点整理,包括健康管理的目标与特点、理论与实践溯源、基本策略、发展趋势、基本卫生保障等等。
第二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一章 健康管理概论
一 概述
1 概念
新的模式出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1989年WHO又完善健康概念: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
2 目标与特点
目标(8个)
(1)完善健康的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
(4)易患疾病的早期诊断
只有目标可用诊断,其余都不可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特点(4个)
特点: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没有整体化
服务内容和流程:必须依据循证医学和循证公共卫生的标准和规范
服务上注重:可重复性、有效性,强调多平台合作
3 理论与实践溯源
上医治未病(战国扁鹊 2000余年)
4 科学基础
建立在慢性病的2个特点上
(1)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
(2)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属于可改变因素
5 基本步骤
(1)了解和掌握健康(信息收集和检查)
(2)关心和评价健康(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3)干预和促进健康(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个性化的】
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连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健康服务过程,在实施健康干预措施一定时间后,需要评价效果、调整计划和干预措施。形成闭环
6 服务流程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调查:问卷访谈
体检:是开展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本手段,指导意义。
(2)健康评估
对信息进行系统、综合、连续的科学分析评价过程
(3)个人健康咨询
解释、沟通,制定计划,指导,随访跟踪计划等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监督随访
健康叫徐
(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已患有慢性病的个体
没有慢性病的个体
7 提供的机构
医院、健康服务机构、社区、工作场所
政府也是广义上的健康管理机构,通过立法来影响。
商业服务机构(体检中心、医院、保险机构)
企业及集体单位(自主或服务外包)
健康保险公司及医疗保健机构
二 基本策略
1 生活方式管理(基础)
概念:
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强调: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
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早中晚三时期)
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2 需求管理
概念:在和自己有关的医疗保健决策中扮演积极作用
常用手段:寻找手术替代疗法、帮助病人减少特定的危险因素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自我保健和干预等。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要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主要工具与实施策略:24h电话就诊、健康咨询、转诊服务、卫生信息数据库、健康课堂、服务预约等。
3 疾病管理
概念: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病人沟通的系统,强调病人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特点(3个)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单次就诊为中心。而是关注个体群体连续性的状况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即时性与长期性的协调)
4 灾难性病伤管理
是疾病管理的一个特殊类型
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具有阿特征:转诊及时、综合考虑、综合服务队伍、帮病人自我管理、使患者和家属满意
5 残疾管理
目的: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
造成残疾时间长短的因素:医学因素、非医学因素
6 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
通过协调上述不同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
三 发展趋势
1 健康管理的国际发展趋势(美国,日本..)
2 健康管理在中国的需求现状
(1) 慢性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2) 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
3 健康管理与健康中国建设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a 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b 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参与
c 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
(2)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a 突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和社会设
b 强调慢性病防控的个人健康责任
c 行动计划与预期目标明确可操作
4 健康管理的学科发展
(1)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2007年成立)
(2)健康管理师职业培训(2017年正式编入人设职业资格目录清单)
(3)高等院校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4)科学研究方向
机遇!
四 基本卫生保健
1978年阿拉木图定义:是基本的医疗与保健工作,基础是经过实践的、有科学根据的和社会上能接受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是通过社区的个人、家庭的充分参与而得到普及,其所需费用应使社区和国家根据自己的实力在每一发展阶段有能力负担的起。
(1)居民角度:必不可少的、人人享有的、国家和人民负担得起的
(2)技术方法:切实可行的、学术上可靠的、所乐于接受的
(3)卫生系统:为全体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是最基层的卫生保健组 织,是卫生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卫生保健最基础的工作
不是最低级的
(4)政府部门:各级政府的职责与体现
(5)社会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简明的定义: 基本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
原则:
合理布局
社群参与
预防为主
适宜技术
综合利用
内容:
四个方面:(1)促进健康(2)预防保健(3)合理治疗(4)社区康复
八项内容:(1)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及营养(3)供应足够安全水和卫生设施(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8)提供基本药物, 1981年又增加一条:预防控制非传染疾病,促进精神卫生。
1 社会性
2 群众性
3 艰巨性
4 长期性
不含紧迫性
意义:
1 充分享有健康权
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 提高人人健康水平
4 提高精神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