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宋、辽金元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文人音乐,民间歌曲和小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合奏音乐。乐律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
编辑于2022-12-06 16:45:54 江西宋、辽金元时期
文人音乐
词调音乐
1.词乐(词调音乐) 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歌曲形式体裁有多种类型 曲调被称为“曲子”曲调来源:传统古曲 民间曲牌 外来音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或“词”有多种体裁类型:令、慢、引、近主要创作手法是“依乐填词” 常用技法:减字 偷声 摊破 犯调 自度曲
2. 姜夔 南宋“格律派词人、音乐家,擅长创作“自度曲”“白石道人”《白石道人歌曲》
3.《白石道人歌曲》 采用7三种记谱法来记录不同形式的歌曲 a.俗字谱记谱: 17首词曲 14首自度曲 2首古曲填词作品1首为范成大曲填词作品 b.律吕谱记谱:10首《越九歌》 c.减字谱记谱:1首琴歌《古怨》 此外,《圣宋铙歌鼓吹 曲》歌词 14 首
4.姜夔自度曲 自己创作曲调的新曲,共14首 每首作品前有“小序”题材多为对身世的悲叹代表作品:《鬲溪梅令》《杏花天影》 《扬州慢》
5.《扬州慢》 1176年姜夔创作的自度曲作品反映姜夔爱国思想的名作
6.《杏花天影》 1187年姜夔创作的自度曲作品在乘舟到南京途中书写的作品表达了忧郁和圧抑的复杂情感
古琴音乐
1.“浙派”琴乐 南宋时期都城临安一带出现的以郭沔为师承的琴学流派 代表人物与作品:郭沔 《潇湘水云》
2. 郭沔 宋代琴家 号楚望 浙派核心人物 《潇湘水云》 《飞鸣吟》《泛沧浪》
3.《潇湘水云》 浙派代表曲目 最早刊于《神奇秘谱》明代有10段 清代18段 全曲四大部分作品表达了对宋朝大势已去的叹息
4.刘志方 宋代浙派琴乐代表人物 《忘机曲》《吳江吟》
5.徐天民 宋代浙派琴乐代表人物《泽畔吟》《徐门琴谱》
6.毛敏仲 宋代浙派琴乐代表人物 《渔歌》《樵歌》《庄周梦蝶》
7.琴歌 边弹边吟唱的歌曲形式 《胡笳十八拍》
民间歌曲和小曲
1. 瓦肆与勾栏
(1)瓦肆:宋代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2)勾栏:民间艺人表演音乐、歌舞、杂戏的场所
2. 叫声
叫卖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曲形式
3.嘌唱
有鼓伴奏的唱曲形式
4.小唱
用拍板伴奏的唱曲形式
5.唱赚
以多种曲调演唱形式和一定的曲体结构组成的大型唱曲形式 张五牛创立 鼓、板、笛伴奏 由“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缠令:前有引子后有尾,中间是若干曲牌 缠达:前有引子(后有尾),中间两个曲牌循环唱赚所用文本叫“赚词” 所用曲调形式为“赚” 复赚(覆赚):多套长篇的唱赚形式 爱情、英雄题材《园社市语》 目前所见最完整赚词作品《愿成双》 目前所见最完整唱赚套曲
说唱音乐
鼓子词
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音乐形式由于用鼓来伴奏而得名 有两种形式有说有唱、说唱相间,重复同一曲牌赵德璘 《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只说不唱,同一曲牌演唱多段唱词欧阳修 《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
诸宫调
孔三传创立的大型说唱形式 由不同宫调曲牌连接演唱 故名诸宫调 结构较大、曲调丰富 伴奏乐器:鼓、板、笛等最完整的作品: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14个宫调 151个曲牌) 其他作品:《刘智远诸宫调》《天宝轶事诸宫调》
货郎儿
(1)货郎儿 宋代民间说唱音乐形式,也是职业名称叫卖声逐渐发展成为民间曲牌 货郎太平歌(
(2)转调货郎儿 货郎儿的高级发展形式 说长篇故事为主 将货郎儿曲牌拆成两个部分,中间加入一个或多个曲牌 转调货郎儿还可以联套使用最成熟的形式为“九转货郎儿” 九转货郎儿:一个货郎儿和八个转调货郎儿联套
陶真与涯词
1. 陶眞
宋元农村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 题材和歌词较为通俗,多用琵琶伴奏代表人物为“路岐人”
2.涯词
宋代在城市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题材多为灵怪故事、铁骑公案等后来被傀儡戏所吸收
戏曲音乐
杂剧
1. 宋杂剧
有歌唱、动作、化妝的表演故事情节的舞台作品通常由“艳段”“正杂剧”“散段”三部分组成角色行当:末泥、装 旦、副净、副末、装孤 滑稽戏:对白为主 歌舞戏:歌舞为主
2. 元杂剧
又被称为“元曲” 一本四折 有时加“樑子”元杂剧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一人主唱 偶有多人主唱 歌词一韵到底每折由相同宫调若干曲牌组成 一宫到底主要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和锣等 多种曲牌连接方式 七声音阶 现实、历史题材节奏强烈 字多声少 风格豪放粗狂 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天凈沙秋思》,白朴《梧桐雨》科举制度废除,文人社会底下 具有民主精神的作品,披露社会黑暗政治的罪恶
南戏
1. 宋南戏
戏文 温州杂剧 永嘉杂剧
2. 元南戏
一本有十几折,甚至几十折,每折都比较短小宫调的使用不受限制,可以随时换韵 演唱上突破杂剧一人主唱形式 增加多种演唱形式风格婉转细腻 五声音阶 曲牌连缀 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后加《琵琶记》成为“五大传奇”
3.杂剧与南戏的差异受到社会历史的影响
汉族音乐更多保存在南方 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汉族文化相互交融
散曲
金元以来在北方中原形成的一种艺术性较高的程式唱曲形式 创作方式:“依声填词”,多为人文填词多在歌楼酒馆演唱 伴奏乐器:琵琶、筝、箫、笛、板等曲调为曲牌 体裁:“小令”、“带过曲”、“套数”小令:单个曲牌 带过曲:二个或三个同宫曲牌组成 套数(套曲):同一宫调若干曲牌组成 结构长大 叙述故事为主 “么篇”和“煞” 北曲:高亢直白 金戈铁马 七声音阶南曲:细腻委婉 儿女情长 五声音阶
器乐合奏音乐
民间合奏形式
1.细乐
箫管、笙、轧筝、嵇琴、方响等乐器合奏
2.清乐
笙、笛、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轧子等乐器合奏 “清乐社”
3.小乐器
由一、二人合奏的器乐形式,如嵇琴合箫管嵇琴合葫芦琴等
4. 鼓板
由拍板、鼓和笛等三种乐器组成 有时也加轧子、水盏、锣等打击乐器
宫廷合奏形式
1.教坊大乐
宫廷燕乐中规模最大的合奏形式 乐器有筚篥、龙笛、笙、箫、埙、篪、琵琶箜篌、方响、拍板、杖鼓、大鼓、羯鼓 13种整个乐队最多时达 300 人左右
2.随军番部大乐
用于宫廷仪仗,人数达50余人
3.马后乐
随在皇帝驾后骑在马上演奏鼓吹乐,规模较小
其他
1.《海青拿天鹅》 元代琵琶曲 目前所见最古老手弹琵琶套曲
2. 胡琴 前身为“奚琴”
乐律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
1.蔡元定的十八律用三分损益法生至十八律 前十二个律成为“正律”,后六个律称为“变律仍然未能解决“黄钟不能还原”的历史问题
2.《唱论》 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歌唱艺术的论著 涉及古代歌唱家名、声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演唱技巧的探讨等 提出“字眞、句笃、依腔、贴调” “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等声乐美学标准
3.元曲六宫十一调 元代燕南芝庵《唱论》所记载的十七个宫调
4.陈旸《乐书》 被人称作音乐的“百科全书”
5.《碧鸡漫志》 (1)论述上古至唐歌曲的演变(2)评述北宋词人的风格和流派(3)考证唐宋曲 名与宫调问题
6.《琴史》 最早的琴史专著 “人物传记式”的集大成体例
7.《唐会要·乐类》
8.《事林广记》
9.其他论著 《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繁胜录》《梦梁录》《武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