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篇合格公文应同时满足五个要求
这是一篇关于一篇合格公文应同时满足五个要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是定位准确、二是格式规范、三是结构严谨、第四关内容实际、第五关逻辑清晰。
编辑于2022-12-08 21:09:54 甘肃一篇合格公文应同时满足五个要求
一是 定位准确
公文最根本的定位是:以文辅政
所谓以文辅政就是通过文字工作来辅助处理政务
核心在“政”
“政”之大小、轻重,决定这文章的主题与核心,也是评价文章效用的根本准则
辅政的好文,不在于华辞丽藻,不求出异追新,而在设身处地、为政而谋,为上分忧、为下言事,这样才能经世致用,才称得上美玉良文。
关于“辅政”笔者的两个观点
“政”的核心是政治性和政策性
政治性
公文是机关单位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媒介
公文服务与政治、政策
公文是机关单位意志的表达
公文以政治立意
政策性
公文的出处有“法定作者”,通常是领导机关和领导集体
所以,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是公文写作的基本遵循
“辅”的要义是把握好“意图”
公文的主要功用是上传下达、部署工作、协助决策、解决问题,在这里,“文”只是工具和手段,“辅政”才是目的。
“辅”的对象就是公文行文需要表达的意图
写作公文之前要把握行文目的或发文的行政意图,弄清阅文对象的具体情况,把自己摆到制发公文的主体位置上,围绕主题内容提炼观点,遵循文种既定格式行文,旗帜鲜明地表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明确具体指出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不要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好的意图从哪儿来? 来自对实际情况的研究与分析
一要研究上情。 提出的观点、办法和措施,要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和上级部门的要求
二要吃透下情。 就是研究工作现状,特别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看准了,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措施,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要了解外情。 就是借鉴外地外单位外部门在解决同样问题上的成功经验,完善我们的对策措施
站在领导单位、领导集体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未来、安排工作。
准确表达意图很重要。除了自己思考和揣摩之外,还要通过搜集和阅读领导的谈话、文章、批示、脱稿讲话等,把领导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串联起来,加以丰富和完善,提炼出鲜明的论点,提升与领导思想的贴合度。
如果是代表领导个人的文体,如讲话、致辞等,还要尽量体现领导的个性风格,使内容和形式更加有机地统一。
写作这要想办法熟悉领导的性格气质,留意领导的个性风格,揣摩领导的思维方式和用语习惯,善于用领导的语言阐述领导的意图,这样的文章才有独到见解,领导的思想风格才能跃然纸上。
做到“以文辅政”的三个原则
一要言之有理。
理就是道,就是规律和逻辑
要“顺理”才能“成章”
公文是我们对工作的反应和抽象,没有“理”的公文,难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推广和认可。
二要言之有据。
文章的严谨性
每句话、每段落要有事实依据
真实有据,既不能主观臆断、浮夸鼓吹,也不可矫揉造作、前后矛盾
三要言之有物。
要立足现实,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写出来的文章要让人感觉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和现象,也要基于逻辑和现实,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具备适度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避免的情况就是,随着作者感情风起云涌,或者跟着作者主观想法信马由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废稿,起不到现实作用。
总结
1.公文的属性是“以文辅政”
2.公文的政在于站位的政治性和政策新
3.公文的辅在于其作用和意图
4.把握辅政的前提就是要站在领导集体、领导单位的角度想问,写文章
5.代表领导写作就要观察领导特点,来把握文章风格
6.以文辅政的三原则: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
二是 格式规范
公文格式的规范化是它的本质要求,反映了它的内在规律和客观需要,也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
公文格式规范化的必要性在于
公共政令的流转载体
为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失真、不出错、不被误解,格式上要求准确、清晰、严谨,以便于阅读者了解掌握信息。这就需要公文有标准、严谨的格式要求。
公文处理工作本身所需要
为保证公文的完整、准确、庄重、有效、合法,便于规范处理,并为立卷和归档提供方便,格式的规范化就是重要前提,才能保证公文信息处理的高效、快捷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权威性和约束力在形式上的具体表现
公文格式规范化也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公文格式规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公文的组成要素及其标注标准
即公文书面格式的构成要素,如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等,以及这些要素在页面上的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标识位置。
第二,承载公文的介质标准
一是纸张要求,即公文用纸的主要技术标准。公文用纸幅面一般采用A4型,而且在公文版面、页边与版心尺寸上都有规定
二是排版和印制要求,包括排版的字号规格、印刷装订和图文颜色要求等
第三,公文数据的表现形式
包括公文中的文字、外文字符、表格、标点符号、计量和数字等的使用规范等。
要素齐全无赘疣,位置得当无偏差,版式正确不混淆,首尾相符不矛盾
规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联合发布并于2012年7月1日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6月29日联合发布并于2012年7月1日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
文种使用要恰当
不同种类的公文除了作用不同外,还要体现发文机关与受文机关之间关系的不同
文种具有指示功能,适用于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
如决议、决定、指示、批复
文种具有陈述呈请的功能,适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
如请示、报告
文种具有周知功能,适用于公开发布或在一定范围发布事项
如公报、通报
文种具有规范功能,适用于对特定范围的工作或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如条例、规定
总结
1.格式的规范是政务严谨性、严肃性和约束力的体系那
2.格式规范包含行文合适和适用文种
三是 结构严谨
结构是什么?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方式、排列次序和内部构造,即通常所说的谋篇布局。
结构的作用
在动笔之前,对文稿的基本内容、主旨框架、层次段落、重要观点、开头结尾等,进行一番全面考虑和总体设计,这是公文写作中重要的一步
在于,将文章中各个要素通过合理的方式联系到一起,进行梳理摆布,使之排列有序、主次分明、一目了然。
文章的主题和材料分别解决文章“言之有理”和“言之有物”的问题,那么,结构是解决文章“言之有序”的问题。
公文格式只是外在形式,结构则体现内在思路。
公文结构六要素
开头与结尾、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
不同文种的结构
“请示”分为请示缘由和请示事项
“通知”分为目的依据、通知事项、执行要求
“法规”分为总则、分则、附则
总结分为基本情况、成绩经验、缺点教训、今后打算等
公文的四种常用结构模式
第一种是“篇段合一”式
全篇的结构为一段,篇段合一。这种形式多用于内容集中单一、篇幅简短的公文,如发布令、呈报性报告、转发和印发通知,以及简短的公告、任免通知和批复等。
第二种是分项式
开头先说明目的、依据、原因,或阐明主旨,然后分项表述有关内容,形成“总说—分述—总说”的结构。这种形式在公文中使用相当普遍,如请示、决定、通知、函、会议纪要等公文,一般采用这种结构
第三种是条款式
又称条文式。在公文写作实践中,常常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事项进行条分缕析,做出适当的主次、先后排列和结构配置。“条款式”便是这一工作实践的产物。即全文从头到尾采用条文结构,将一个事项作为一“条”,以汉字序数逐条排列(如“第×条”)。条款式专用于法规、规章类公文。条款式也有两种
一是章断条连式, 全文分为若干章,章下列条,条目序号不受章的限制,全文条目序号连续编排,这种结构适用于内容多、篇幅长的法规、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就采用这种形式
二是条文并列式, 全文不分章,条目序号连贯编排,篇幅较短的规章、制度一般采用这种形式,如《国家统计局巡查工作办法》。有的条文并列式结构可不用“条”标示,直接以汉字序号排列,如《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条文式结构下的款或项应独立成段,段间内容应具有相关性。
第四种是分部式
又称文章式。即将内容分成几个大部分或若干层次,每个部分可用小标题揭示该部分主旨,以相对完整的一个意思组成若干段落,以若干部分或若干段落形成篇章。分部式结构也有两种:
一是全文内容分为若干部分,每部分以小标题显示该部分的主旨,下面阐述具体内容。这种形式常在篇幅较长的报告中使用。
二是全文按层次直接分段排列,不加小标题和序号,如有的奖惩性通报通常采用这种形式。
安排好公文结构的三原则
层次清晰
所谓层次,是指公文的组成部分的顺序安排。
安排层次要注意做到突出主旨,顺序合理,避免交叉,层次清晰、眉清目秀。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总分式
开头对全文内容作总的概括,或简述有关事项的根据或缘由
分述各有关事项,根据前后、因果、重轻顺序,平行并列叙述
结尾用强调式、升华式、号召式、无尾式或惯用语结束
这种形式在公文中使用的比较普遍,如请示、决定、意见、指示性通知、会议通知、综合性报告、议决型会议纪要等,常用这种形式。法规性公文也基本属于这种形式。
递进式
各层次内容层层推进,前后层次有一定关系。
递进关系有多种多样,如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等
专题报告、情况通报、工作总结等常用这种结构形式。
总分式的分述内容有的也用这种形式。
时序式
也叫贯通式。即按事物进程、时间推移来安排结构。
叙述的内容如果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或过程,可用这种形式。
常用于情况报告、事故报告、调查报告等。
段落衔接
段落,就是公文结构的基本单位,也叫自然段
它一般小于层次,往往几个段落才构成一个层次,有时也等于层次,即一个段落就是一个层次
衔接指的是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的连接和转换,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公文的段落划分和衔接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在段落划分方法上,可以按中心意思(主旨)、条项内容(同类事项、问题和观点)、事物发展阶段等来划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部分或过程中的具有相对独立的阶段划为一段
二是每个段落应准确、简洁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避免内容零散、杂乱
三是句子、段落之间的组合要有序、合理,注意上下段落间的联系,避免出现逻辑上的跳跃和断层
四是公文的段落应长短适度、匀称得当,不能过于冗长、累赘,特别是请示和法规性公文的段落要力求简短、清晰
五是公文的衔接需要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运用过渡手段进行衔接,常见于内容转换时和由总括到分述时。做到各个部分之间“前后连贯,气脉相承,通篇浑然一体”,这就是好的过渡。过渡一般采用关联词、引文、小标题、序数词等进行过渡。
内容照应
照应就是公文的题文、前后内容要关照和呼应,以加强公文的前后内容联系,增强公文的整体感
常用的照应方法有三种
题文照应
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公文的标题要鲜明揭示公文的主旨,内容要紧扣标题,即通常所说的题文相符,不能“离题万里”
前后照应
就是前面说的内容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事项前面要有交代
首尾照应
就是首尾遥相呼应,以引起读者的思索和回味
公文结构要素间协调、统一的几个原则和方法
第一,本着为主题服务的原则来安排结构
主题是公文的灵魂。公文的结构、材料都为主题服务。
在结构上,围绕主题进行布局,使各个环节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在材料选用上,对于能突出主题的材料要精心挑选,对重点体现主题的部分,需论证充分、说理透彻。
抓住公文的重点后,再统筹考虑全文的结构,对整篇安排哪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先后顺序及详略、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过渡、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材料的选用等都要进行谋划。在行文时做到疏密有致、言之有据、论证有理、连贯通畅。
第二,根据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及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
公文写作时要反映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按照事物发展的进程,有层次、有条理地加以说明和阐述。
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可以按以下方法来安排结构:
一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订措施、得出结论的顺序;
二是按照时间的顺序;
三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四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
五是由起因到结果的顺序。
第三,根据公文的不同文种来安排结构
文种不同,一般其结构也不一样。
例如
请示一般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请求批准”的形式;
通知一般采取“告知目的—告知事项—执行要求”的形式;
工作报告一般采用“背景概述—总述—分述具体做法、体会、经验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的形式。
第四关 内容实际
结构是公文的骨架,内容就是公文的血肉
只需要实实在在地把事情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要从头到尾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
公文内容实际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要做到真实准确不虚假。
首先,如实把客观实在的事实写出来,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样子、什么缘故,都要准确清楚,不能作任何加工,不能粗枝大叶,道听途说,更不能随意制造事实和数据。
其次,观点、结论是从对现实材料的分析中自然引出来的,不能想当然,不允许掺杂任何主观臆造的成分,不能从局部的、个人的利益出发歪曲事实、弄虚作假。
再次,选择材料要典型,要能反映事实,以小见大,而不能以偏概全,以次充好,对于第二手材料,要反复验证,引文不能漏字漏句,篡改原文,也不能断章取义,随意曲解。
第二,做到充实丰富不空洞。
仅仅有事实也是不够的,公文还应该有观点,有结论,在事实的坚实基础上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做到“论从事出”。
第三,做到切实可行不浮泛。
公文内容要切实可行,提出的政策、措施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能对下级机关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政策、措施的可行性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政治可行性
即某项政策、措施可能被多数政治团体或大多数群众接受,政治风险不高;
二是经济可行性
即实施政策、措施必需的资源是能够充分获得的,是不会产生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的;
三是技术可行性
即将政策、措施付诸实施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四是心理可行性
即政策、措施的实施与受文对象及执行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适应的。
第五关 逻辑清晰
公文写作属于理性化的写作,是逻辑思维的产物。
公文的逻辑性从三个方面体现
一是在确立主旨中体现逻辑思维
主旨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
要用具体材料表达公文的主旨,材料应于观点统一
公文主旨的确立一般靠两种方法:
一是归纳法
根据事物相同点抽象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式
二是演绎法
依靠抽象思维的方式,舍弃具体表象,抽取出事物本质特征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导方式
这种逻辑推理方式,多用于通报的“分析评议”和简报的“评论性按语”写作中,即运用抽象思维的方式,分析出事物(问题)的本质特征,写出切中要害、见解精辟、态度鲜明的话语。
二是在写作思路上体现逻辑性
“类”
即“性质、类别”,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内容上体现为情况、现状、问题
“因”
即“原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原因、做法
“果”
即“结果”“效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成绩、收获
“法”
即是“方法”“路径”,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为措施、办法、要求等
公文写作的三种主要的组合方式
“果—因”(或“因—果”)关系组合
多用于总结、工作报告中
“因—法”或“类—法”关系组合
多见于通知、通告、公告、决定、意见等文体写作中
“类—因—法”关系组合方式
多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中
三是在段落排序中体现逻辑性
一是时间顺序的逻辑
二是意义顺序的逻辑
先重后轻
常见的逻辑性问题
1.要正确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1*1000”不等于“1000*1”
2.要正确运用同一律
同一律
是指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条件之下要始终保持一种观点或一种概念。
它的主要形式是“A就是A”“如果A,那么A”。
常见的问题是偷换概念,把大概念和小概念彼此调换了
3.要正确运用矛盾律
矛盾律
是指,在写作公文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观点,但是在一篇文章中不能出现观点相互矛盾的
自我否定是公文写作中的一大忌,它不仅会影响公文的严谨性,也会使公文的逻辑紊乱,打乱文章的结构。
4.要注重充足理由的可靠性
形式是由B可以推出A,如果B是真的,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出A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