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始于志趣》
央视夜读公众号文章拆解,关于《始于志趣》的导图,从结构、内容、写作手法、可能改进的小缺点等多个方面作了阐释。
在美国居住两年,很难领略到中国诗词里那种雨的意境,而是奇岩怪石和皑皑白雪。而回到中国台湾,便能在山中领略云缭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
这是一篇关于拜冰之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行文脉络、叙述结构、摘抄、描写手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始于志趣,合于三观,敬于人品,久于岁月》——央视新闻夜读
“三个字:舒服啊”
某种程度上,你跟谁待在一起最自然放松,谁就最爱你。
我不用因刻意讨好或迎合他们而委屈自己,在他们面前只做自己就好
“关系好的朋友就像马桶,人只有在马桶上才会彻底放松”
“永远不担心会把对方弄丢”
有十年以上的好友是啥感觉呢?如果用一种画面形容,就好比在纷纷攘攘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她永远是最清晰的那个人。
事例(人物形象塑造参照):我和发小“兔子”相识了25年的故事。
她是“我”小学快乐时光的提取机,她很有“商业头脑”,把班里的故事画成连环画,整个班都在传阅,而看她的画是要收费的——看一次一毛钱。
虽然她很小就失去了母亲,但总是笑盈盈的。大二那年她的父亲病逝,我陪她在ICU门口待了一晚上,她没有哭,跟我聊了很多。长大后总是觉得她的经历很苦,但她总是轻描淡写。
工作几年后,她攒够了读书的钱,把工作辞了专心备考,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早稻田大学
她到日本后,我们见面的机会更少了,但她会偶尔发照片给我炫耀最近又美了,我让她帮忙买东西很费了一番波折,我感觉不好意思,她却说没什么,你很少让我帮忙,我还挺开心的
25年了,和“兔子”之间的情感早已自然到无法察觉,却又浓得无处不在。之于我们,随时陪哭陪笑陪吐槽,永远不用担心会把对方弄丢
从来没有“谈钱色变”
在花钱这件事上处得比较舒服的朋友,才能长久。考验的是消费观,指向的是人品
事例:工作后认识了一个姐姐,是工资十倍于我的那种“富婆”。我们一起去过伦敦、巴黎、北海道等好多城市旅行,全程多数时间都是“财务担当”的姐姐在付钱。然后每一地旅行结束,姐姐都会把两人共同花销的账单发给我看,总支出金额除以2,就是我要还给她的钱。她并没有因为我们“贫富悬殊”就偏袒我,我逗她,“你这么有钱怎么还跟我AA啊?” 她解释道,这是尊重你,尊重你的经济独立啊。你想,一直为你买单的友谊,两人还是对等的关系吗?
①把书本当做权威,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从材料中找到答案;
②为了考试,为了拿到证书而读书;
③把书籍阅读数量直接视为收获,崇拜获得各种竞赛奖项的人;
④瞧不起致用类的书籍;
⑤睡觉和起床不够早,玩手机较多。
斤斤计较的,尤其是三五毛都不能少他的;爱占便宜的,尤其是一聚餐老做结账假动作可就是掏不出来钱的;借钱不还的,尤其是一催还要跟你翻脸的……哪一个让你想高喊“友谊万岁”了?
①判断学习的目标、读书的类型
②把知识类书籍当作老师;兴趣类书籍当作导游;致用类书籍当作医生;
④不对书本负责,只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身能力;
⑤拥抱新知,到会辨别而信,并整理分析接收到的信息,能够经常追问和反思。
“光是认识这个人,你就觉得赚了”
很难说是一件什么具体的事让我确信“这个人是我最好的朋友”,好像回过神来的时候,她就已经是了。
笼统事例
也许是在我们每天都一起上课、一起吃食堂、一起去图书馆的时候;
也许是在回首大学生活惊觉她才是我最大的收获的时候;
也许是在我因为工作暴跳如雷而她忍着困意耐心听上几个小时的时候;
也许是在我做了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而她只说“你大胆地往前走”的时候;
也许是在我们每次久别重逢都觉得“三秋不见如隔一日”的时候……
我性子急,又常常自我怀疑,但跟她在一起,心里总会很平静,因为她永远鼓励,永远温柔,永远可以信任和依靠。
世界上有一些人,好到光是认识他们就觉得比别人赚了,她就是这样的人。
可能改进的小缺点
排版
问题:开头有点杂乱,图片、引言和bgm堆在一起,有种不整洁的感觉。
改进方案:①可以把音乐放到两个故事中间,增加后续文章主体部分排版的变化度,同时避免开头冗余,尽快进入正题 ②增大图片与文字框的间距,排版显得更清爽
问题:每个故事的题目的换行不严谨,把一句话断成两行,影响阅读的连贯性
改进方案:①调整字体大小或调整字间距,把一句话放到一行上 ②换插件,把两边的横虚线去掉,换成另一种标题模板 ③用分割线组件把题目和正文直接隔开
排版问题后续
灵机一动换成电脑打开文件了,原来是手机和电脑排版差异,在电脑上看排版很自然舒服,但在手机上就显得很奇怪
电脑显示的加黑加粗字体在手机上无法显示,并且手机上显得文章篇幅更长,导致手机上没有重点标注,看正文比较枯燥
吸取到经验:①电脑编辑完后先用手机预览,根据手机显示效果再调整排版 ②重点语句可以用带颜色字体标注,手机也能显示(现在很多人看公众号文章都是在手机上,手机排版其实也很重要)
写作手法
散文化语言特点
节奏松弛
讲故事使用日常语言,画面感和故事感强,有趣味性
内容
强故事性
比起一般的观点文,语言套路性弱,主要是讲述故事
结构
结构简单,主体是四个独立的故事
文章标题似乎与故事顺序对应
”始于志趣,合于三观“跟前两个故事对应,”敬于人品“对应第三个故事,”久于岁月“则是对第四个故事的描述
不规整,多偏散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