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曼氏迭宫绦虫
成虫主要寄生在猫科动物,偶然寄生人体;中绦期裂头蚴可在人体内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较成虫为大。
疟原虫为按蚊传播的孢子虫,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Grassi & Feletti,1890)、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 Laveran,1881)、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 Welch,1897)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 Stephens,1922),属于色藻界-顶复门-无类椎体纲-血孢子虫目-疟原虫科。
丝虫,线虫动物门,尾感器纲,旋尾目动物。丝虫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线虫,寄生于人体的已知有8种,其中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引起的淋巴丝虫病及由盘尾丝虫所致的"河盲症"对人类危害最严重。成虫 乳白色,细长如丝线,体长不到1cm;雄虫尾端卷曲半到3圈,具交合刺。雌虫大于雄虫,尾端直。
蠕形住肠线虫成虫细小 ,乳白色。虫体角皮具有横纹,头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体两侧角皮突出如嵴,称侧翼。口囊不明显,口孔周围有三片唇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曼氏迭宫绦虫
概述
成虫主要寄生在猫科动物,偶然寄生人体;中绦期裂头蚴可在人体内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较成虫为大
形态
成虫
长60~100 cm,宽0.5~0.6 cm
头节
头节细小呈指状,其背腹各有一条纵行的吸槽
成节
孕节
成节和孕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均有发育成熟的雌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
虫卵
形态:椭圆形,两端稍尖
大小:长52~76 µm,宽31~44 µm
颜色:浅灰褐色
内含物:一个卵细胞和若干卵黄细胞
其他: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
裂头蚴
长带形,白色,约(0.5~30)cm×(0.3~1.0)cm,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与成虫头节相似),体不分节,但具不规则横皱褶,活动时伸缩能力较强
钩球蚴
椭圆形或近圆形,周身被有纤毛,直径为80~90 µm
原尾蚴
长椭圆形,260 µm×(44~100)µm,前端略凹,后端有小尾球,其内含6个小钩
生活史
需要三个宿主
终宿主:猫、犬及虎、豹、狐等食肉动物(小肠)
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第二中间宿主:蛙(肌肉、腹腔、皮下等)
转续宿主:蛇、鸟、猪等多种脊椎动物
人可成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或终宿主
感染期:原尾蚴、裂头蚴
致病机制
成虫较少寄生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不大,可因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适
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危害远较成虫大
临床表现
眼裂头蚴病:最常见,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
皮下裂头蚴病(游走性皮下结节):常累及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等。
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常在口腔黏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结
脑裂头蚴病:临床表现酷似脑瘤
内脏裂头蚴病:较少见
诊断
成虫感染
粪检虫卵
曼氏裂头蚴病
手术从局部检出虫体
询问病史
CT
免疫辅助诊断
传播与流行
流行
分布
成虫在人体感染不多见
曼氏裂头蚴病较多见(东亚、东南亚)
人体感染途径
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粘膜侵入
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
人体感染方式
局部敷贴生蛙肉
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鸡或猪肉
误食感染的剑水蚤(原尾蚴经皮肤或眼结膜侵入人体也有可能)
预防和治疗
宣传教育
不用蛙肉敷贴
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
不饮生水
治疗
成虫感染:吡喹酮、阿苯达唑
裂头蚴:手术摘除;40%酒精普鲁卡因2~4 ml局部注射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