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营养液管理
无土栽培学:影响因素: 植物选择性吸收; 根系分泌物; 环境条件——不同生育阶段对营养液要求不同, 营养液在使用中需不断更新, 必要时全面更新。
蔬菜栽培受环境因素影响,如土壤和气体,土壤总体要求需肥,不同种类或者各生育时期的蔬菜需要不同土壤英语,还有气体环境中的气体运动、CO2施肥、有害气体,一起来看吧。
光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水分是蔬菜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蔬菜生产需要大量的水,一起来看看蔬菜生长的环境因素导图吧!
蔬菜栽培的温度,汇总内容有:蔬菜温度要求、生育时期温度要求、温周期对蔬菜生育、春化作用、土壤温度与蔬菜生长、低温与高温伤害,快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营养液管理
营养液配方
营养液配方:在一定体积营养液中,规定含有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盐类的数量
均衡良好营养液配方有通用性和专一性
专一性:适用一大类作物,或适用于几类作物或几类作物中的几种作物品种
专一性:微量元素用量少,各配方间差异小,常用通用配方
调整:水和原料纯度;作物种类和生育时期;栽培方式
影响因素: 植物选择性吸收; 根系分泌物; 环境条件——不同生育阶段对营养液要求不同, 营养液在使用中需不断更新, 必要时全面更新
浓度
水分补充:液位下降到一定程度,补充水分至原来的液位水平
养分补充
根据营养液中元素的实测值进行调整——科学试验
根据营养液总盐分浓度即电导率EC补充——生产上;关系曲线法,水分消耗量法
EC的确定
不同作物, 不同栽培形式:多数作物的适宜范围0.5~3 mS/cm最多不超过4 mS/cm
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夏季浓度低,冬季浓度高;弱光下提高,强光下减低
不同生育期:一般由低到高;特殊目的和需求:改善品种,防止徒长
调整标准
低浓度配方(山崎):每天调整,维持1个剂量
高浓度配方(阿农):低于总浓度1/3~1/2时调整,补充1个剂量。间隔天数以生育阶段和单株占有营养液量而定
pH
影响因素
营养液配方中生理酸性盐和生理碱性盐的用量和比例;栽种植物种类(植物根系选择性吸收)
每株植物所占营养液体积的多少;营养液更换频率
对蔬菜生长影响
直接影响: 损失根系;间接影响: 养分有效性——大多数蔬菜根系在pH5.5~6.5生长最好
pH>7.0, 导致Fe, Mn, Cu, Zn等微量元素沉淀;pH<5.0, H+浓度过高, 对Ca2+产生拮抗作用, 引起缺钙症
调节:稀酸或稀碱溶液(每周一次)——最根本的控制方法, 选用生理酸碱性变化较平稳的营养液配方, 减少调节pH的次数
溶存氧
溶存氧浓度DO:一定温度, 一定大气压下单位体积营养液中溶解的氧气数量——常用测氧仪测定, 简便快捷
氧来源:吸收溶解于营养液中的溶解氧——根系氧主要来源;氧气疏导组织由地上部向根系的输送
缺氧原因:温度越高, 大气压力越小, 营养液溶存氧含量越低;温度越高, 呼吸消耗溶存氧越多。夏季高温季节水培植物根系易缺氧
需求
一般营养液中溶存氧浓度在4~5 mg/L水平以上,对大多数植物而言都能正常生长
作物种类:耐淹水或沼泽性植物需求较低, 旱地作物需求较高;生育阶段:始花期耗氧量小, 果实膨大期需求大
天气条件:晴天,温度越高,日照强度越大,植物溶存氧消耗越多
需根据具体情况对营养液中的溶存氧进行相应管理,必要时需进行适当补充
补充:自然扩散(数量少, 满足不了生长需要);人工增氧(搅拌法; 压缩空气法; 化学增氧法; 循环流动法; 落差, 喷射; 滴灌法, 间混作)
液温
直接影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 呼吸, 微生物活动情况,从而影响发育, 产量和品质——植物生长要求液温13~25℃,最适液温15~23℃
措施: 利用设施结构和材料及辅助设备
利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建造种植槽——冬季保温,夏季隔绝太阳光直射
铺设地下贮液池以增大每株植物平均占有营养液量——热容量较大的水,阻止液温急剧变化
增设加温或降温装置:地下贮液池中安装热水或冷水管道
营养液更换
原因:长时间种植作物,营养液有碍作物生长的物质大量积累
有碍生长物质来源:配方自带非营养成分, 盐分, 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 微生物分解产物
伤害:妨碍作物生长, 使根系受害甚至死亡;影响营养液养分平衡;病害繁衍和累积;影响电导率仪测定营养液浓度准确性
标准:电导值不能准确反映营养液浓度,或营养液积累大量的病菌时及时更换
更换间隔时间(经验法)
软水营养液:长季作物3-6月,按茬时更换;短季作物1-2月,3-4茬更换
硬水营养液:经常中和酸碱,1月更换1次
废液的处理和利用
无土栽培废液不经处理就排放或不进行有效利用,对环境产生很大压力
重复循环利用,回收作肥料是比较经济环保的方法
处理
杀菌除菌
紫外线照射(波长200~280nm, 254nm效果最好)
高温加热(费用较高);过滤;拮抗微生物(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菌);药剂
除去有害物质:过滤法;膜分离法
调整离子组成:通过营养液成分测定,根据要求进行调整,再利用
有效利用
再循环利用:处理过的废液可以用于同种作物或其他作物的栽培
作肥料利用:作土壤栽培的肥料,注意与有机肥合理搭配使用
收集浓缩液再利用:膜分离法或自然蒸发将废液浓缩收集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