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全球新闻传播史》
本书主要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大历史,即涵盖了新闻,也涉猎了历史、哲学、科技、文化、社会生活。
大学生创新思维与方法训练:包含创新思维概述,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创新思维的方法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全球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 导论:追寻新闻传播的“光荣与梦想”
新闻传播学
是近代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际,才开始逐步生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门学科。19世纪末德国等地开设了世界最早的新闻课程,同时进行新闻研究。19世纪末我国新闻传播学随着新闻事业的兴起而诞生。
何谓历史
一种“不言而喻”的史观 :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事情,已经僵死的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历史研究就是想方设法趋近这一客观存在,以尽可能详尽的史料展现其本原的面貌,复现其本真的情景。
新史学的三大命题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
何谓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史本体
指人们在新闻传播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
新闻传播史是客观的、外在的,是独立于人的意志和行为的
新闻传播史认识
指人们对这些活动的回忆与思考
新闻传播史又是主观的、内在的,并且只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中,只取决于人的所知所识,所思所想
第二章 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
第一节 历史与新闻史
研究人类传播历程的意义
这是一种渐进兼突变的进程,这是一种习焉人察的变迁。其中蕴含着许多发人深思的哲理,其中流传着无数可歌可泣的传说
新闻传播史研究的新途径
把新闻传播史置于广博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并力图揭示新闻传播活动与社会变迁的关联。
第二节 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的起源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现代文明的发展
人类传播历程
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第三节 口头传播时期:从口语到文字
文字最初只是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运行手段(如记帐、记录仓库储货的清单、管理事项等)。其作为传播工具的显著功能有两点:使信息在空间上传得广、时间上传得久。文字是符号的符号。
第四节 文字传播时期:从文字到印刷
新闻传播与新闻事业二者之间的关系
新闻事业是一种有组织、有规模、有目的的新闻传播。新闻事业是人类传播交流活动中的特定项目,是社会生活达到一定水平时的产物。其突出标志是媒介组织,包括人和物两方面,如记者和报纸。
第三章 17世纪: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第一节 印刷与印刷新闻
纸张与印刷机
纸张普及的意义:为印刷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1440-1450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
印刷和阅读书籍开始普及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各种创造朝气蓬勃,对书籍的浓厚兴趣成为时代的需要
宗教改革:把宗教的权威从罗马教廷转向《圣经》 ,印刷圣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萌芽
古典文明---精神文明
中古文明---道德文明
现代文明---机器文明、技术文明
第三节 新闻事业的第一次“狂飙突进”
如火如荼的报业
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
《牛津公报》:第一张“新闻纸”
第四章 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
第一节 英国的日报与杂志
《每日新闻》1702
英国第一家日报;坚持客观报道
笛福的《评论》--英国报业之父
政党报刊
鲜明的党派色彩,强烈的论战气味,呼朋引类,党同伐异,而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几乎荡然无存
《闲谈者》与《旁观者》
文化生活类杂志
《绅士杂志》
是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月刊,是英国杂志史上发行最久、最负盛名的权威月刊。
第二节 美国报业: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法国大革命年代的报业(1789~1794)
第四节 18世纪的“高级报纸”
第五章 19世纪(上):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
第一节 美国的政党报刊及其“黑暗时期”
新闻事业的进程分为4个阶段:官报—政论报刊—政党报刊—商业报刊
美国政党报刊的特点:政论多,新闻少; 党派性强,可信性差; 读者少,销量低; 造谣诽谤,谩骂攻击
第二节 别开生面的商业报刊
第三节 商业报刊背景透视
自由主义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完全自由,不受任何约束,而社会责任论认识到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性,所以,新闻媒介应该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进行自我约束
第六章 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通讯社概述
通讯社是一种以批量采集与批量供应新闻信息以及相关信息为主要职能的媒体
第二节 法新社(AFP)
第三节 路透社(Reuters)
第四节 美联社(AP)
第七章 19世纪(下):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
第一节 大众报刊的历史土壤
是以大批量发行和大规模读者为主要特征的报刊,这种报刊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此新闻事业就成为大众传播事业,报刊及随后的广播电视也成为大众传播媒介
第二节 普利策:大众报刊的代表
第三节 赫斯特与黄色新闻
第八章 20世纪(上):电子媒介之广播篇
第一节 广播的基础——电子技术
无线电现象及其研究
声电转换技术
第二节 广播事业的形成:1920年代
第三节 广播的黄金时代:1930~1940年代
规模上——几何级数的飞速增长
经济上——巨型企业广告的支持
节目上——从娱乐到新闻的扩展
第四节 爱德华·默罗:美国广播记者的一代宗师
第九章 20世纪(中):电子媒介之电视篇
第一节 技术视野的电视
试验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草创阶段(20世纪30——40年代)
第二节 社会视野的电视
重新起飞(1945——1962)
走向繁荣(20世纪60——80年代)
突飞猛进(1980年代以来)
第三节 批判视野的电视
悲观派
科学的各种规则和技术的专门化操作以超于价值判断的方式支配人的所有认识活动,造成了文化和个性的毁灭。
现代科技和文明的发展使得文化和艺术正在不断走向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僵硬的文化工业。
乐天派
电视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个人与外国的联系,增强了大家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趣与热情
电视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准
电视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提升了他们了解世界,探究奥秘的兴趣
第十章 20世纪(下):电子媒介之网络篇
第一节 星火燎原话网络
第二节 第四媒体与网络新闻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合作,可以借船出海,大大拓宽自身的影响力。这就是新旧媒体走向融合的背景和基础
第三节 电子媒介:社会·历史·文化
第十一章 结语:全球化与大众传播
大势所趋
政治层面:民族国家及其职能的削弱而相互见的倚赖加强
经济层面:跨国公司与跨国金融的大规模运行从而使资源在全球化范围得到优化配制
文化层面:信息传递的空前活跃以及以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的盛行
批判与反思
新一轮的全球扩张
导致不平衡与不平等
资本永无止境地扩张
西方中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