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流程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流程为项目预申报:预申报书、预申报受理、预申报形审和评议;项目正式申报:正式申报与预申报衔接、正式申报书、项目预算申报书、正式申报形式审查、项目评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项目时间管理6大步骤
项目管理的五个步骤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车队管理
创业者10条创业经
创业十大思维误区
管培生课程作业
商业模型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
项目预申报
预申报
预申报书(3000字)
正文
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
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项目申报单位提出所需专项资金预算总额
附件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
从指南发布日到项目(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预申报受理
在申报时间截止后,专业机构对预申报项目进行受理
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的项目,一般都会受理
预申报形审和评议
预申报形式审查
审查申报材料的形式要件
推荐单位是否重复申报
推荐函、申报书填写格式是否完整
申报人资格是否符合
申报单位资格是否符合
专业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在填写形式审查意见表,反馈形式审查的结果
预申报评审
预评审实行“盲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
评审专家通过统一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数量原则上不少于5个
内容方面主要针对3000字摘要,侧重在思路和方向层面,以及与指南发布的方向是否一致等
首轮评审将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轮正式申报
项目正式申报
正式申报与预申报衔接
不允许修改的内容
项目负责人、任务(课题)负责人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推荐单位、现有参与单位
所属专项和申报的指南方向
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
允许小幅变更的内容
考核指标不能降低,需要细化
主要研究内容不能减少和大幅调整,需要细化
承诺配套条件不能降低
项目名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可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参加单位,但不能突破指南规定的上限,且需补充联合申报协议
补充人员要求
应在已有项目(课题/任务)负责人基础上补充其他参加人员
补充的人员须满足申报限项要求
正式申报书
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2000字)
相关国内外总体研究情况和水平、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
国内、外各代表性的5家从事相关研究的主要机构及典型成果、代表性文献及相关专利、标准
项目在相关方面的5项代表性成果、专利及标准
研究目标及内容
项目目标及考核指标
申报项目与所属指南方向的关联关系(1500字)
项目目标及考核指标、考核方式/方法(2000字)
项目预期成果的呈现形式及描述(1000字)
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3000字)
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针对项目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方法、原理、机理、算法、模型等(2000字)
项目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先进性分析(2000字)
课题分解方案
课题分解情况(2000字)
各课题内容(每个课题3000字)
主要创新点(每项500字)
预期经济社会效益(1500字)
申报单位及参与单位研究基础
申报单位的已有工作基础、研究成果、研究队伍等
项目、课题牵头单位在该研究方向的前期任务承担及综合绩效评价(验收)情况、相关研究成果(1000字)
项目及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水平及主要成果(2000字)
项目、课题牵头单位相关科研条件支撑状况(1000字)
项目牵头企业运行状况(项目牵头单位不是企业的,不需填写)
参与单位、团队的选择原因及其优势(1000字)
相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000字)
进度安排:项目主要研究任务的研发进度、年度及重点节点(“里程碑”)安排、中期目标等(2000字)
项目组织实施、保障措施及风险分析
项目组织实施机制(1000字)
保障措施(1000字)
知识产权对策、成果管理及合作权益分配(1000字)
风险分析及对策
研究团队
经费预算
指南所要求的附件
联合申报协议
近2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若为企业)
项目预算申报书
直接费用
设备费
购置设备费
试制设备费
设备改造费
设备租赁费
业务费
材料费
测试化验加工费
燃料动力费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会议、差旅、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其他支出
劳务费
专家咨询费
间接费用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3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25%
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为20%
正式申报形式审查
正式申报形式审查由专业机构组织,主要对正式申报书进行审查
正式申报形审主要审查申报人、申报单位的资格条件、申报材料是否齐全等
项目评审
视频答辩评审
专家产生:评审专家选取遵循“随机抽取、利益回避、专业吻合”的原则,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原则上不少于15人,并可邀请不超过3名特邀专家参与
评审方式:采取“投票+打分”的方式进行
分数产生:一般要求专家对于是否建议支持和打分保持相对一致,即原则上支持立项的项目评审分数要在75分以上。综合排序时,按照票数第一、分数第二排序
答辩时间:时间大约是45分钟,其中项目汇报15分钟,质询30分钟
问题准备:专业机构会组织评审专家提前审阅项目申报书,对每个评审项目提出问题,并将专家所提问题汇总整理后,匿名反馈给项目申报者
PPT准备
答辩人数:按照规定,每个项目参加答辩人员不能超过3人,项目负责人原则上需要亲自参加答辩
评审结果:在每轮评审工作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
同步开展预算评审
预算评审工作重点是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
不得将预算编制细致程度作为评审预算的因素,不得简单按比例核减预算
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