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代英国教育(培根、弥尔顿、洛克、斯宾塞、赫胥黎)
近代英国教育(培根、弥尔顿、洛克、斯宾塞、赫胥黎)几位名人不同时期对教育的认识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西方有记载的文学、科技、艺术都是从古代希腊开始的。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称谓。古希腊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东部和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近代英国教育
17-18BC
背景
政治
君主立宪制
经济
工业革命
领土
17世纪合并了苏格兰
教育概况
初等
概况
初等教育一直由国教会管理
非国教会的个人或团体也创办的一些慈善学校。
免费学校,贫儿学校,流动学校。
18世纪后期出现星期日学校
还有集中贫苦儿童或流浪儿童以职业劳动为主的工作学校,收容犯罪儿童的感化学校。
教区应将父母不能教养的儿童分配给手工师傅管教称为学徒制
评价
初等学校的教学条件很差。
教学内容简单。
重视宗教,阅读
轻视计算。
教师不是专门职业,多由手工业者、教堂人员、伤残军人、老年人担任。地位很低
教育对象主要是平民儿童
富人则聘用家庭教师对子女进行启蒙教育和中学预备教育。
中等
实科中学
教授自然科学。
主要是培养工人
文法学校
学习古典人文学科
培养政治、企业家,教授,律师。
公学
简介
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 私立寄宿的中等教育学校。
三公一私一中
特点
教育对象
贵族子弟
教育目的
升入学术型学校的预备校
师资与条件
较一般的文法学校师资及设施条件好,收费更高,是典型的贵族学校。
教育内容
古典人文学科,上层社会的礼仪、体育。
经费
私人捐助,高学费
管理权
贵族,宗教,不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干涉
九大公学
伊顿
温切斯特…
英国绅士的摇篮,培养众多人才精英。
但是是教育不平等的产物
学园(设想)
弥尔顿设想
既为升学青年服务也为就业青年服务。
具有实用倾向。代表近代中等教育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
古典大学
牛津剑桥
注重古典文化,贵族性强。
为英国造就了众多,政治人才和学术巨匠。
培根论教育
《培根随笔》《伟大的复兴新工具》
以提倡近代自然科学和科学教育,而著名的重要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教育观
崇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尤其崇尚自然科学。
认为演绎法不足,创立了科学研究的新工具-归纳法
创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大纲(实用性)
设想科学教育伟大理想
所罗门之宫
科学教育研究机构
创造与育才
教育方法
实践
启发
直观
习惯
个性
探索精神
洛克的教育思想
著作
《教育漫话》
教育理念
绅士教育、实科教育
认识基础
白板说
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
教育目的与作用
个人
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
认为人的发展“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社会
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幸福。
目的
把学生培养成绅士
绅士
中上层家庭的子弟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实际才干的事业家。
体育
认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是能忍苦耐劳
德育
地位
把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地位
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
方法
拥有理性
示范榜样
早期教育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采用体罚
智育
知识
实科知识、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能力,正确的方法
良好的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能力
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兴趣
世俗化功利化
缺乏民主性
家庭教育
具有资产阶级教育性质
完整总结了绅士教育理论
19BC
垄断资本
殖民扩张
合并爱尔兰
向中国鸦片战争
教育发展概况
国家逐步干预教育
国家干预教育,使工人阶级子女接受一定的初等教育,符合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初等教育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
《工厂法》
9到13岁童工每天应在工作时间内接受两个小时的义务教育。
导生制 (贝尔-兰卡斯特制)
初等教育质量低下,师资缺乏。
含义
教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弥补师资空缺
增加了受教育者
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19BC下半叶
《1870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
人人都需要初等教育的呼声
工业革命的完成✅
德国🇩🇪有了义务教育
内容
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与监督权
地方设立学校教育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
5到12岁,强迫实施初等教育
在没有学校的地方,允许私人办学;一年内无学校的地方,地方委员会办学
教育内容上,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相分离
标志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之后英国基本普及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改革
基本沿袭旧制
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推广运动
工业革命,推崇自然科学、实用性知识
古典大学自身改造
重视自然科学教育,不再实施宗教教育
向中产阶级子弟开放
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
强化对社会服务、讲座
新大学运动
同上
创办新式大学
伦敦大学
由民众办理
注重重工业与科学领域
面向中产阶级
斯宾塞论教育
实科教育家,反对古典主义教育,《教育论 》
教育思想
教育准备生活说,为了让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
知识价值论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课程论
五类
直接保全自己
生理学
解刨学
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
自然科学类
父母必备的知识
心理学
教育性
调节自己的行为
历史
满足人们休息与娱乐
文学
艺术
教育原则与方法
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顺序
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具体表现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
复演说
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与历史上的人类教育相一致。斯宾塞认为,儿童倾向于按照人类掌握知识的同一次序获得知识,教育应在小范围内重复人类文化。
从实验到推理
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教学应从纯粹实验人门,应该在积累了充分观察后才开始推理
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实物教学。
评价:实用性,尊重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未来性
赫胥黎论教育
《科学与教育》
教育观点
批判传统教育,提倡科学教育
提倡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人文)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