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颌面部囊肿
这是一篇关于口腔颌面部囊肿的思维导图。囊肿是一种非脓肿行病理性囊腔,内含囊液或半流体物质,通常由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包。
这是一个关于口腔颌面部发育的思维导图,包括:神经峭、鳃弓和咽囊、颚的发育、舌的发育、面部的发育。
这是一个关于唾液腺的思维导图,包括;组织学结构、增龄与再生性变化、分布及其组织学特点。
这是一个关于牙髓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牙髓炎、牙体吸收、牙髓变性和坏死三部分内容。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口腔颌面部囊肿
概念
囊肿概念
囊肿是一种非脓肿行病理性囊腔,内含囊液或半流体物质,通常由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包绕
上皮衬里
衬里上皮一般为无纤毛的假复层柱状上皮,含粘液细胞和杯状细胞,也可见复层鳞状上皮或立方上皮
大多数囊肿的囊壁有上皮衬里,少数无上皮衬里又称为假性囊肿
牙源性囊肿
概括
一般认为,牙源性囊肿的衬里上皮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剩余
牙板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剩余)————发育性根测囊肿和牙龈囊肿
缩余釉上皮————含牙囊肿、萌出囊肿及炎性牙旁囊肿
Malassez上皮剩余————根尖囊肿、残余囊肿和炎性根尖囊肿
发育性牙源性囊肿
含牙囊肿
多数累及一个未萌牙,囊壁附着于牙颈部,包含牙冠,少数萌出
临床表现
好发牙位:38和48,13和23,18和28
X线可见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含未萌牙牙冠
病理变化
内含物
黄色脓液
薄,仅由2-5层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细胞构成
无角化,无上皮钉突
可发生粘液化生
纤维囊壁组织
一般无炎症细胞浸润,继发感染时,上皮增生,上皮钉突明显,可见大量炎症细胞
牙源性角化囊肿
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倾向
囊壁薄、易破碎、手术难以完整摘除,残留的上皮具有高度增殖能力,易复发
不彻底的手术会残留微小子囊或卫星囊,形成囊肿,该囊肿生长具有局部侵袭性,在颌骨内可沿抗性较小的骨小梁之间呈指状外突性生长,其波及范围可超过X线所示边缘
男性较女性多见
病变多累及下颌骨,特别是磨牙及升支部,发生于上颌者以第一磨牙后区多见
生长方式特殊,主要沿颌骨前后方向生长,难以引起明显颌骨膨大,多在常规X线检查发现
囊肿壁薄,囊腔内含有黄白色发亮的片状物或干酪样物质
有时囊液稀薄,呈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衬里上皮由5-8层细胞组成,无上皮钉突,有上皮下裂隙
上皮表层呈不全角化
棘细胞层薄,细胞呈细胞内水肿
基底细胞层界限清楚,核染色深且远离基底膜,呈栅栏状排列
纤维囊壁薄,炎症少。发生感染时上皮不规则增生,出现上皮钉突,角化消失
纤维组织囊壁可见子囊或上皮岛
炎症性牙源性囊肿
根尖周囊肿
颌骨内最常见的牙源性囊肿
20-49岁,男多于女
60%发生于上颌,好发于上颌切牙和单尖牙
大小不等,伴死髓牙
较大囊肿可导致颌骨膨胀,引起唇颊侧骨壁吸收变薄,扪诊有乒乓感
X线根尖区有圆形或软圆形透射区,边缘整齐,界限清晰
部分透射区周围有薄层阻射线
囊腔
无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厚薄不一
钉突因炎症刺激不规则增生,伸长,相互融合呈网状
细胞间水肿
中性粒细胞为主的上皮内炎症细胞浸润,浸润致密区上皮连续性中断
囊壁
炎症明显,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也混有中粒细胞和泡沫状吞噬细胞
可见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晶体沉积
透明小体,为弓形线状或环状均质状小体,呈嗜伊红染色
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
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好发于颌面部,口底为口内最常见的部位,其次为舌
口底表浅者位于颏舌骨肌与口底黏膜之间(舌下位),较深者位于颏舌骨肌与下颌舌骨肌之间(颏下位)
囊壁有皮肤附属器的为皮样囊肿,无皮肤附属器的为表皮样囊肿
鳃裂囊肿
又称颈部淋巴上皮囊肿
常位于颈上部近下颌角处,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好发于单侧颈部
内含物为黄绿色或棕色清亮液体,或含浓稠胶样、粘液样物
淋巴滤泡,90%内衬复层鳞状上皮
来源
一般认为来自鳃裂或咽囊的上皮剩余
第二鳃裂
95%
发生于肩胛舌骨肌水平以上和下颌角以下
第一鳃裂
发生于下颌角以上和腮腺
囊肿壁缺乏淋巴样组织,与表皮样囊肿相似
第三,四鳃裂
颈根区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导管残余上皮发生的囊肿,可发生于舌盲孔与甲状腺导管之间导管经过的任何部位,以甲状舌骨区最常见
青少年多见,男女为2:1
囊肿常位于颈部中线或近中线处,直径2-3cm,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触之有波动感,能随吞咽上下活动。
囊壁近口腔处衬里多为复层鳞状上皮,靠下者多为纤毛柱状上皮
粘液囊肿
常发生于下唇黏膜,其次为颊、口底、舌和颚部
外渗性粘液囊肿通常是机械性外伤致唾液腺导管破裂,粘液外溢进入结缔组织内,粘液池被炎性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包绕或局限,无衬里上皮(假性囊肿)
潴留性粘液囊肿被认为是唾液腺导管囊肿阻塞,唾液潴留致导管扩张而形成囊性病损,有衬里上皮
舌下囊肿
蛤蟆肿,发生于口底的粘液囊肿,粘液多来自于舌下腺,有些来自于下颌下腺
青少年,男性多
位置
表浅
大多数
位于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位于口底一侧,生长缓慢,无痛
囊肿较大时,表面黏膜变薄,呈浅蓝色
深在
可穿过下颌舌骨肌位于下颌下区或颏下三角
柔软,无痛性肿物
多为外渗性囊肿
非牙源性囊肿
鼻腭管(切牙管)囊肿
特点
来源于切牙管内的鼻颚导管上皮剩余
切牙管囊肿(骨内)
龈乳头囊肿(切牙乳头软组织内)
最常见的非牙源性囊肿,占非牙源性囊肿的73%
30-60岁,男性多见
无明显症状,见于X线或戴义齿时
常表现为鄂中线前部的肿胀,有时可伴疼痛或瘘管形成
一般X线片切牙窝宽度<6mm为正常
囊肿较大时,可位于上颌骨中线,呈软圆形放射透射区
衬里上皮变异大,可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含黏液细胞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
近口腔常内衬复层鳞状上皮,近鼻腔为呼吸性上皮
假性囊肿
牙板未能正常退化,以上皮岛或上皮团形式存于颌骨或牙龈中,称为Serres上皮 婴儿出生可在牙龈观察到针头大小的白色突起,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可自行脱落 在某些情况下,残留的牙板上皮可称为牙源性上皮性肿瘤或囊肿的起源,也可激活形成额外牙
牙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 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细胞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缩余釉上皮,位于牙颈部
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下的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