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第四章项目质量控制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第四章项目质量控制思维导图!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质量实际情况的度量,项目质量实际与项目质量标准的比较,项目质量误差与问题的确认,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采取纠偏措施以消除项目质量差距与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本图内容丰富详尽,条理清晰,值得收藏学习!
编辑于2020-01-13 02:52:39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第五章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更新中...有误请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工程项目业主方委托,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或分阶段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活动。本思维导图是对其第七章项目信息管理,干货满满,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第四章项目质量控制思维导图!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质量实际情况的度量,项目质量实际与项目质量标准的比较,项目质量误差与问题的确认,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采取纠偏措施以消除项目质量差距与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本图内容丰富详尽,条理清晰,值得收藏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第五章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更新中...有误请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工程项目业主方委托,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或分阶段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活动。本思维导图是对其第七章项目信息管理,干货满满,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第四章项目质量控制思维导图!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质量实际情况的度量,项目质量实际与项目质量标准的比较,项目质量误差与问题的确认,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采取纠偏措施以消除项目质量差距与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本图内容丰富详尽,条理清晰,值得收藏学习!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1.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内涵
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任务与责任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 产品的质量
2. 工作的质量
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
质量管理:建立和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和实现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1.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2.测量结果;3.评价;4.纠偏)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是指通过项目实施形成的工程实体的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致力于实现业主要求的项目质量总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1、对项目质量相关概念的理解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是指通过项目实施形成的工程实体的质量,是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
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及与环境的协调性等六个方面。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包括
1. 设定目标:由业主方设定
2. 测量结果
3. 评价
4. 纠偏
2、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实现由项目决策所决定的项目质量目标
任务
五方责任主体的工程质量行为(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
涉及项目过程实体质量的设计质量、材料质量、设备质量、施工安装质量
3、项目质量控制的责任和义务
1. 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1. 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不得肢解发包。
2. 依法招标
3. 提供原始资料,保证真实、准确、齐全。
4. 将施工图设计文件上报县级以上建管部门审查。
5. 实行监理的工程,委托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
6. 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前)
7. 确保甲供材满足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8. 组织竣工验收
9. 竣工验收后,进行档案归档。
2. 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1. 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2. 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
3. 勘察成果必须真实、准确
4. 设计单位按照勘察成果进行设计,符合设计深度要求,注明合理使用年限。
5. 对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指定生产、供应商。
6. 参与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3. 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1. 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2. 对施工质量负责。
3. 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施工。
4. 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
5. 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
6. 对试块、试件应见证取样检测。
4、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
1. 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是指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
2. 质量终身责任是指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对工程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3.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县级以上住建部门应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质量终身责任
1. 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2. 发生投诉、举报、群体性事件、媒体报道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严重工程质量问题;
3. 勘察、设计或施工原因造成尚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建筑工程不能正常使用。
4. 工程质量终生责任实行书面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等制度。
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基本特性
1. 有关使用功能的质量特性
2. 有关安全可靠的质量特性
3. 有关文化艺术的质量特性
4. 有关工程环境的质量特性
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
1. 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出发点。
2. 机械的因素:指施工机械和各类工器具。(包括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运输设备、吊装设备、操作工具、测量仪器、计量器具以及施工安全设施等)
3. 材料(含设备)的因素: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
4. 方法的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方案和工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项目质量的优劣。
5. 环境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地下障碍物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先天)
社会环境因素:国家建设法律法规、建筑市场、建设咨询服务业的发展程序。(行业现状)
管理环境因素: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和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协调等。
作业环境因素:项目实施现场平面和空间环境条件,各种能源介质供应,施工照明、通风、安全防护设施,施工并场地给排水,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后天)
项目质量风险分析和控制
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常见的质量风险有如下几类
1. 自然风险
2. 技术风险
3. 管理风险
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陷,组织结构不合理,工作流程组织不科学,任务分工和职能划分不恰当
4. 环境风险
社会环境、工作环境
质量风险识别的方法风险识别可按风险责任单位和项目实施阶段分别进行。识别可分三步进行
1. 采用层次分析法画出质量风险结构层次图。
2. 分析每种风险的促发因素
3. 将风险识别的结果汇总成为质量风险识别报告
质量风险应对策略
1. 规避
1. 依法招投标,慎重选择有资质的单位
2. 正确进行项目的规划选址,避开不良地基或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3. 不选用不成熟、不可靠的设计、施工技术方案
4. 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和进度计划。
2. 减轻
制订和落实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3. 转移
1. 分包转移(包括联合体承包)
2. 担保转移:履约担保,竣工结算时质量保证金
3. 保险转移
4. 风险自留
1. 设立风险基金
2. 预算价格中预留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风险费
2.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YQC)的思想
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应贯彻“三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是指项目参与各方所进行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总称。
2.全过程质量管理: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
3.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组织内部的每个部门和工作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质量职能。
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PDCA循环,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计划P:包括确定质量目标和制定实现质量目标的行动方案两方面。
实施D:将质量的目标值转化为实际值;进行行动方案的部署和交底。
检查C:
检查是否严格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
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
处置A:包括纠偏和预防改进两个方面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1.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特点(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对比)
工程项目质量体系
目标:项目质量控制
范围:项目所有参与单位
目标:项目质量目标
时效:一次性
方法:自我评价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目标:企业质量管理
范围:施工企业
目标:企业质量管理目标
时效:永久性
方式:第三方认证
2.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多层次结构
第一层次: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
委托代建---代建方项目管理机构
委托项目管理---受托项目管理机构
交钥匙工程总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
第二层次:设计总负责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
第三层次:承担工程设计、施工安装、材料设备供应等分包单位
3.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程序
确立系统质量控制网络
首先明确系统各层面的工程质量控制负责人
制定质量控制制度
包括例会制度、协调制度、报告审批制度、质量验收制度和质量信息管理制度等。
分析质量控制界面
编制质量控制计划
4.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得运行环境
项目的合同结构
质量管理的资源配置----人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基础条件。
质量管理的组织制度----是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
5.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机制
动力机制:是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
约束机制:取决于质量责任主体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外部的监控能力。
反馈机制:是对质量控制系统的能力和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并为及时作出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持续改进机制:应用PDCA循环原理。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认证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构成
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 质量手册(纲领性文件)
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体系要素或基本控制程序
质量手册的评审、修改或控制的管理办法。
3. 程序性文件
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内容和详略程度视企业情况而定
4. 质量记录
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活动进行及结果的客观反映。
具有可追溯性的特点
质量记录以规定的形式和程序进行。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与监督
1. 认证机构:公正的第三方。
2.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获准认证的有效期3年,应经常性进行内部审核
3. 监督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检查每年一次,不定期检查临时安排。
4. 注销是企业的自愿行为。
5. 认证暂停是认证机构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认证要求情况时采取的警告措施。
6. 撤销认证的企业一年后可重新提出认证申请。
7. 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出现体系认证标准变更、体系认证范围变更、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变更,可按规定重新换证。
3.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与基本环节
1. 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
施工质量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是:通过施工形成的项目工程实质经检查验收合格。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施工质量在合格的前提下,还应符合施工承包合同约定的要求
2. 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1. 共同性依据
法律法规性文件,如《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
2. 专业技术性依据
指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质量控制对象制定的专业技术法规文件,包括规范、规程、标准、规定等。如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检验评价标准、材料验收技术标准。
3. 项目专用性依据
工程建设合同、勘察设计文件、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修改和技术变更通知,以及相关会议记录和工程联系单等。
3. 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1. 事前质量控制
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事前主动质量控制,如设置质量管理点,落实质量责任。
2. 事中质量控制
1. 在施工质量形成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数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
2. 包括质量活动主体的自我控制和他人监控。
3. 目标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杜绝质量事故发生;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重点是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3. 事后质量控制
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对工序质量偏差的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施工质量计划的内容与编制方法
1.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选择那些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对工程质量影响大或是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的对象进行设置。
2.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质量控制点管理的程序
首先:做好质量控制点的事前预控工作。如: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与控制参数;编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控制措施;确定质量检查检验方式及抽样的数量与方法;明确检查结果的判断标准及质量记录与信息反馈要求。
其次: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重点指导和检查验收。
同时:做好质量控制点的动态设置和动态跟踪管理。
质量控制点的划分
1. 见证点:如重要部位、特种作业、专业工艺等,监理机构到位旁站。
2. 待检点:如隐蔽工程等,通知监理机构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到工序施工。
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
1. 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
1. 坚持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2. 对施工队伍进行全员培训,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和技术训觉。
3. 对施工项目领导者、组织者进行教育和培训。
4. 对分包单位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
2. 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
1. 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控制机械设备;
2. 对模具、脚手架等施工设备,按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专项设计;
3. 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前对专项安装方案进行审批,安装后经自检和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交付使用前经专业管理部门的验收。
3. 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
1. 控制材料设备的性能、标准、技术参数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
2. 控制材料设备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规范要求的相符性;
3. 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的正确性及质量文件资料的完备性;
4. 优先采用低碳的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
4. 工艺技术方案的质量控制
1. 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 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
3. 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和设置施工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
4. 选用和设计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模具、脚手架等施工设备;
5. 编制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案;
6. 分析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制订对策。
5. 施工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要减少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主要采用预测预防的风险控制方法。
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关键词:室内
1. 完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 明确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和控制方法
现场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1. 计量控制
开工前要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明确计量控制责任者和配置必要的计量人员;
严格按规定对计量器具进行维修和效验;
统一计量单位,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计量的准确。
2. 测量控制
工程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要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坐标点、基准线和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3. 施工平面图控制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的项目划分
1. 单位工程
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
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划分若干子单位工程。
2. 分部工程(混凝土、钢结构)
按专业性质、工程部位划分。
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划分为若干个子分部工程。
3. 分项工程(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吊装、钢结构焊接)
按工种、材料、施工工艺和设备类别进行划分。
4. 检验批(1F14-12/A-B轴混凝土浇筑)
按工程量、楼层、施工段、变形缝进行划分。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工序施工质量控制
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以工序作业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
1.工序施工条件质量控制
是指从事工序活动的各生产要素质量及生产环境条件。
2.工序施工效果质量控制
主要反映工序产品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特征
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规定,下列工序质量必须进行现场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地基基础工程
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工程桩的承载力检测
桩身质量检验
主体结构工程
混凝土、砂浆、砌体强度现场检测
钢筋及钢筋半成品、钢筋网片质量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混泥土预制构件强度检测
建筑幕墙工程
钢结构及管道工程
2. 施工作业质量的自控
1. 自控主体:施工方
2. 自控程序
1. 技术交底
2. 施工作业活动实施
3. 施工作业质量的检验
包括施工单位内部的自检、互检、专检和交接检查;现场监理机构的旁站检查、平行检查等。
3. 自控要求
1. 预防为主
2. 重点控制
3. 坚持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及配套使用的专业质量验收规范。
4. 记录完整
3. 施工作业质量的监控
监控主体: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部门。
现场质量检查(监控的主要手段)
内容
1. 开工前的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
2. 工序交接检查——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度)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 隐蔽工程的检查
4. 停工后复工的检查
5. 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
6. 成品保护的检查
方法
目测法
看:混凝土外观
摸:油漆的光滑度
敲:瓷砖、石材饰面
照:电梯井设备按照质量
实测法
靠:墙面平整度
量:混凝土坍落度
吊:砌体垂直度
套:阴阳角方正
试验法
理化试验: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静载试验、通水试验等。
无损检测:超声波、x射线
施工质量与设计质量的协调
项目设计质量的控制
项目功能性质量控制
项目可靠性质量控制
项目观感性质量控制
项目经济性质量控制
核心:使用功能、安全可靠
项目施工可行性质量控制
施工与设计的协调
设计联络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1. 设计交底的目的
1. 充分理解设计意图
2. 了解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
3. 明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 图纸会审的目的(16年建筑实务案例)
1. 深入发现和解决各个专业设计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2. 消除施工图的差错
设计现场服务和技术核定
设计变更
4.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政府监督
政府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督职能与权限
1. 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划分
住建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交通部和水利部等负责全国有关专业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对国家出资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对国家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2. 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与职权
性质 属于行政执法行为
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对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实施监督。
工程质量行为监督: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实施监督。
职权 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工作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责令改正。
3. 政府质量监督的机构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可以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
监督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具有符合规定条件的监督人员。监督人员应当占监督机构总人数的75%以上;
2. 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满足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等;
3. 有健全的质量监督工作制度,具备与质量监督工作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条件。
监督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 具备工程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工程类执业注册资格;
2. 具有三年以上工程质量管理或者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经历;
3.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4. 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
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每两年对监督人员进行一次岗位考核,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
政府对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内容与实施
质量监督程序
1. 受理建设单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报监)
1. 工程项目开工前,审查合格签发质量监督文件。
2. 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 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质量行为进行抽查、抽测
1. 监督抽样检测的重点是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项目,如要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分别进行监督检测。
2. 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检查。
4. 监督工程竣工验收
1. 对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监督。
2. 对质量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5. 形成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6. 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
1. 按单位工程建立,经监督机构负责人签字后归档。
5. 数理统计方法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分层法的应用
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时。对工程质量状况的调查和质量问题的分析,必须分门别类地进行,以便准确有效地找出问题及其原因之所在,这就是分层法的基本思想。
应用分层法的关键是调查分析的类别和层次划分,根据管理需要和统计目的来进行分层取得原始数据。
因果分析图法的应用
1. 也称为质量特性要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对每一个质量特性或问题,采用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然后确定其中最主要原因,进行有的放矢的处置和管理。(主要原理根据结果查原因)
2. 因果分析图法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 一个质量特性或一个质量问题使用一张图分析;
2. 通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共同分析;
3. 必要时可以邀请小组以外的有关人员参与,广泛听取意见;
4. 分析时要充分发表意见,层层深入,排出所有可能原因;
5. 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由各参与人员采用投票或其他方式,从中选择1至5项多数人达成共识的最主要原因。
3. 排列图法的应用
使用范围
关于质量问题、偏差、缺陷、不合格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统计数据,采用排列图法进行状态描述,具有主观、主次分明的特点。
排列图法有称ABC分类管理法
累计频率0%~80%,A类问题,主要问题,重点管理
累计频率80%~90%,B类问题,次要问题,次重点管理
累计频率90%~100%,C类问题,一般问题,按照常规适当加强管理
4. 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的主要用途
整理统计数据,了解统计数据的发布特征,即数据分布的集中或离散状况,从中掌握质量能力状态。
观察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正常、稳定和受控状态以及质量水平是否保持在公差允许的范围内。
直方图法的观察分析
1. 通过分布形状观察分析——与正态分布比较
一看形状是否相似,二看分布区间的宽窄。分布形状及分布区间宽窄是由统计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所决定的。
出现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存在影响质量的系统因素。或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直方图的方法不当所致,要具体分析。
2. 通过分布位置观察分析将直方图的分布位置与质量控制标准的上下限范围进行比较分析。
6. 施工质量不及格的处理
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分类
工程质量不合格
质量缺陷: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质量不合格
质量不合格:未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问题:凡质量不合格,按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分类,小于规定限额。
质量事故:凡质量不合格,按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分类,大于规定限额。
工程质量事故
按损失程度分类
1. 一般事故
死亡人数:<3人
重伤人数:<10人
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x<1000万元
2. 较大事故
死亡人数:3≤x<10人
重伤人数:10≤x<50人
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x<5000万元
3. 重大事故
死亡人数:10≤x<30人
重伤人数:50≤x<100人
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x<1亿元
4. 特别重大事故
死亡人数:≥30人
重伤人数:≥100人
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
按事故责任分类
1. 指导责任事故
如工程负责人片面追求工程进度,放松或不按质量标准进行控制和检验,降低质量标准。
2. 操作责任事故
如浇筑混凝土时随意浇水,振捣疏漏。
3. 自然灾害事故
施工质量事故的预防
施工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
1. 技术原因
1. 地质勘察疏忽,致使地基基础采用不正确的方法
2. 结构设计方案不正确,计算失误
3. 农民工技术素质差,采用不适合的施工方案或施工工艺
2. 管理原因
1. 违章作业
2. 检验制度不严密,质量控制不严格
3. 材料质量检验不严
3. 社会、经济原因
1. 七无工程
2. 三边工程
3. 偷工减料
4. 人为事故和自然灾害原因
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1.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
1. 质量事故的实况资料
2. 有关合同及合同文件
3. 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档案
4. 相关的建设法规
2. 施工质量事故报告的调查处理程序
1. 事故报告
现场有关人员(农民工)
建设单位负责人
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2. 事故调查
3. 事故的原因分析
4. 制定事故处理的技术方案
5. 事故处理
6. 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7. 提交事故处理报告
3. 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的基本方法
1. 返修处理
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混凝土结构或表面出现损伤,不影响使用和外观;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但不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
2. 加固处理
危及结构承载力的质量缺陷。
3. 返工处理
防洪堤坝填筑压实后,压实土的干密度未达到规定值;
公路桥梁工程预应力规定张拉系数1.3,实际仅为0.8;
混凝土结构误用安定性不合格水泥,且无其他补救措施。
4. 限制使用
5. 不作处理
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如:放线定位有偏差,但不影响生产工艺和正常使用;混凝土表面由于养护不够出现的干缩裂缝。
后道工序可以弥补的质量缺陷。如:轻微麻面;混凝土现浇楼面平整度偏差达到10mm。
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的。
出现的质量缺陷,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
6. 报废处理
7.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验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验收
1. 检验批质量验收(验收最小单位、基础)
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质量检查员、工长参加。
验收及格规定
主控项目(100%)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均应合格
一般项目(80%)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2.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在检验批验收的基础上进行
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参加
验收合格规定
所含检验批均应验收合格
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3.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监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参加;
针对地基与基础验收: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需参加。
针对主体结构、节能分部工程验收: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参加。
验收合格规定:
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有关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样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规定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注: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分部工程进行见证取样试验或抽样检测。
4.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验收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验收,除了要符合一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规定以外,还有一些专门的要求。
1.预制构件的质量验收
1. 预制构件进场时应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或质量验收记录。
2. 梁板类简支受弯预制构件进场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
3. 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检验;不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承载力、挠度和抗裂检验
4. 对于不可单独使用的叠合板预制底板,可不进行结构性能检验。对叠合梁构件,是否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结构性能检验的方式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5. 不做结构性能的预制构件,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应驻场监督生产过程。 当无驻场监督时,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其主要受力钢筋数量、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等进行实体检验。检验数量:同一类型预制件不超过1000个为一批,每批随机抽取1个构件进行结构性能检验。
6.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出现的一般缺陷应要求构件生产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2.安装连接的质量验收
1. 装配式结构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时,构件连接处后浇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
2. 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时,灌浆应饱满、密实,所有出口均应出浆,灌浆料强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3. 预制构件底部连接缝坐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 施工过程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处理
竣工质量验收
竣工质量验收的依据
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管理条例和办法
2.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 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 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说明书
5. 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6. 其他相关文件
竣工质量验收的标准
单位工程是工程项目竣工质量验收的基本对象。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含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均应验收合格;
2. 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3. 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检验资料应完整;
4. 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额度规定;
5.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规定。
住宅工程分户验收
在检验批、分项和分部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对每户住宅及公共部位的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等进行分户验收。
每户住宅和规定的公共部位验收完毕,应填写《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要分别签字。
分户验收不合格,不能进行住宅工程整体竣工验收。
竣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程序
自检—>预验收(总监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组织)
竣工验收程序
1. 完工并整改完毕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竣工验收。
2.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组成验收组,制定验收方案。
3. 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7个工作日前通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4. 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注: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五方主体不能形成一致意见,应当协商提出解决办法,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报告(建设单位出具)
1. 工程概况
2. 建设单位执行基本建设情况执行情况
3. 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评价
4. 竣工验收时间、程序、内容和组织形式
5. 竣工验收意见
竣工验收备案
关键词:建设单位、验收合格之日起15d内、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
备案需提交文件
1.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2.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3. 规划、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
4. 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5. 工程质量保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