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知红利》7你思考过你的思考吗,读书笔记
谢春霖《认知红利》读书笔记,第二模块重新理解自己7你思考过你的思考吗。本节讲述了元认知。大脑是个黑盒子,我并不知道它是如何运转的,所以输出的并不一定是当下最适合的内容,甚至有时会不受控制。
这是一篇关于2024年全球趋势与战略机遇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社会变革与人类发展、 环境保护与地球未来、 文化交流与全球视野等。
《认知红利》读书笔记,第四模块解开大脑的封印16不会专注,你的忙碌只是在演戏。更多章节的笔记主页持续更新中,欢迎使用收藏加关注。
《认知红利》读书笔记,第四模块解开大脑的封印15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更多章节的笔记主页持续更新中,欢迎使用收藏加关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7你思考过你的思考吗
元认知
大脑是怎么工作的
元认知,就是你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信息输入→黑盒子→输出结果
每个人输出的不同,将导致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完全不同。
大脑是个黑盒子,我并不知道它是如何运转的,所以输出的并不一定是当下最适合的内容,甚至有时会不受控制。
如果我们想改变之后的人生轨迹,我们就得先破译这个黑盒子, 防止这种“劫持”情况的再次发生,甚至让大脑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运转, 这样我们就能控制“输出”从而改变之后的人生走向了。
元认知的作用
控制输入
例子
“有其父必有其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从小接收信息不同
《人生十年》富人孩子越富
并不是因为他们继承了家里的财产而变成富人,而是因为他们从小获得的教育资源、人脉资源等都是不同的,这些“输入信息”的质量决定了他们的思考,决定了他们的能力圈,决定了他们的资源结构层,也就决定了他们的不同人生。
互联网上大量没用的、占你大脑内存的、有销售目的的、甚至是错误的知识,具有欺骗性的谣言,没有营养的八卦等信息
久而久之,你大脑里思考的就都是这些信息,哪哪又发生大事了,哪哪又开始打折了,谁谁最近又出轨了……
思考的方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简单粗暴,浮于表面的情绪宣泄……
控制大脑
对无用的信息:丢弃
要知道什么是错的,就先得知道什么是对的。
先去主动学习大量的正确知识,等累积到一定量之后,你自然就会拥有这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某个信息的好坏了。
正确知识
经历过风霜,经历过岁月,沉淀下来变成的教科书,变成的经典书籍
对有益的信息:储存
有益的知识
概念
对事物的理解,是你理解世界、思考问题的砖瓦。
价值观
对事物的正确价值判断,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更好的。
思维方式
不同问题的思考方法。
方法论
专项问题的已知最优解法。
存放位置
知识太多记不住或者学了就忘
“外接硬盘扩容”
对问题或者任务:处理
打电话,电话app是在“能力层”储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论”; 调用的通讯录是储存在BVR层里的“概念”。
控制输出
提高元认知
刻意练习
10000小时定律
格拉德威尔(Gladwell)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了一个概念。 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0000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套路
除去天赋的因素,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练习的时长,而在于是否掌握了背后的套路,没有套路的练习,非但不能让你成为高手,还会把你练废……
套路是储存在能力层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它们是已经被前人验证为做某件事更高效的方式方法,掌握了它们,你就掌握了做某件事情的“诀窍”。
比如帮助提高思维能力的工具:金字塔原理、MECE法则、5W2H、SCQA、二维四象限,等等。
练习调用元认知,强迫自己用这个新方式
这些方法你仅仅知道是没用的,当新问题出现时,你还是会习惯性地用原来的方式去思考。
效果
大脑中的某些特定区域就会不断被强化, 久而久之,你某方面的技能就会甩开普通人一条大街,元认知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加强。
经常反思
复盘、写日记
与回忆不同,重点不是在叙事, 而是去思考当时之所以会有这些思考和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更好。
阅读
阅读作者思考方式
他为什么会这样写?他的思考方式是怎么样的?用到了哪些概念和价值观?有没有错误?
然后边读边调用你的“元认知”来对比自己:如果是自己来写这个内容的话会怎么写?他这种思维方式比自己好在哪里?
阅读速度变快,学习效率提高,猜到作者之后会写什么,如何写,甚至知道怎么样写才会更好,你不再是被文字牵着走,而是陪着作者一起思考……
练习冥想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 不一定非要盘腿而坐,舒服的方式即可,挺直腰杆;
设定一个15分钟以上的闹铃(一开始15分钟为佳,之后可以慢慢增加),然后闭上眼睛;
最关键的一步,大脑放空,停止自己的一切思考,放慢呼吸速度,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
过程中也许你会走神,也许你会睡着, 没关系,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再用“元认知”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即可。 如此往复,直到闹铃响起。
逐渐提高了管教的技术,你慢慢可以控制它了,从原来15分钟都在胡思乱想,变成可以有效控制它10分钟,再到后面完全平静下来,这个过程就是“元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大脑无比清澈,甚至能体会到身体微微的凉爽感,思维开始慢慢变得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那个“熊孩子”已经逐渐长大,成了你的“乖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