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知识点总结,包括诞生的背景,发展时期的内容点梳理。适用于教师考编~
教育心理学的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述知识梳理,考研、期末知识梳理必备,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教资:教育目的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
诞生的背景
社会背景
西方工业对教育的期待
城市文明进程与发展教育发展
移民带来的教育问题
哲学背景
经验主义哲学(洛克)
理性主义(笛卡尔、赫尔巴特)
实证主义(孔德)
实用主义(詹姆斯、杜威)
心理学背景
教育心理学
心理测量运动
儿童研究运动
冯特的科学心理学
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
动物心理学研究
科学理论背景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科学技术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发展
初创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
裴斯泰洛齐 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国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 世界上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桑代克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之父”
《 教育心理学》
人的本性
学习心理
核心思想
个别差异
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苏联 教育心理学 的探索
维果斯基
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文化发展论
内化论
最近发展区
布隆斯基
鲁宾斯坦
学科心理学。 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分析学派。 重视情感教育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中国
主导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
1926年,陆志伟翻译出版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1924年,我国廖世承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效果律
准备率
练习率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
应答行为。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操作性行为。 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强化理论
正强化
增强 给予一个愉快刺激。
负强化
摆脱厌恶刺激。
程序教学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理论
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
苛勒 格式塔的心理组织原则。完形理论和顿悟学习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与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0到2岁。
前运算阶段。 2到7岁。
一具体运算阶段。 7到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岁至成人。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自我中心阶段( 无道德规则阶段) 2到5岁。
权威阶段( 他律阶段) 6到8岁。
可逆性阶段( 自律或道德合作阶段) 8到10岁。
公证阶段。 11到12岁。
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立 理论体系的学科。
认知主义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观点)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3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要遵循动机、结构、程序、强化4个原则。
用发现学习: 强调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原则等。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苏联教育心理学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研究推动了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奥苏伯尔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加涅 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
信息科学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布鲁纳在美国教育研究会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研究。
1980年初。 心理学家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正式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中心主题
联结与连锁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学习。
高级规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