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风湿性疾病
本思维导图是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风湿性疾病知识的整理,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两大知识板块的整理。
编辑于2021-09-17 10:49:55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七、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概念
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与中医学的“痹症”相似,属于“痛痹”、“痛风”、“历节”、“历节病”、“白虎历节病”等范畴。
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抗原驱动、T细胞介导及遗传相关的自身免疫病。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心环节,而遗传、神经内分泌和环境因素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
(二)病理
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
中医病因病机
病位在关节、经络,与肝肾有关。
临床表现
(一)临床特点
多以缓慢、隐袭方式发病。受累关节以腕关节、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最常见,其次为足、膝、踝、肘、肩、颈、颞颌及髋关节,80%于35~50岁发病,60岁以上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女性患者约三倍于男性。
(二)关节表现
1.晨僵 经夜间休息后,晨起时受累关节出现较长时间的僵硬、胶黏着样感觉,一般持续1小时以上。其持续时间长短反映滑膜炎症的严重程度。
2.疼痛与压痛 疼痛及压痛往往是出现最早的表现。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其次是趾、膝、踝、肘、肩等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
4.关节畸形 多见于较晚期患者,可为关节骨质破坏造成的纤维性强直或骨性强直,也可为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受损,肌肉痉挛或萎缩,致使关节不能保持正常位置,而出现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常见的有手指关节的尺侧偏斜、鹅颈样畸形,纽扣花畸形等。
3.肿胀 呈对称性,以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最常受累。
5.关节功能障碍 美国风湿病学会将其分为4级:①Ⅰ级:能照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②Ⅱ级:能生活自理,并参加一定工作,但活动受限;③Ⅲ级:仅能生活自理,不能参加工作和其他活动;④Ⅳ级:生活不能自理。
(三)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 是本病较特异的皮肤表现,多在关节的隆突部位及皮肤的受压部位,常提示疾病处于活动阶段。
2.类风湿血管炎 重症患者可见出血性皮疹,或指(趾)端坏疽、皮肤溃疡、巩膜炎等。
3.肺 多伴有咳嗽、气短症状,并有X线片异常改变。
4.心脏 可伴发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有轻度至中度贫血。活动期血小板可增高,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
2.炎性标志物 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常升高,并且和疾病的活动度相关。
3.自身抗体检测
(1)类风湿因子(RF):70%患者IgM型RF阳性,其滴度一般与本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比例。
2)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
4.关节滑液 正常人关节腔内滑液不超过3.5ml,类风湿关节炎时滑液增多,微混浊,黏稠度降低,呈炎性特点,滑液中白细胞升高。
5.关节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对RA诊断、关节病变分期、病变演变的监测均很重要。
(2)CT及MRI:它们对诊断早期RA有帮助。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病例按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共7项:
①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
③腕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
④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
⑤类风湿皮下结节;
⑥手和腕关节的X线片有关节端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该滴度在正常的阳性率<5%)。
上述7项中,符合4项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是临床最常用的RA治疗药物。
2.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及免疫抑制剂;
甲氨蝶呤(MTX)是目前治疗RA的首选药之一。
3.糖皮质激素。
4.植物药制剂。
(三)外科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一)活动期
1.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通络。
方药:四妙丸加减(考点)。
2.阴虚内热证(考点)
治法:养阴清热,祛风通络(考点)。
方药:丁氏清络饮加减,若兼湿热者,当合以三妙散清热祛湿。
3.寒热错杂证
治法:祛风散寒,清热化湿。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二)缓解期
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
2.肝肾亏损证
治法: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实热错杂阴,四妙桂芍丁,肝肾痰瘀结,独活身痛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概念
(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与中医学的“蝶疮流注”相似,可归属于“阴阳毒”、“虚劳”等范畴。
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
(一)病因
1.遗传素质 SLE存在遗传的易感性。
2.环境因素 ①阳光:紫外线使皮肤上皮细胞出现凋亡,新抗原暴露而成为自身抗原。②药物、化学试剂、微生物病原体等:某些化学药品(如肼苯哒嗪、青霉胺、磺胺类等)、某些食物成分(如苜蓿芽)等都可能诱发SLE。
3.雌激素 SLE以女性占绝对多数,男:女为1:(8~10);育龄期、妊娠期发病率明显增加。
(二)病理
坏死性血管炎是造成多系统损害的病理学基础。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经络、血脉,与心、脾、肾密切相关,可累及肝、肺、脑、皮肤、肌肉、关节等。其性质是本虚标实,心脾肾阳虚、血虚为本,郁热、火旺、瘀滞、积饮为标。基本病机是素体虚弱,真阴不足,热毒内盛,痹阻脉络,内侵脏腑。
临床表现
活动期多出现发热,以低、中度热为多见。同时伴有疲乏、不适等。
皮肤与黏膜: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SLE特征性改变;SLE 口或鼻黏膜溃疡常见。
关节和肌肉:对称性关节疼痛、肿胀。
肾衰竭是SLE死亡的常见原因。
诊断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诊断标准如下。
①颧部红斑:平的或高于皮肤的固定性红斑;
②盘状红斑:面部的隆起红斑,上覆有鳞屑;
③光过敏:日晒后皮肤过敏;
④口腔溃疡:经医生证实;
⑤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2个外周关节;
⑥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⑦肾脏病变:蛋白尿>0.5g/d或细胞管型;
⑧神经系统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
⑨血液系统异常:溶血性贫血或血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⑩免疫学异常:狼疮细胞阳性或抗dsDNA或抗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
抗核抗体阳性。
在上述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则可诊断为SLE(考点)。
中医辨证论治
1.气营热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考点)。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考点)。
2.阴虚内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玉女煎合增液汤加减(考点)。
3.热郁积饮证
治法:清热蠲饮。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泻白散加减。
4.瘀热痹阻证(考点)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5.脾肾两虚证(考点)
治法:滋肾填精,健脾利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6.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考点)。
7.脑虚瘀热证
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清宫汤送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8.瘀热伤肝证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活血。
方药: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气营用清瘟,阴虚玉女增,热饮葶苈泻,伤肝柴茵陈,气血与脾肾,八珍共济生,热痹犀角黄,脑热凉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