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织学与胚胎学——泌尿系统
组胚泌尿系统知识点总结、似直部,质膜内褶和线粒体更加发达、离子交换的重要场所(吸Na排K,H,NH3)、离子交换的重要场所(吸Na排K,H,NH3)。
这是一个关于《病理生理学》休克的思维导图,主要包含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休克的发展过程(失血性休克)、休克的发病机制、 防治原则、休克的病因和分类等内容。
这是一个关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思维导图,包含概念、影响因素、发生原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等内容。
这是一个关于系统解剖学——骨学总论的思维导图,包括:骨的形态分类、骨的部位分类、206块骨的表面形态、骨的构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泌尿系统
肾
概述
肾门
血管、神经、输尿管由此进入
被膜
致密的结缔组织
皮质
主要位于周边,一部分皮质呈柱状伸入锥形髓质之间,称肾柱
髓质
位于中央,由12~15个肾锥体构成
锥体的底部向皮质发射出髓放线,将皮质分割成若干皮质迷路
功能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清除代谢废物
调节水盐平衡
调节酸碱平衡
释放激素
肾实质
肾单位(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小体(过滤血浆,形成原尿)
概述
血管极
微动脉出入处
尿极
肾小囊与肾小管相连处
血管球
位于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之间盘曲成球的(有孔)毛细血管袢,孔上无隔膜覆盖
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球内压低,入球微动脉粗
内皮细胞腔面富含带负电荷的唾液糖酸蛋白——构成血浆滤过到肾小囊腔的第一道屏障
内皮细胞基底面大部分包有血管球基膜(血管系膜侧缺如)
血管系膜/球内系膜(无基膜)——分布于毛细血管袢之间
系膜细胞
吞噬和清除滤入基膜和基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维持基膜通透性
系膜基质
支持血管球,并利于液体和大分子物质通过
肾小囊——肾小管盲端膨大并凹陷形成
壁层
单层扁皮上皮
在尿极处与近端小管上皮相延续
肾小囊腔——肾小囊两层间的腔隙
有暂存血浆滤过液(原尿),富含营养
脏层
足细胞
次级突起(足突)镶嵌呈栅栏状,紧贴于毛细血管基膜外
次级突起的缝隙叫裂孔,裂孔上有裂孔膜覆盖
次级突起内微丝和微管丰富,调节突起间隙的大小
足细胞朝向肾小囊腔面的细胞膜富含带负电荷的唾液酸糖蛋白
滤过膜/血尿屏障/滤过屏障——血管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经过的结构
组成
有孔内皮
基膜
足细胞裂孔膜
对分子大小和带电荷量双重选择性通透
阻止负电荷的物质通过
<70kDa通过
肾小管(重吸收原尿)
近端小管(原尿重吸收的重要部位)
近曲小管
单层立方/锥形体
细胞分界不清(侧突)
核圆、近基底
胞质强嗜酸性
游离面有刷状缘(微绒毛)
基底纵纹(质膜内褶)
钠泵
近直小管
结构类似
细段
浅表肾单位细段较短,髓旁肾单位细段长
管径细
单层扁平上皮
水、离子利于通过
远端小管
远端小管直部
重吸收的NaCl被转移到间质,造成高渗状态,有利于集合小管内尿液的浓缩
远端小管曲部
似直部,质膜内褶和线粒体更加发达
离子交换的重要场所(吸Na排K,H,NH3)
受到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调节
体内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度的重要部位
浅表肾单位——尿液形成;髓旁肾单位——尿液浓缩
集合管(重吸收水,疏导尿液)
集合管系
连接小管
收集远曲小管的尿液
皮质集合管
髓质集合管
细胞由单层立方逐渐转变为单层柱状
乳头管
高柱状上皮
结构
细胞界限清晰,细胞质染色淡
肾间质
结缔组织
血管
神经
球旁复合体(血管球旁器)
球旁细胞
来源于入球微动脉中膜平滑肌
细胞立方、核大而圆;弱嗜碱,含分泌颗粒
颗粒含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启动血管紧张素系统,增高血压
致密斑
来源于远端小管,靠近血管极一侧的细胞
细胞柱状,核位于顶部,基膜不完整
是离子感受器,Na+浓度降低时,能刺激白细胞释放肾素,促进远端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
球外系膜细胞(极垫细胞)
位于致密斑和肾小囊之间
可能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肾的血液循环
特点
肾血流量大,流速快
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粗,血管球内压力高
肾内动脉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且球后毛细血管网内胶体渗透压高
与肾单位袢伴行的U形血管袢利于尿液浓缩
过程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区别(近曲小管)
细胞嗜酸性强
细胞的刷状缘明显
近曲小管管腔小
近曲小管横断面较多,横断面上细胞核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