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宏观经济学
干货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按照此导图可以复习考试。包括:数据、长期经济、开放经济、短期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议问题。
编辑于2023-02-09 22:21:43 安徽《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著作,通过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鼓励读者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从而获得幸福和自由。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在于,人们的幸福和自由不是通过避免被讨厌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接受可能会被他人讨厌的事实,勇敢地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意见,从而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和满足。
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有18项。这些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华为工作法》是一本为现代企业和个人提供高效工作方法的实用指南。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其成功商业模式和管理实践一直备受瞩目。在这本书中,华为分享了其成功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理念,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本书将为您揭示华为在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决策制定、创新推动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您将学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团队协同效应,以及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执行力。无论您是企业家、管理者,还是职业人士,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实用的工作法,助您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多成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著作,通过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鼓励读者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从而获得幸福和自由。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在于,人们的幸福和自由不是通过避免被讨厌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接受可能会被他人讨厌的事实,勇敢地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意见,从而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和满足。
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有18项。这些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华为工作法》是一本为现代企业和个人提供高效工作方法的实用指南。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其成功商业模式和管理实践一直备受瞩目。在这本书中,华为分享了其成功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理念,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本书将为您揭示华为在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决策制定、创新推动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您将学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团队协同效应,以及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执行力。无论您是企业家、管理者,还是职业人士,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实用的工作法,助您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多成就。
宏观经济学
数据
一国收入的衡量
GDP
对整个经济而言,支出和收入总是相同的
交易
循环流量图
概念
在某一个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
价格
所有
合法出售
房子——租金
非法、没有进入市场
最终
存货
被暂时作为”最终产品“,等到被使用或出售,再从GDP中扣除
物品与服务
生产的
现期的,不包括过去生产的
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不计入GDP中
一个国家内
在某一既定时期
其他收入衡量指标
GNP
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NNP(国民生产净值)
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去折旧
国民收入NI
一国居民在物品与服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
个人收入PI
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在完成它们对政府的义务之后剩下的收入
组成
Y=C+I+G+NX
消费C
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投资I
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资本设备
存货
建筑物购买
包括新住房支出
投资这里指的是购买未来用于生产其他物品的物品
政府购买G
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不计入政府购买
净出口NX
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真实GDP与名义GDP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基年
只反映生产的产量的变动
Summary
GDP衡量经济福利
GDP时衡量经济福利的最好的指标
GDP高实际上有助于我们过上好生活
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
闲暇
市场之外的活动的价值
家庭生产的
地下经济
环境质量
未涉及收入分配
生活费用的衡量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概念
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VS生产物价指数
PPI——衡量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
VS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如何对各种价格进行加权以得出一个物价总水平的数字
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
GDP平减指数——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计算
固定篮子
权数
找出价格
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
问题
替代偏向
新物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Summary
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经济总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
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
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
美元的数量增长速度
真实利率
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美元的购买力增长速度
长期经济
长期真实经济
生产与增长
生产率
每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物品和服务的数量
生产率的增长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决定因素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决定因素
物质资本
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
人力资本
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自然资源
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国际贸易
技术知识
社会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公共知识
由私人拥有的知识
在短期内是可以由私人拥有的知识
专利制度
Summary
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储蓄和投资
资本积累
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
收益递减
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由增加一单位资本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
追赶效应
来自外国的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
外国有价证券投资
Summary
教育
正外部性
穷国的人才外流
健康与营养
引起更快经济增长的政策自然会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而这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产权和政治稳定
自由贸易
外向型政策
一个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量不仅取决于政府政策,还取决于地理环境
研究与开发
专利制度
人口增长
导致自然资源紧张
人类创造力的增长抵消了人口增加所产生的影响
稀释了资本存量
促进了技术进步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
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储蓄者可以借以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债券市场
债券
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特点
期限
债券到期之前的时间长度
信用风险
拖欠
税收待遇
Summary
股票市场
股票
代表企业的所有权,也代表对企业所获得利润的所取权
股票的价格由公司股票的供求状况决定
股票的需求(及其价格)反映了人们对公司未来盈利性的预期
股票指数
对股市观察者而言的关键数字
价格
红利
价格-收益比
P/E
公司股票的价格除以过去一年间公司的每股收益
Summary
金融中介机构
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银行
金融中介机构
帮助创造一种人们可以借以作为交换媒介的特殊资产
共同基金
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多元化投资
使普通人获得专业资金管理者的服务
指数基金
按一个既定的股票指数购买所有股票
Summary
储蓄与投资
一些重要的恒等式
Y=C+I+G+NX
封闭经济
Y=C+I+G
Y-C-G=I
Y-C-G国民储蓄
S
I投资
Summary
S=(Y-T-C)+(T-G)
私人储蓄(Y-T-C)
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量
公共储蓄(T-G)
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来的税收收入量
预算盈余
预算赤字
含义
投资
设备或建筑物等新资本的购买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允许一个人的储蓄为另一个人的投资筹资而使个人储蓄与投资不相等成为可能
可贷资金市场
模型
解释金融市场如何协调解决的储蓄与投资
想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想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可贷资金的供给——有额外收入并想储蓄和贷出的人(储蓄)
可贷资金的需求——希望借款进行投资的家庭与企业(投资)
利率是贷款的价格,它代表借款者要为贷款支付的货币量以及贷款者从其储蓄中得到的货币量
可贷资金的供求取决于真实利率
Summary
相关分析
储蓄激励
改变税法以鼓励储蓄
放款特殊账户的要求,如个人养老金账户
使某些储蓄免于征税
税法改革激励更多储蓄,则利率下降且投资增加
投资激励
投资税赋减免
如果税法改革鼓励更多投资,则利率上升且储蓄增加
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由于政府借款而引起的投资减少称为挤出
当政府通过预算赤字减少了国民储蓄时,利率就会上升且投资减少
预算盈余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降低了利率,并刺激了投资
美国政府债务
债务—GDP比率是政府财政状况的一个标志
政府债务波动的主要原因
战争
金融危机
表现
一些资产的价格大幅度下跌
不动产
金融机构的破产
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
信贷不足
经济下滑
恶性循环
金融学的基本工具
金融学
研究人们如何在某一时期内做出关于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的决策的学科
金融决策的两个相关的因素
时间
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
今天的钱比未来同样数量多的钱更值钱
现值
在现行利率下产生这一未来货币量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
如果利率是r,N年后将得到的X量的现值是 X/(1+r)^n
寻找一定量未来货币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note:复利
70规则
如果某个变量每年按x%增长,那么大约在70/x年以后,该变量翻一番
风险
风险管理
风险厌恶
不喜欢不确定
风险厌恶模型——效用:一个人对福利或满足的主观衡量
边际效用递减性质
Summary
资产评估
基本面分析
为决定一家公司的价值而对其会计报表和未来前景进行的研究
有效市场假说
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
信息有效
以理性方式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的有关资产价格的描述
市场价格是以可获得信息为依据的公司价值的最好估算
随机游走
一种不可预测的变量变动的路径
股票价格的变动不可能是根据可蝴蝶的信息来预期
市场非理性
股票价格波动部分是心理原因造成的
只要一种资产的价格上升到高于其基本价值,就可以说市场正经历一场投机泡沫
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应该反映其被预期的未来盈利性
失业
失业的确认
成年人(16岁以上)的划分
就业者
失业者
能够工作且在之前四周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被解雇正在等待重新被招回工作岗位的人
非劳动力
统计数据
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100%
失业率围绕正常失业率波动——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周期性失业
Summary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
失业者没有工作的时间
大多数失业是短期的,而在任何一个既定时间段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又是长期的
失业的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寻找工作
使工人与适当工作相匹配的过程
摩擦失业的原因
不同企业间劳动需求变动
部门转移
各行业或各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
经济总是处于变动之中
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
政府管理的就业机构
公共培训计划
失业保险
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障的政府计划
失业保险制度的设计影响了失业者寻找工作的努力程度
vs失业保险提高了一个经济使每个工人与其最合适的工作相匹配的能力
结构性失业
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最低工资法
如果工资由于任何一种原因高于均衡价格,就会导致失业
工会
与雇主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
工会经济学
工会是一种卡特尔
工会与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称为集体谈判
罢工
参与工会的工人从集体谈判中得到了好处,而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承担了部分代价
效率工资
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出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高工资可以提高企业中工人的效率
Summary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货币
你的现金或支票代表了对未来物品与服务的索取权
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相互购买物品与服务的一组资产
职能
交换媒介
买者在购买物品与服务时给予买者的东西
计价单位
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价值储藏手段
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财富:所有价值储藏的总量,包括货币和非货币
流动性:一种货币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Summary
种类
商品货币
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黄金
香烟
法定货币
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法定货币依赖于其他因素,很大程度上,接受法定货币对预期和社会习惯的依赖与对政府政令的依赖同样重要
经济中的货币
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称为货币存量
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Summary
联邦储备体系
美联储——中央银行
为了监督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
结构
管制银行并确保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
控制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通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决策,美联储有权增加或减少经济中美元的数量
公开市场操作-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决定增加货币供给——创造美元,在全国债券市场上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让美元到公众手中
通过对债券的公开市场出售减少货币供给
银行与货币供给
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
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持有——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
如果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持有所有存款,银行就不影响货币供给
部分准备金银行
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
当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时,银行创造了货币
当一个银行创造了货币资产时,它也创造了相应的借款人的负债
经济更具流动性,但是经济并没有比以前更富
准备金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
由政府管制和银行政策共同决定
法定准备金:美联储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准备金量的最低水平
超额准备金:银行持有高于法定最低量的准备金
货币乘数
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准备金率的倒数
准备金率越高,每个存款银行贷出的款越少,货币乘数越小
银行资本、杠杆
银行资本:银行所有者投入机构的资源
杠杆: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
杠杆率: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
Summary
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
影响准备金
公开市场操作
向银行发放贷款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美联储可以通过改变贴现率来改变货币供给,贴现率高就阻碍银行向美联储借准备金,提高贴现率就减少了银行体系的准备金量,这又减少了货币供给
短期拍卖工具
影响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
支付准备金利息
联邦基金利率
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进行隔夜贷款时的利率
受美联储影响
Summary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成因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关于通货膨胀的第一点观点是它是关于货币价值的,而不是关于物品价值的
当物价总水平上升时,货币的价值下降
货币均衡
货币供给
联邦储备与银行体系共同决定货币的供给
货币需求
人们想以流动性形式持有的财富量
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人们能够从债券中转去的利率
经济中的平均物价
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下降,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Summary
货币注入额的影响
货币数量论
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
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古典二分法
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名义变量
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真实变量
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Summary
货币中性
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
短期货币的非中性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数量方程式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易手的速度
V=(P*Y)/M
MV=PY
Summary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可能是相当接近现实的
货币数量论的本质
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
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及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
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税——国家通过印发货币筹集收入
政府把货币创造作为支付其支出的一种方法
通货膨胀税
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通货膨胀税就像是一种向每个持有货币的人征收的税
政府面临高额支出,税收不足,而且借款能力有限,结果就只能通过印发钞票来为其支出进行支付。最终,货币的大量增加引起了高通货膨胀。当政府实行消除通货膨胀税所需要的财政改革措施时——例如,消减政府支出——通货膨胀就结束了
费雪效应
利率
费雪效应
当美联储提高货币增长率,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费雪效应表明名义利率是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行调整的
通货膨胀的成本
通货膨胀的谬误
通货膨胀本身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成本
皮鞋成本
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为减少其货币持有量而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菜单成本
改变价格的成本
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
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
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
税收对资本收益
以高于购买价格出售一种资产所得到的利润
税收对利息收入的处理
对名义资本收益和名义利息收入的税收是税法与通货膨胀如何相互影响的两个例子
Summary
混乱与不方便
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以一种既与价值无关又与需要无关的方式在人们中重新分配财富
当平均通货膨胀率很高时,通货膨胀就特别多变而且不确定
通货膨胀不好,但通货紧缩可能更坏
适度通货紧缩的做法被称为弗里德曼规则
开放经济
基本概念
物品与资本的国际流动
物品的流动
概念
出口
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服务
进口
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与服务
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一国的进口值
贸易余额
贸易盈余:出口大于进口
贸易赤字:进口大于出口
贸易平衡:出口等于进口
影响因素
消费者对国内与国外物品的嗜好
国内与国外物品的价格
人们可以用国内通货购买国外通货的汇率
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收入
从一国向另一国运送物品的成本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
金融资源的流动
资本净流出
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
资本净流出为正
资本流出一国
资本净流出为负
资本流入一国
资本净流出=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
外国直接投资
外国尤佳证券投资
影响因素
国外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国内资产得到的真实利率
持有国外资产可以察觉到的经济与政治风险
影响国外对国内资产所有权的政府政策
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
Y=C+I+G+NX
S=Y-C-G
Y-C-G=I+NX
S=I+NCO
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
Summary
Summary
国际交易的价格:真实汇率与名义汇率
名义汇率
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升值
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一国通货的价值增加
贬值
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减少
真实汇率
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与服务交换另一国的物品与服务的比率
真实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价格/国外价格
真实汇率取决于名义汇率和用本国通货衡量的两国物品的价格
真实汇率=(e*P)/P*
e美元和外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
P美国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消费者物价指数
P*国外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消费物价指数
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
购买力平价
一种认为任何一单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的汇率理论
基本逻辑
购买力平价理论根据一价定律得出
一种物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未被利用的可以获得利润的机会
利用不同市场上同一种东西的价格差的过程称为套利
Summary
含义
购买力平价说明,一单位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相同的真实价值
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取决于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
e=P*/P
如果1美元的购买力在国内和国外总是相同的,那么真实汇率——国内物品和国外物品的相对价格——就不会改变
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必然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
当中央银行印发了大量货币时,无论根据它能买到的物品与服务,还是根据它能买到的其他通货,这种货币的价值都减少了
局限性
许多物品是不容易进行交易的
即使是可贸易物品,当它们在不同国家生产时,也并不总能完全替代
宏观经济理论
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
可贷资金市场
S=I+NCO
可贷资金的供给:国民储蓄S
可贷资金的需求:国内投资(I)+资本净流出(NCO)
Summary
外汇市场
NCO=NX
参与者用美元兑换外国通货
资本净流出代表为购买外国资产而供给的美元量
净出口代表为了购买美国物品与服务的净出口而需要的美元量
Summary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
资本净流出: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
S=I+NCO
NCO=NX
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
步骤
确定该事件影响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中的哪一个
确定曲线以什么方式移动
用供求图考察这些移动如何改变经济的均衡
Summary
短期经济波动
总需求与总供给
经济波动的事实
协同运动
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有限的预测性
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
持续性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理论
古典二分法是把变量分为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
短期波动的现实性
古典理论描述了长期世界,但并没有描述短期世界
AS-AD模型
总需求
向右下方倾斜
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真实财富,这鼓励了消费支出
利率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这鼓励了投资支出
汇率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引起了真实汇率下降,这鼓励了净出口支出
移动
消费
在物价水平既定使,使消费者支出增加的事件(减税、股市高涨)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消费者支出减少的事件(增税、股市低迷)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投资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企业投资增加的事件(对未来的乐观,由于货币供给增加引起的利率下降)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企业投资减少的事件(对未来的悲观,由于货币供给减少引起的利率上升)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政府购买
政府对物品与服务购买的增加(增加对国防或高速公路建设的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政府对物品与服务购买的减少(削减对国防或高速公路建设的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净出口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增加净出口支出的事件(国外经济繁荣,引起汇率下降的投机)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在物价既定时,减少净出口支出的事件(国外经济衰退,引起汇率上升的投机)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总供给
长期中,总供给曲线垂直
长期中,一个经济中的物品与服务生产取决于它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可得到的用于把这些生产要素变为物品与服务的技术
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自然产出水平
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水平
潜在产量、充分就业产量
Summary
四个原因
劳动变动
工人数量的增加使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也增加了
自然失业率
资本变动
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增加提高了生产率,从而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
自然资源变动
技术知识变动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来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
技术和货币政策
长期趋势是短期波动叠加的结果,应该把产量与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视为对持续的产量增长和通货膨胀长期趋势的背离
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差别
总供给的状况不同
短期中物价水平会影响经济的产量
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
黏性工资理论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名义工资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缓慢
黏性价格理论
一些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
菜单成本
错觉理论
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自己出售产品的个别市场发生的事情的看法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的变动
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
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总需求移动
在短期中,总需求移动引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产量的波动
在长期中,总需求移动影响物价总水平,但不影响产量
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经济波动的严重性
总供给移动
总供给移动会引起滞胀——衰退(产量减少)与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的结合
那些能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对产量的不利影响,但是只能以加剧通货膨胀问题为代价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对美国经济来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最重要原因是利率效应
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平衡
货币供给
忽略美联储实施政策的细节,假设美联储直接控制了货币供给,即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固定在美联储所设定的水平上
以一条垂直的供给曲线表示固定的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任何一种资产的流动性是该资产可以转换为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难易程度
利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Summary
利率效应
较高的物价水平增加了货币需求
较高的货币需求引起了较高的利率
较高的利率减少了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
货币供给的变动
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时,它降低了利率,增加了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服务需求量,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美联储紧缩货币供给时,它提高了利率,减少了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与服务需求量,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旨在扩大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变动既可以被描述为货币供给增加,也可以被描述为利率降低;旨在紧缩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变动既可以被描述为货币供给减少,又可以被描述为利率提高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政府决策者对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的确定
政府购买
乘数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
投资加速数
支出乘数的公式
边际消费倾向(MPC)
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用于储蓄的比例
乘数=1/(1-MPC)
MPC越大,消费对收入变动的反映越大,因此乘数也越大
乘数效应的其他应用适用于改变GDP任何一个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支出的任何也一个事件
挤出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税收水平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变动的幅度也要受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影响
家庭对税收变动时持久变动还是暂时变动的感觉
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
支持积极稳定政策论
政府可以调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对这些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情绪做出反应,从而稳定经济
反对经济稳定政策论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理论上可以稳定经济,但是他们怀疑其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行性
这些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相当长的时滞
经济预测极不准确
自动稳定器
政策实施的时滞使政策作为短期稳定工具的作用不大
自动稳定器
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
税制
政府支出
严格的平衡预算规则会消除我们现在的税收与政府支出制度中固有的自动稳定器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菲利普斯曲线
介绍
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
移动
预期的作用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中,失业并不取决于货币量增长和通货膨胀
垂直
“自然”的含义
经济在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
使理论与证据一致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短期中是存在的,但是决策者不能把它作为长期中结果的菜单
决策者可以在某一时期内实现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实现较低的失业,但是失业最终要回到自然失业率,并且扩张性货币政策只引起了较高的通货膨胀
预期的通货膨胀
预期的通货膨胀衡量人们预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幅度
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
决策者只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自然率假说的自然试验
无论通货膨胀如何,失业最终都要回到其正常率或自然率
如果觉着试图通过选择较高的通货膨胀以减少失业来利用菲利普斯曲线,他们成功减少失业只是暂时的
供给冲击的作用
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
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牺牲率
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
理性预期与无代价的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理性预期
当人们预测未来时,可以充分运用他们所拥有的全部信息,包括有关政府政策的信息的理论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
格林斯潘时代
金融危机使美国符合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议问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
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如果放任不管,经济就倾向于发动波动
这种衰退对社会无益,它代表资源的绝对浪费
社会没有理由要受到经济周期高涨与低落的折磨
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虽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理论上可以用来稳定经济,但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政策有重大障碍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发生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
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
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终结衰退的关键是,把总需求恢复到与经济中劳动力充分就业一致的水平
当政府减税时,它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这鼓励他们增加消费支出,而当政府购买物品与服务时,它直接增加了总需求,而且,这些财政行为具有成熟效应
三类支出
用于“现建现用”项目的支出
联邦政府对州和地方政府的援助
通过失业保障制度增加对失业者的补助
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
用税收政策来刺激衰退的经济有长期传统
减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都有重要的影响
减税通过增加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而增加了总需求,也可能通过改变激励而增加总需求
减税增加总需求的同时,它也可以增加总供给
在衰退期间增加政府支出存在各种问题
高政府支出必然伴随着政府为这种支出融资而必须的政府借债,这很可能引起未来的高税收
政府能否明智且迅速地花钱也非常不清楚
减税的优点是分散了支出政策,而不是依靠集中的、极不完善的政治过程
货币政策应该按照规定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
相机抉择的问题
对于能力不足及滥用权力没有限制
中央银行领导人滥用权力
政治性经济周期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会高于合意的水平
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
Summary
货币政策不应该按规则制定
相机抉择:灵活性
政策规则的设计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意外情况,并提前详细说明正确的政策反应
更好的做法是任命优秀人才实施货币政策,并给他们自己以使其尽可能做得最好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通货膨胀并没有给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却引起了一些真实成本
降低通货膨胀是一项暂时有成本但长期有好处的政策
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并不一定像一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么大
零给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比任何其他数字都更自然的聚焦点
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与温和通货膨胀相比,零通货膨胀的好处并不大,然而实现零通货膨胀的成本是很大的
决策者可以实际上并不降低通货膨胀而减少许多通货膨胀的成本
反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衰退在经济中会潜在地留下持久性的印记
通货膨胀还使负真实利率成为可能,有时经济需要负的真实利率来提供对总需求的足够刺激——零通货膨胀排除了这种选择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
政府债务最直接的影响是把负担加在了子孙后代纳税人身上
由于预算赤字代表负的公共储蓄,因而它降低了国民储蓄,国民储蓄减少引起了真实利率上升和投资减少
并不是所有预算赤字都可以用战争或衰退来解释
政府不应该平衡其预算
政府债务问题往往被夸大了
孤立地看待预算赤字的影响是容易导致误解的
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一国的储蓄率是其长期经济繁荣的关键决定因素
国民储蓄率和经济福利衡量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税法又通过对某些形式的资本收入的双重征税进一步抑制了储蓄
税法可以用各种方法为储蓄提供激励,或者至少减少家庭现在面临的负激励
更全面的方法应该是重新考虑政府征税的整个基础
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增加储蓄可能是合意的,但这并不是税收政策的唯一目标。决策者还必须保证公平地分配税收负担,提高对储蓄的激励的建议存在的问题是,它们增加了那些承受能力最弱的人的税收负担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