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九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详细的总结了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生产效率与市场失灵,财政的基本含义与特征,财政的基本职能。
编辑于2023-02-10 19:07:29 广东第九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
公共物品的这一定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二、“纯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
1.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该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
2.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该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一、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
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私人物品需求显示的机制对于公共物品并不完全有效,因为公共物品的排他性消费不符合效率原则。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机制往往是介于独裁(一个人说了算)和一致同意之间,称为“多数决策规则”或“少数服从多数”。
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图)
一、公共物品的融资
1.政府融资(或强制融资)
由于公共物品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理性的个人倾向于由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这就是“免费搭车”。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
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2.私人融资(或自愿融资)
非排他性成为对自愿融资起阻碍作用的关键因素。经由收费的集体行动而被自愿提供
私人融资的缺点是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3.联合融资
通过价格机制激励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
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
二、公共物品的生产(即由谁负责、如何将公共物品的投入要素转化为公共物品的产出)
1.政府生产(典型的生产方式)
2.合同外包(典型的生产方式)
合同外包都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3.其他方式
其他介于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之间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还包括特许经营、合同委托等。
不同性质的供给主体应享有平等待遇,以促进其公平竞争,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与质量。
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二、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涉及的四方面内容
1.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
决策问题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
2.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
3.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
4.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
三、我国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元的、竞争性的、有效率的、均衡发展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
称“十四五”规划)提出“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
1.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2.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3.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
第二节 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市场和市场效率
市场就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是在无数个买者和卖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商品交易机制,并且是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
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反之。
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可以自动的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市场失灵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自然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1)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收益外溢,但得不到补偿,生产就会出现不足;
(2)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外溢,但受损者得不到补偿,生产就会出现过度;
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
第三节 财政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财政的基本含义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但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
需要,也不是个人需要的简单加总。
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单个社会成员的享用所得与付出代价不一定呈对称性。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公民和政府的共同责任
财政的基本特征
1.弥补市场失效
2.提供公平服务
财政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也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1)财政收入结构要体现公平性
①体现横向公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
②体现纵向公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
(2)财政支出结构要体现公平性
(3)财政体制的选择要体现公平性
3.非市场营利性
4.法治性
政府预算是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和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政府必须依据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政府预算来依法取得收入、依法安排支出
第四节 财政的基本职能
财政职能主要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二、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
财政资源配置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主要有:
(1)满足政府行使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行使社会公共职能的基本需要,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
(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等。
(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等。
三、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确定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职能,旨在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是按要素所有者的禀赋条件和公平的市场定价实现的。
二、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属于政府财政发挥作用的范围,财政发挥的作用要到位,不能缺位;不属于政府财政发挥作用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位
(2)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对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等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是将资金直接补贴给地区和个人。如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地区的转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保障,教育和健康等转移性支出等。
(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如公共卫生防疫、福利设施与服务、保障性住房)等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一、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
2.财政行使经济稳定职能的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不是对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进行配置)。
二、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通过
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
(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4)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
(1)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受益范围
体现国家主权、维护统一市场以及受益范围覆盖全国的基本公共服务由中央负责,
(2)兼顾政府职能和行政效率
将所需信息量大、信息复杂且获取困难的基本公共服务优先作为地方的财政事权,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实现权、责、利相统一
(4)激励地方政府主动作为
(5)做到支出责任与财政事权相适应
十四五”规划对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体包括∶
(1)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和审查监督。
(2)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
(3)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4)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
(5)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6)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规范转移支付项目。
(7)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8)建立健全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