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谏太宗十思疏》全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然后提醒太宗,守成之君易失人心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2010,内容有值班、巡查、检测、维修、保养、建档,快来看看吧!
《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资本主义的产生
(1)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16~18世纪),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企业的经济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国家不干预经济。
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主要特征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国家是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导致垄断组织的产生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
4.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少数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知识点】垄断资本
二、垄断组织的形式
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
二战后,跨部门进行多样化经营的混合联合公司成为主要形式。
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四、垄断利润的来源
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主要有
(1)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例
【知识点】金融寡头
一、金融资本
银行业的集中是以工业生产集中为基础的。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即金融资本。
二、金融寡头
1.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金融资本的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又叫财团,是实际统治者。
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现。
【知识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
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做的局部调整。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一参与两结合”)
(1)通过国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2)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形成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
(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没有变化)是因为
1.股份制经济和国有企业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
2.工人阶级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3.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并没有改变,
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社会化占有形式的变化,都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进行的调整和变化。它并没
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占有的私人性质,它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更高程度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总趋势
1.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营和管理方式。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显示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资本主义国家一再产生的冲突和危机充分证明,只有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才能最终解决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特点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必须有自己的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产生,更谈不上发展,而只能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对资产阶级的资本实行剥夺的基础上重新建立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它的产生不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形式,而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是一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深刻革命。
(3)社会主义革命与以往的社会革命不同,夺取政权仅仅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
(1)没收官僚资本,将其由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2)改造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和平“赎买”政策,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3)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