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这本书可以教会如何进行深度思考,看清事物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包括:思维即命运;第一章思维逻辑链——如何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刻;第二章换位思维——如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第三章可视化思维——看得见的思维,才是好思维;第四章流程思维——真实世界的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编辑于2023-02-12 00:31:09深度思考
思维即命运
浅度思维
第一种浅度,是逻辑链条的短浅,无法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
比如,走象棋的时候只能考虑1-2步,解数学题的时候只能往后推论1-2级,又或者对事情发生的原因只能分析出最浅近的直接原因。
第二种浅度,是思维过程中只能从最熟悉的地方出发,缺乏切换视角的灵活性。
比如我们在沟通、规划、写文案等事项中,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因为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自己),而无法切换到别人的视角上去换位思考。
第三种浅度,是对于信息量较大、较复杂问题的束手无力。
第四种浅度,是只关注眼前的、近处的、近期的内容,而缺乏长远规划、全局掌控的宏观视角。
比如我们容易在日常的工作中精打细算,却未能对长期趋势进行研究、把握并据此进行人生规划;或者我们常常只关注和研究个体,而对个体与环境的复杂关系缺乏了解;又或者,我们紧盯手头一个个零散的事项,而对整个任务的宏观流程缺乏认知和掌控。
深度思维:
拥有较长的思维逻辑链,能够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 能够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 能够处理较大的信息量,在杂乱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维能力; 能够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认知事物所处的生态的特性、事物的长期趋势等。
第一章 思维逻辑链——如何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刻
第一节 深度思维的利益 更强的思维能力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人的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换位思维、系统思维等很多种,而逻辑思维就像是一根链条那样,从一个节点延伸到另一个节点,绵延不断——就像数学证明题那样。
第二节 5Why思考法 如何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5Why法,是指对一个问题连续多次追问为什么,直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确定数字的原则是:不断追问下去,直到问题变得没有意义为止。
5Why思考法的注意事项:要往我们可以控制的事项上面回答,避免不可控制的内容。
第三节 5So思考法 如何洞悉事物的未来趋势
5So思考法,是指对一个现象连续追问其产生的结果,以探求它对未来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
使用5So思考法进行推论,你可以停在概率变得较低,低得没有实际指导作用的那一级,然后等待时间推进,让时间吞噬链条的前面几级,从而使得后面几级的概率自动提高,再继续向后推论。
你想要在哪个领域内使用5So思考法,你就需要有该领域的常识和专业知识,常识和专业知识越多,内功就越深,招式使用的威力就越大。
第四节 多方法综合使用 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名进阶的思考者
思维的基础是知识点,知识点的串联变成了思维的逻辑链条,逻辑链条的延伸则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思维的深度。
第二章 换位思维——如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第二节 进入别人的视角 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想
换位思维,一般是指思考、感受别人的内心所想,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展开自己的推论和行动。
换位思维的核心,是从别人的视角出发来看待、思考问题。
思维的精髓之一就在于你看待问题的视角,如果从别人的视角出发就是换位思维;如果从与常人相反的视角出发就是逆向思维;如果从所有人都没想到过的思维出发就是创造性思维。
提升换位思考能力的方法:
第一,对于曾经有过类似经历体验的,可以再次调出那些经历体验。
第二,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也许可以临时体验一下
第三,如果无法体验,就寻找有相应经历的人来帮助自己思考。
可以培养“无我”习惯的小练习
练习1: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
练习2:建立抽离感
比如:一个人的灵魂离开了他自己的身体,从外部隔着一定的距离看着自己。自己从自己内部抽离出来,像一个外人一样观察自己,这就是抽离感。
练习3:观察他人喜好
第三节 六顶思考帽 换位思维,让一个人变成一个智囊团
思维的结果常常取决于看待问题的视角,站在他人的视角上,就得到了换位思维。
全局分析、客观事实、感性直觉、乐观思考、保守行事、创新思维。
白色思考帽让你变得客观,尊重事实;黄色思考帽让你不要错失机会;黑色思考帽让你不要莽撞冒进;绿色思考帽让你勇于创新;红色思考帽让你拥有直觉;而蓝色思考帽让你纵观全局,不出现盲点,也不要失控。
换位思维的练习,既是练脑也是练心
第三章 可视化思维——看得见的思维,才是好思维
第一节 不可不知的大脑原理 损害思考效率,大脑的最大弱点在哪里
可视化思维是指,将各种信息(包括任务的原始信息、你推演出的临时信息、你大脑中已有的信息)以看得见的形式集中存储在某个平面上——纸张、黑板、电脑屏幕等,储存的信息往往是文字和图形的混合体。
第二节 矩阵分析法 可视化思维的典型,多维度分析的利器
美国前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创造了一个时间管理理念,他认为事情应该按照是否紧急、是否重要两个维度分为四大类:重要且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紧急不重要的、不紧急不重要的。
安索夫认为,企业发展时,要考虑以下两个维度的因素:你要生产什么产品以及你要进入什么市场。由此分化出四种发展战略:
使用单一产品,进入单一市场,称为市场渗透; 使用单一产品,进入多个市场,称为市场开发; 使用多个产品,服务一个市场,称为产品延伸; 使用多个产品,服务多个市场,称为多元经营。
安索夫指出,企业发展的合理战略规划应该是按如下顺序依次进行:
考虑是否能以一个强有力的产品,进入和巩固一个市场(市场渗透战略); 考虑是否能为现有产品开发一些新市场(市场开发战略); 考虑是否能为现有市场开发有力的新产品(产品延伸战略); 考虑是否能开发新产品,进入新的市场(多元经营战略)。
矩阵的奥义有两点。一是它扩展了思考的维度,从一维变为二维了,因此思维的角度更多,内容更丰富;二是它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将信息稳固下来了,不会遗忘错乱。
策略师时间矩阵的指导思想是:越重要的事情越先做,越简单的事情越先做。
减少拖延的方法:
一个是戴维·艾伦在他著名的《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中提到的两分钟原则——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在两分钟内做完,那就立刻去做而不要搁置起来(一旦搁置起来会让你堆积的事情越来越多,并因此更容易形成拖延)。
另一个是五分钟原则,当你感到很难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对自己说,我只做五分钟就好了——一个很容易的工作。在这样的暗示下,你就比较容易着手去做了。
我将重要度分为三个方面:损益程度、影响广度、扩散度。
损益程度代表这件事情做了有多大好处;影响广度代表这件事情能够影响多少人事物;扩散度代表这件事情后续会造成多少多米诺骨牌式的连带效应。
第三节 工作仪表盘 最复杂的任务也能梳理清楚
在工作之余,如果脑海中突然浮现出灵感或是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便签的形式记录整理下来,并贴在显眼的地方,等工作空闲下来再去整理。并且在不熟悉某项工作时,可以把此项工作的注意事项和要点摘抄在便签纸上,贴在显眼的位置上,这样可以时常提醒自己,也能保证工作高效率的完成。
第四章 流程思维——真实世界的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第二节 全流程优化 在平凡中创造奇迹的方法
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由多个流程、步骤组成,把每一个流程、步骤都进行优化,做到(接近)最好,就叫全流程优化。
第三节 识别流程的类型与结构 做一个睿智的流程管家
全流程优化粗略说起来是很简单的,只有两个步骤:
第一,将任务分为多个流程;
第二,对每个流程进行优化。
流程分为两种类型——顺序型流程和连贯型流程。
顺序型流程是指,流程随着时间自然展开,前后流程之间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
连贯型流程是指,前后流程之间联系紧密,前一个流程进行得如何直接影响下一个流程的进展。
流程还有两种结构:并行结构与串行结构。
通过跳出对某个单独环节技巧的迷恋,站在全流程优化的视角上,你对任务的宏观掌控会更强,认知也会更加深刻,这正是深度思维的特性之一。
第五章 生态思维——比个体力量更强大的是生态
第一节 生态思维的基础原理 镶嵌在生态中的个体,将被生态所推动
生态思维的最核心原理如下:
由于生态中的事物是广泛关联的,所以个体事物的发展趋势、状态变化和各种选择并不是随机的,也不是完全独立自主决定的,而是受到整个生态的影响。因此,你思考某个事物的时候,不应仅仅思考这个个体,还应思考他所处的整个生态——他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与环境的关系。
所谓生态,就是个体周边的环境及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衍生模型1:淘金模型 竞争再激烈也能赢的思维方式
淘金模型意味着共生,意味着你在这个生态中不是只盯住某个点,然后发现有一堆竞争者,而是思考整个生态的状况,思考如何与这些人进行共生。
第三节 衍生模型2:森林模型 不是天才的人,如何应对强大的对手
森林模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位模型。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中所处的位置,包括空间、时间、食物种类等因素。生态位思维的核心原理是,当你遭遇强者竞争时,除了与其死拼以外,你还可以选择避开它的(时间、空间、食物等)位置。
第四节 衍生模型3:池塘模型 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
格局,不是个人精神道德的发扬,而是关乎自身切实利益的智慧。
在一个池塘生态中,水草要和藻类争夺养料,浮游生物要避免被小鱼吃掉,小鱼又要躲避大鱼,大鱼之间则要相互竞争食物和繁殖空间。没有谁能够轻松地繁衍生存,所有生物都要激烈地竞争。而它们的竞争最终造就了池塘的生机。 这就是池塘模型。
池塘模型的本质是平台模型。
平台不仅是一个结果,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战略选择。不论量级大小,它都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生态思维告诉你,不要把目光仅聚焦在一个事物上,而要观察思考它的生态,既包括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它与周边事物的关系。
第六章 系统思维——在更高的层面上解决问题
第二节 重新认识因果 颠覆线性因果,系统结构才是决定因素
不存在传统的线性的原因。在传统的因果中,逻辑是线性的,是有头有尾的。头部是因,尾部是果。但在系统中,逻辑是一个圆环,无头无尾。在这里,没有传统的因果。
第三节 系统的非常规特性 系统视角下,世界有新的规律
系统思维的更高视角不仅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也会带来巨大的世界观冲击,道德、责任、意义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你会意识到,人类目前的道德观还有很大的争论与改进空间。
第四节 从更宏观的角度解决问题根据系统智慧,做出大胆的反常行为
系统思维如生态思维一样强调事物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但它比生态思维更加复杂,它颠覆了传统的线性因果关系,形成了新的系统特性。在系统思维当中,最重要的可能不是某个短线条的因果,而是整体的系统结构。
第七章 大势思维——与天地同力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时来天地皆同力 借助趋势,还是被趋势吞没
趋势的一个妙处在于,每个人都在某个趋势中,每个人的命运都随着趋势上下起伏、翩翩起舞,想逃也逃不掉,想避也避不开。
第二节 抓住趋势的本质 趋势不是瞎猜,是掌握规律
趋势,是因为某种内在规律而导致的未来的大概率或者必然走向。
第八章 兵法思维——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胜负手
■所谓致于人,就是看上去你可以选择,但却是这样选也不好,那样选也不好,其实就是没得选。 ■所谓致人,就是让别人处于一种这样也不好,那样也不好的情境中,看上去有得选,实际上没得选。
第九章 慢即是快——如果没有背景,缺乏资源,你该如何逆袭
对于没有背景、缺乏资源的人来说,专注,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专注,就是把你(几乎)所有的时间、精力、资源等,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去,而不要分散到多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