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近代史三大思潮
超全!最细节的历史知识点梳理图,包含第一阶段16世纪—18世纪;第二阶段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19、20世纪初内容。
编辑于2023-02-18 02:07:10 广西壮族自治区世界近现代史
含义
经济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政治
法治取代人治
人权
公民取代臣民
阶段
第一阶段 16世纪—18世纪
工厂手工业时期
经济
农业
英国
资本主义农场经济
法国
富农经济
德国
普鲁士式的大量含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庄园经济
手工业
分散手工工场
集中手工工场
金融资本主义
政治变革
尼德兰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近代科学的产生
启蒙运动
第二阶段 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蒸汽时代
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
三股思潮
自由主义
拿破仑战争后的革命
欧洲
1808-1814西班牙资产阶级革命
成果
废除复辟王朝的各种反动政策,重新通过反封建和反天主教改革的法令
1812年西班牙宪法
1821意大利烧炭党反政府活动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1825俄国十二月党人 起义
1830比利时革命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分区
1.新西班牙区,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
2.秘鲁区
3.新格拉纳达区
4.拉普拉塔区
经济基础
大地产制度
思想
天主教会是殖民统治精神支柱
主要运动
1804,海地革命
西班牙殖民地的独立战争
1.委内瑞拉地区
玻利瓦尔
2.拉普拉塔地区
乌拉圭何塞·阿蒂加斯
阿根廷 何塞·圣马丁
3.墨西哥中美洲地区
伊达尔哥的斗争
摩里伦斯领导革命斗争
巴西民族独立运动
意义
1.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地区摆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17个国家
2.各国经济得到了比较自由发展的条件
3.多数国家出现了独裁政权
英国议会改革
1832议会改革
内容
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选区议员名额,各大新型工业城市65,爱尔兰和苏格兰65
选民资格,10英镑,50英镑
自由贸易
措施
1846废除谷物法
1849废除航海条例
意义
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意义
1.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在政治上的典型表现,为英国进入工业高度发达阶段开辟道路
2.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入选国会,直接参与政权管理,为施政方针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创造了条件
1867议会改革
内容
降低选举资格,5英镑
重新划定选区,将席位分配给大城市
1884议会改革
内容
选举权扩展到农业工人,大部分成年男子获得选举权
《单一代表选区制》各个郡各个城市
1911年改革
内容
每一届议会期限从7年缩小到5年
下院议员薪金制
法国
法国复辟时期的自由运动
1830七月革命
1848年二月革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第二帝国
转向自由帝国
议会政治得到加强
议会记录公开,议员拥有对政府质询权,工人参与议会竞选
下院拥有权力
社会生活比较活跃
公民自由权有一定提高
报刊出版自由和新闻法和政治性与宗教性以外的自由集会法
德国
社会主义
早期工人运动
背景
工人境况悲惨
斗争方式
1.对社会经济的盲目性破坏——卢德运动
2.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斗争
英国工人运动
1829年,工联成立
1834,各国工会团体成立全国各行业总工会
1836,英国宪章运动
法国工人运动
1831、1834两次里昂工人起义
德国工人运动
1844,西里西亚织工大起义
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空想社会主义
傅叶、欧文、圣西门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一国际的活动
民族主义
1848年欧洲革命
德意志三月革命
东南欧的民族运动
任务
摆脱外国统治和消灭本国封建制度的双重任务
建立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主要国家
意大利革命
条件
1.19世纪307-4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马志尼青年意大利党活动唤醒了意大利民族觉醒,为日后的革命高涨创造条件
3.欧洲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给意大利带来严重灾难,革命形势成熟
过程
结果
1849被法国路易波拿巴派兵镇压,意大利革命结束
捷克革命
结果
反动军队阻碍,失败
罗马尼亚革命
结果
被土耳其和俄国军队扼杀
波兰
结果
普鲁士奥地利俄国扼杀
匈牙利革命
代表人物
拉约什.科苏特、山多尔.裴多菲
纲领《十二条》
信仰集会出版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废除劳役制和贵族特权
成立匈牙利议会,责任内阁和国民自卫军
结果
俄国干涉,匈牙利军队惨败,革命失败
意义
1.这是欧洲近代史规模最大的革命
2.虽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对封建势力和工业革命的陈旧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3.预示着新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更加广阔地开展
殖民地的民族运动
亚洲
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起义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中国太平天国起义
第三阶段 19世纪70年代—19、20世纪初
电气时代初期
经济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
三大思潮
自由主义
德意志的统一
意大利的统一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社会主义
19世纪后期的工人运动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工人政党的成立
法国工人党1879
英国独立工党 1893
美国劳工联合会 1881
俄国劳动解放社 1883
3.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二国际
特点
自愿联合、共同讨论、自由协商、独立自主
问题
1.内部分裂,工人队伍中间思想理论的混乱
2.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3.右倾机会主义危险 ,注重合法斗争,忽视暴力革命和社会主义远大目标
成就
1.促进了更多国家建立工人政党
2.推动议会斗争
3.推动各国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4.社会主义运动冲出欧美,广泛渗透到拉丁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民族主义
民族运动
非洲
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争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大起义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
拉丁美洲
条件
1.拉丁美洲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发展
2.各国独立之后,除巴西其余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制
3.考迪罗主义,军人专政的军事独裁制度,大地主专政表现形式
运动
古巴独立战争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巴西废奴运动和争取共和的斗争
亚洲
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运动的高涨
土耳其改革运动
中国维新运动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前期
经济基础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三大思潮
自由主义
德国十一月革命
匈牙利革命
20世纪的英国、法国新变化
社会主义
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
建立过程
1905年革命
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七月革命
十月革命
国家建设
列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 斯大林体制
民族主义(民族民主)
印度
甘地主义
本质
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
基本内容
哲学观:真理观,博爱、泛神
政治观:非暴力手段建立自治
经济观
1.印度文明发展观
2.反对资产阶级金钱至上观念
社会思想
社会平等,各教派和睦共处
运动:非暴力不合作
第一次
背景
导火索
罗拉特法案
过程
哈里发运动
乔里乔拉村事件
第二次
食盐长征
个人文明不服从活动
土耳其
凯末尔革命
背景
改革
政治、教育宗教、文化、经济、社会生活世俗化
思想指导
凯末尔主义
1.共和主义
2.民族主义
3.平民主义
4.国家主义
5.世俗主义
6.改革主义
意义
埃及
华夫脱运动
埃及三月起义
埃及独立 1924年宪法
埃及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确立了埃及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伊朗
礼萨汗改革
背景
措施
1.政治,积极巩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2.经济,大力发展伊朗现代经济
3.文化,推行世俗改革,革除陈规陋习
4.军事,大力发展伊朗军事
5.外交,收回国家主权
积极意义
消极意义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内容
1.政治改革
2.土地改革
3.国有化运动
4.教育改革
意义
尼加拉瓜
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
过程
意义
尼加拉瓜反帝革命战争,桑地诺作为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最接近马克思主义
局限
没有认识到根本的社会改革问题,没有形成民族主义系统理论
中国
辛亥革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自由主义
美国
罗斯福新政
杜鲁门 公平施政
艾森豪威尔 中间道路
肯尼迪 新边疆政策
林登·约翰逊 公平施政
尼克松 新联邦主义
福特 减税、对苏缓和
吉米卡特 中间道路
里根 里根经济学
布什 双重财政政策、低利率
克林顿 对高科技行业倾斜
英国
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
国有化改革
银行、工业、铁路、电力、煤炭、航空、电信国有化
福利国家政策
内容
免费医疗、社会保险、儿童孕妇失业者补助金、改善教育条件、住房条件
作用
局限
70年代——80年代
撒切尔夫人执政
联邦德国
法国
戴高乐主义
蓬皮杜:没有戴高乐的戴高乐主义
密特朗
希拉克
日本
民主化改革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道路探索和扩大
苏联
斯大林
斯大林体制
赫鲁晓夫 的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苏联解体
原因
1.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倒退,挫伤了广大生产者的积极性创造精神
4.苏联的改革 屡屡失败,社会经济发展走向危机,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基础
5.和平演变
6.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不足,个人专断,官员腐败,苏联共产党与群众脱离
7.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加重了苏联的沉重负担,军费开支使国家不堪重负
东欧
波兰
波兹南事件
歌穆卡尔 改革
盖莱克高速发展战略
匈牙利
匈牙利事件
新经济模式
罗马尼亚
19世纪70年代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985, 进入中等发达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
杜布切克《行动纲领》
布拉格之春
东欧剧变
西欧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运动
表现形式
实质
使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同西欧各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运动
思想主张
经济
混合经济或者完全的市场经济
政治
多党制
意识形态
多元化
活动
1.社会党在资本主义国家影响力扩大
2.争取民主、进步、反对大垄断寡头势力和保卫世界和平强强联合
民族主义(民族民主)
亚洲
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印巴分治《蒙巴顿方案》
分治因素
1.宗教
2.意识形态
3.经济
4.阶级
遗留问题
1.扩大了国大党和穆盟的矛盾,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
2.难民问题
3.没有规定明确的印巴边界,引发河水争端
4.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以色列建国
历程
1917《贝尔福宣言》 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建立犹太民族国家
1922委任统治巴勒斯坦
1947 巴勒斯坦分治计划
曲折
中东战争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印度尼西亚独立
1963,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伊朗
石油国有化运动
白色革命
伊斯兰革命
两伊战争
越南
抗法战争
两个越南和越南人民反对特种战争的斗争
战争逐步升级和战争越南化
越南人民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
阿富汗战争
非洲
独立浪潮
第一阶段
1952 埃及 七月革命
1962 阿尔及利亚独立
1956 法国摩洛哥和突尼斯独立 ,英国承认苏丹独立
第二阶段
1956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20世纪 60年代,非洲国家独立的浪潮
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葡属非洲殖民体系崩溃
第四阶段
20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独立为标志,非洲大陆非殖民化过程最终完成
拉丁美洲
古巴革命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阿根廷
庇隆主义
马岛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