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年一建市政实务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2022年一建市政实务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知识点梳理,包括1K414010给水排水场站工程结构与特点、1K414020给水排水场站工程施工两部分内容,需要的可以看下。
编辑于2023-02-22 22:25:36 天津市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1K414010给水排水场站工程结构与特点
考点1:厂站工程结构与施工方法
场站构筑物组成
水处理(含调蓄)构筑物
给水处理构筑物包括调节池、调流阀井、格栅间及药剂间、集水池、取水泵房、混凝沉淀池、澄清池、配水井、混合井、预臭氧接触池、主臭氧接触池、滤池及反冲洗设备间、紫外消毒间、膜处理车间、清水池、调蓄清水池、配水泵站等。
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污水进水闸井、进水泵房、格栅间、沉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曝气池、配水井、调节池、生物反应池、氧化沟、消化池、计量槽、闸井等。
工艺辅助构筑物
“井、桥架、槽、口”
辅助建筑物
分为生产辅助性建筑物和生活辅助性建筑物(XX房)
配套工程
包括厂区道路、厂区给排水、照明、绿化等工程。
构筑物与施工方法
水处理(调蓄)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池体大多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
污水处理构筑物中的卵型消化池,通常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曲面异形大模板施工。消化池钢筋混凝土主体外表面,需要做保温和外饰面的保护;保温层、饰面层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浇筑预留孔、预埋管、预埋件及止水带等周边混凝土时,应辅以人工插捣。
单元组合现浇混凝土施工
大型巨型水池为避免裂缝渗漏,设计通常采用单元组合结构将水池分块(单元)浇筑。各块(单元)间设后浇带,池体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性绑好,缝带处不切断,待养护42d后,再采用比块(单元)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注后浇带且养护时间不应低于14d,使其连成整体。
膨胀加强带是通过在结构预设的后浇带部位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减少或取消后浇带和伸缩缝、延长构件连续浇筑长度的技术措施,可分为连续式、间歇式和后浇式三种。用于后浇带、膨胀加强带部位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
考点2:给水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给水处理的方法与工艺
处理目的是除去或降低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有害细菌生物以及水中含有的其他有害杂质(补充:钙、镁、铁、锰),使处理后的水质满足用户要求。
常用处理工艺流程及适用条件
原水-简单处理(如筛网隔滤或消毒):水质较好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一般用于处理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进水悬浮物一般小于100ml/L。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适用于浊度小于3mg/L的河流水。
原水-调蓄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高浊度水二级沉淀,适用于含沙量大,沙峰持续时间长的情况;预沉后原水含沙量低到1000ml/L以下。
给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按照对污染物的去除途径不同,预处理方法可分为氧化法和吸附法
应用较广泛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活性炭法、生物活性炭法、光催化氧化法、吹脱法。
污水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针对水中悬浮物质,常采用物理的方法(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deng),处理设备:格栅、沉沙池、沉淀池、离心机等。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微生物处理法,具体方式有活性淤泥法和生物膜法。
深度处理是在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之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及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可溶性无机物等。深度处理使用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消毒,必要时可采用活性炭吸附、膜过滤、臭氧氧化、和自然处理等工艺。
1K414020给水排水场站工程施工
考点1: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整体式现浇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
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试验。
单元组合式现浇混凝土水池工艺流(注重与前者区别)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中心支柱浇筑-池底防渗层施工-浇筑池底混凝土垫层-池内防水层施工-池壁分块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嵌缝-池壁防水层施工-功能性试验
模板、支架施工
采用穿墙螺栓来平衡混凝土浇筑对模板的侧压力,应选用两端能拆卸的螺栓或在拆模是可拔出的螺栓。两端能拆卸的螺栓中部应加焊止水环,止水环不宜采用圆形。
池壁模板施工时,应设置确保墙体顺直和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倾覆的装置。
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內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顶板支架的斜杆或横向连杆不得与池壁模板的杆件相连接。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或采用一次安装到顶而分层预留操作窗口的施工方法。分层安装模板,每层层高不宜超过1.5m;分层留置的窗口的层高不宜超过3m,水平净距不宜超过1.5m.
止水带安装
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采用叠接。
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
金属止水带在伸缩缝中的部分应涂刷防锈和防腐涂料。
不得在止水带上穿孔或用铁钉固定就位。
施工缝设置
混凝土的底板和顶板,应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设计有变形缝时,应按变形缝分仓浇筑。
构筑物池壁的施工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池壁与底部的相接处的施工缝,宜留在底板上面不小于200mm处;底板与池壁连接有腋角是,宜留在腋角上面不小于200mm处。
池壁与顶部相接处的施工缝,宜留在顶板下面不小于200mm处;有腋角时,宜留在腋角下部。
应设置止水带。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技术要求
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使用聚氯乙烯。
必须采用1类锚具
布置安装
设计无要求时,应保证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不超过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
安装时,上下相邻两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位置应错开一个锚固肋;以锚固肋数量的一半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分段张拉端数量;每段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应考虑加入一个锚固肋宽度及两端张拉工作长度和锚具长度。
无粘结预应力筋不应有死弯,有死弯时必须切断。
无粘结预应力筋中严禁有接头
张拉
张拉段长度小于25m时,宜采用一端张拉;长度大于25m而小于50m是,宜采用两端张拉;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分段张拉和锚固。
封锚要求:
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相应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且不得低于C40.
考点2:构筑物功能性试验的规定
满水实验必备条件与准备工作
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前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后,保护层喷涂之前。
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后
石砌池体勾缝以后
满水实验与流程
实验流程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试验要求
向池内注水应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24h。
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水位观察
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间隔时间应不小于24小时。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需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得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
【水池注满水的最大时间=h/2+2;水池完成满水使用的最短时间=h/2+5,h为设计水深。
满水实验标准
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
渗水量合格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d);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d)
考点3:沉井施工技术
沉井施工准备工作
地下水位应控制在沉井基坑底以下0.5m;采用沉井筑岛法制作时,岛面高程应比施工期最高水位高出0.5m以上。
刃脚的垫层采用砂垫层上铺垫木或素混凝土,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砂垫层分布在刃脚中心线的两侧范围,应考虑方便抽出垫木;砂垫层宜采用中粗砂,并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
垫木铺设应使刃脚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比符合设计起沉高程的要求;平面布置要均匀对称,每根垫木的长度中心与刃脚底面中心线重合,定位垫木的布置应使沉井有对称的着力点。
沉井预制
分节制作沉井
第一节制作高度必须高于刃脚部分;井内设有底梁或支撑梁是应与刃脚整体浇捣。
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应采用凹凸缝或设置钢板止水带,施工缝应凿毛并清理干净;内外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时,其对拉螺栓的中间应设置防渗止水片。
后续各节的模板不应支撑与地面,模板底部应距地面不小于1m。
下沉施工
排水下沉
下沉过程中应进行连续排水,保证沉井范围内地层水疏干。
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对于有底梁或支撑梁的沉井,其相邻格仓高差不宜超过0.5m。
沉井下沉控制
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偏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随挖随纠,动中纠偏”。
下沉式高程、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量的计算。
辅助法下沉
沉井外壁采用阶梯型以减少下沉摩擦阻力时,在井外壁与土体之间应有专人随时用黄砂均匀灌入,四周灌入黄砂的高差不应超过500mm.
采用触变泥浆套助沉时,下沉到位后应进行泥浆置换。
采用空气幕助沉时,开气应自上而下,停气应缓慢减压,压气与挖土应交替作业。
爆破法开挖下沉。
沉井封底
干封底(排水下沉施工)
稳定保持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0.5m;在沉井封底前应用大石块将刃脚下垫实。
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且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填泄水井、停止降水。
水下封底(不排水下沉施工)
水下混凝土封底的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
每根导管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且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m。
水下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沉井能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将井内水抽除。
考点4: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
当构筑物无抗浮结构设计时,雨、汛期施工过程必须采取抗浮措施
基坑四周设防汛墙,防止外来水进入基坑,建立防汛组织,强化防汛工作。
构筑物下及基坑内四周埋设排水盲沟(盲管)和抽水设备,一旦发生基坑内积水随机排出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