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幼儿心理发展 - 幼教科目二
幼儿心理发展 - 幼教科目二思维导图,整理了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情绪 情感的发展、幼儿个性 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动作和语言的发展、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及教育的内容,快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2-23 20:21:13 广东幼儿心理发展 - 幼教科目二
幼儿心理发展
第一节: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幼儿感知觉与注意的发展
(一)、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1、感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2、知觉
3、幼儿的感觉
视觉 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 3个月不但能根据明度辨别颜色,还能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视敏度的发展
颜色视觉又称辨色力
听觉
爱听母亲的声音
爱听柔和的声音
爱听高音调的声音
触觉
运动觉按照”头部——躯干——四肢”的顺序进行的
补充内容:出生后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 最不发达的是痛觉 相对不发达的是视觉
4、幼儿的知觉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辨别难度由易到难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口诀:圆正半长三八五梯菱
大小知觉
* 2岁半~3岁: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者小皮球 * 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 * 4岁以后能用语言说出图形的大小
方位知觉
* 3岁:能辨别上下 * 4岁:开始辨别前后 * 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 6岁:较轻松的辨别上下、前后等14个方位 * 7岁: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深度与距离知觉:6个月大婴儿已经有了深度知觉 “视觉悬崖”实验
时间知觉发展的特点
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
2、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依靠生活中接触到周围现象变化的
3、6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4、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为:将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二)、幼儿注意的发展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注意的两个特点
①指向性
②集中性
(2)注意的分类
①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叫不随意注意
②有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 也叫随意后注意
③有意后注意:熟能生巧
2、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1)幼儿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体现为:
①幼儿的定向性注意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②幼儿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2)幼儿注意的品质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不高表现为: 口诀:广分稳转
①幼儿注意的广度比较窄
②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
③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比较弱
④幼儿不善于随着活动任务的变化而灵活的转移自己的注意
3、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 口诀:主题多转转分
(1)注意分散
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有:①连续进行单调的活动 ②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③无关刺激的干扰 口诀:分原单作词
* 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具体措施有: ①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②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③注意教学方法,控制教学时间 ④妥善的安排教学环节,维护好课堂纪律 ⑤建立严格作息制度 口诀:防无趣时节
(2)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3)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4)幼儿的“多动”现象(“多动”与“多动症”是不同的概念。)
(三)、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口诀:括续方致目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2、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3、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5、观察的方法逐渐形成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
根据保持时间记忆可分为: 瞬时记忆 0.25~2秒 短时记忆 1分钟以内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 根据记忆内容可分为: 运动记忆 出生后2周 情绪记忆 出生后6个月左右 形象记忆 出生后6~12个月 语词记忆 1岁左右
(一)幼儿记忆的特点 口诀:无机形两忆
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2、以机械实际为主导,意义实际逐步发展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记忆的恢复现象
5、回忆的发展
(1)杰出的再生能力
(2)回忆水平的提高
(3)常识记忆的发展
(4)幼年健忘: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
(二)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口诀:生意兴隆有策略
1、激发兴趣与主动性(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与学习形式)
2、丰富生活经验
3、培养有意记忆(2.5岁以后有意记忆开始萌芽)
4、教授记忆策略
(三)遗忘
1、遗忘的概念:指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错误的过程
2、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实验)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根据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分为: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 根据内容的新颖程度与独立性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根据想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 1、经验性想象 2、情景性想象 3、愿望性想象 4、拟人化想象
(一)幼儿想象的特点 口诀:易造内混
1、无意想象占主导位置,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导位置,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4、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①把希望得到的说成已经得到的
②幼儿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往往加以夸大
③到幼儿晚期5~6岁以后,幼儿的想象形象就会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二)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口诀:文艺游戏才好积分
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3、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四、幼儿思维的发展:儿童思维在两岁左右才真正的形成
(一)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口诀:直具抽
1、直觉行动思维 2~3岁最突出
2、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 3~6、7岁
3、抽象逻辑思维 6、7岁以后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象征性:以物代物
2、经验性: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
3、拟人性: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情
4、表面性:听不懂反话
5、固定性也叫刻板性:认死理
6、近视性: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思考事物的后果。
7、片面性:不能全面的看待问题
8、具体性
9、形象性
(三)幼儿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 主要方式是向成人学习 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
1、幼儿概括的三种不同水平
(1)动作概括水平
(2)具体行政水平的概括
(3)本质抽象的概括水平
2、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1)幼儿具体形象概念的形成
(2)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口头数数(唱数)—给物说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 口诀:口给按掌
3、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
(四)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口诀:创造机会抽问句
1、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直观行动思维
2、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具体形象思维
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4、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5、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节: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口诀我会富
情绪的社会化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
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
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
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
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
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二、幼儿高级感情的发展 口诀:道理美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
三、幼儿情绪的培养 口诀:成人疏导有动静
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
成人的情绪自控
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口诀:转冷消
转移法
冷却法
消退法
成人教会幼儿自己调节口诀:反自想
反思法
自我说服
想象法
第三节: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一、幼儿个性发展
(一)个性的概述
1、个性的概念: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2、个性的结构
(1)个性倾向性系统
(2)自我意识系统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3、个性的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个别性也叫独特性
社会性:个性最本质的属性
(二)幼儿个性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概念: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的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点红实验/镜像研究)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自我感觉的发展 1岁前
自我认识的发展 1~2岁
自我意思的萌芽 2~3岁
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 3岁以后
幼儿自我评价——核心成分 自我体验——情感体验 自我控制——调节、控制能力(延迟满足实验)
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趋势) 口诀:一个外情 ①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②从对个别的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③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④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的评价
2、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个性倾向性的含义: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的促进和引导的作用
幼儿需要的发展
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
社会性需要
幼儿兴趣的发展
3、幼儿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
幼儿能力的发展
①能力的概念:指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②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
* a.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 b.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 c.智力发展迅速 (4岁时就完成了智力发展的58%,8岁时完成了80%,17岁时到达100%。) 布鲁姆:智力发展理论
幼儿气质的发展
气质的概念:指一个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特性
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
气质的类型 口诀:胆多粘抑
* a.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 培养措施: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 * b.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 培养措施: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 c.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 培养措施: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 d.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 培养措施: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幼儿性格的发展
性格的概念: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 小班:模仿性强 * 中班:活泼好动 * 大班:喜欢交往,好奇好问
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
1、亲子关系的发展
依恋关系与依恋行为
婴儿依恋行为的三种类型
回避型
安全型
反抗型
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民主型
专制型
放任型
2、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同伴关系的性质: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幼儿之间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儿童交往的类型: 受欢迎型13.33%, 被抗拒型14.31%, 被忽略型19.41%, 一般性52.94%
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口诀:亲自动手
①幼儿自身的特征
②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③活动材料和活动的性质
3、师幼关系
师幼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口诀:真信了
真诚
接纳与信任
深切的了解
达成良好师幼关系的基本做法口诀:举重员
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
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幼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幼儿角色行为的发展
1、性别角色的含义
2、性别差异的表现
身体动作和感觉的发展方面:女孩出生时身体和神经方面比较发达,较早学会行走和到达青春期。男孩出生时期肌肉发展较成熟,对痛的敏感性较低。
认知发展方面:婴儿区期女孩在言语能力上占优势,从10岁左右开始,男孩在视觉和空间能力上领先女孩
社会性和情绪性发展阶段:男孩更多的成为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女孩则更多的表现出对父母和成人遵从
特殊发展方面:男孩更容易出现学习问题,阅读困难,言语缺陷和情绪问题
3、幼儿性别角色的认识阶段
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自我中心的认识性别角色3~4岁
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5~7岁
(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2、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口诀:亲影社日移
社会生活环境
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移情:是亲社会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机 4~6岁是发展移情的关键期
3、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亲社会行为的萌芽 2岁左右
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 3~6、7岁
4、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的含义: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
敌意性攻击行为
工具性攻击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口诀:繁体别具敌
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出现
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从工具性攻击上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以物体为目的转向以人为目的)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口诀:攻错榜样强惩罚
父母的惩罚
榜样:学习他人
强化
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第四节:学前儿童动作和语言的发展
一、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口诀:征收大进屋
1、儿童动作发展具有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儿童动作发展具有首尾规律
3、儿童动作发展具有近远规律
4、儿童动作发展具有大小规律
5、儿童动作发展具有无有规律 顺序:先抬头—会翻身—坐—爬—最后才会用腿走路
二、儿童动作发展的四个阶段
1、反射动作阶段 0~4个月
2、最初动作阶段 2岁前
3、基础动作阶段 2~7岁
4、专门化动作阶段 7~14岁
三、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 (1)口头言语 (2)书面言语 (3)内部言语
(一)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1、前言语阶段 0~1岁
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 哭是最早的发言
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标志着幼儿学话的萌芽
2、言语发生阶段 1~3岁
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 1~1.5岁
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1.5~2、3岁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2、3~6、7岁
四、幼儿园与发展 口诀:银行汇款发口锅
(一)语音的发展
1、逐渐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4岁基本掌握本民族本地区的全部语音,也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2、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
(二)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幼儿期增加最快
2、词类范围日益扩大 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最后数量词(口诀:名动词副量)
3、词类的运用 词频率最高的是代词
4、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 最早产生的句型是疑问句
(四)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讲话逻辑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五)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1、游戏言语
2、问题言语(中班时期最丰富)
五、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口诀:每日动静教育
1、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语言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3、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4、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
5、注重个别教育
第五节: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及教育
一、幼儿个别差异性的概念
二、幼儿个别差一的类型
幼儿性别差异
幼儿的智力差异
幼儿学习类型差异
幼儿性格差异
三、针对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
资源利用模式
补偿模式
治疗模式
个别化教育方案
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的模式
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