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第七-十章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知识总结,详细的总结了抽样与抽样调查,抽样术语与抽样程序,非概率抽样,样本容量的确定。
编辑于2023-02-25 15:44:38 河北省第七章 抽样
一、抽样与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这种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的过程即为抽样,所选出的这部分代表称为样本。
1.选取样本的方法
选取样本的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
(1)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的分析,主观地、有意识地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进行选择,称为非概率抽样;
(2)依据概率理论,按照随机的原则选择样本,完全不带调查者的主观色彩,称为概率抽样。
2.抽样调查的优点
与整体调查(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下列优越性:
(1)调查费用较低
抽样调查调查的仅仅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所需费用较整体调查要少得多,特别是当研究对象的数目相当大时,节省的经费相当可观。
(2)速度快
由于抽样调查只是调查整体的一部分,所需时间少,因而在迅速提供有关信息和掌握变动的社会现象方面,抽样调查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应用范围广
由于上述两个特点,抽样调查可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各种课题,而不像普查那样只限于统计部门或政府部门。
(4)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抽样调查因调查对象的数目较普查为少,因此可以设置数量较多和较复杂的调查项目,并能集中时间和精力作详细的分析。
(5)准确度高
抽样调查可以使用少量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充分的训练,还可以在实地调查中给予更仔细的检查监督,调查资料的处理亦能较好完成,其资料往往更准确、更可靠。
3.抽样调查的适用情况
在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中常采用抽样调查,特别是在下述几种情况下:
(1)当事实上不可能进行或不必要进行普查时;
(2)当对具体调查的统计资料的正确性进行检查与核对时;
(3)当需要对问题进行更全面、精密、深刻的研究时。
二、抽样术语与抽样程序
1. 抽样的概念和术语
(1)个体与抽样单位
个体是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即分析单位。个体可以是某种类型的人,也可以是家庭、组织、社区等,还可以是文化产物。 个体与抽样单位在有些研究中是相同的,但在实际抽样中,抽样单位往往是多层次的。
(2)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
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个体的集合体,它必须受几个方面的限定:内容、单位、范围、时间。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定义的整体。 调查总体是研究者从中实际抽取调查样本的个体的集合体,是对研究总体的进一步界定,即对时间、范围做更进一步规定。一般地说,样本只能推论调查总体而不是研究总体。
(3)抽样框
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是从中抽取样本的抽样单位名单。在一次抽样中,抽样框的数目是与抽样单位的层次相对应的。
(4)参数值与统计值
参数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统计值则是关于调查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抽样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样本的统计值推算总体的参数值,从而达到由部分认识总体的目的。
(5)抽样误差
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种偏差即为抽样误差。它是样本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标准。
(6)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正负区间内的概率。
置信区间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
2.抽样的基本程序
(1)界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
对研究总体的界定过程也是对它的基本构成单位,所包含的内容以及空间与时间的范围等作出规定的过程,同时它也是确定调查对象,即它的内涵、外延及数量的过程。这种界定要与研究目标及要求相符合,并且要具有理论依据。
在确定了调查总体和抽样单位后,就要编制抽样框,即将总体按抽样单位划分为各部分,这些部分必须互不重叠且能合成总体,然后毫无遗漏地编号排列成表,每个抽样单位唯一地与表上的一个号码相对应。
(2)设计和抽取样本
设计包括两部分:
①确定样本所含个体的数目;
②选择抽样的具体方法。
(3)评估样本与对总体进行估计
抽样的目的是通过样本推断和说明总体,因此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问题始终是抽样中关注的中心问题。
①衡量样本质量主要有两个标准:
a.准确性,是指样本没有偏差。偏差也称系统误差,它可能来源于多种原因。
b.精确性,是指抽样误差的大小。抽样误差可以定量进行估计。
②对样本的评估分为两个阶段,即正式调查前和调查结束后,后者是计算抽样误差并由样本统计值推论总体参数值等。在依确定了的样本规模和抽样方法抽出样本后,应先对抽出的样本进行评估,其目的是初步检查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以剔除那些偏差太大的样本,重新抽样。
三、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是使总体中每一个体都有一个已知不为零的被选机会进入样本。概率抽样分为两大类:一是等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即总体中每一个体被选机会相等;二是不等概率抽样,即每一个体被选中机会不等。
1.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一种特殊的等概率抽样方法,总体中每一个体均有同等被选机会,而且样本中每一个体是被单独地选出的,它是一种元素抽样,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其它抽样方法的基础。
(1)简单随机抽样的分类
①重复抽样,即已被选中的个体仍放回总体中,因此在同一样本中,某一个体就有可能不止一次地出现。
②不重复抽样,即被选为样本的个体不再放回总体,因此,在同一个样本中,每一个体只能出现一次。
(2)简单随机抽样的优缺点
①优点
a.它是概率抽样的理想类型,没有偏见,简单易行;
b.在从随机样本的抽取到对总体进行推断时,有一套健全的规则。
②缺点
a.当总体所含个体数目太多时,采用这种抽样方式不仅费时甚多,工作繁杂且费用太高;
b.简单随机抽样在构成总体的个体差异较大时,误差较大。
2.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是先将总体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几个子总体(类、群),每一个子总体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它们合在一起,即为总体的样本,称为分层样本。它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
(1)分层抽样的优点
①当一个总体其内部分层明显时,分层抽样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按群体的特征分布从不同层获得尽可能均衡的样本数,使样本与总体更相似,从而改善了样本的代表性。
②分层抽样可以提高总体参数估计值的精确度。
③有些研究不仅要了解总体的情形,而且还要了解某些类别的情形,分层抽样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
④便于行政管理,因一层可以看作一个总体,因此每层可由专人进行管理。
(2)分层抽样的分类与变量的选择
①分层抽样的分类
按各层子样本容量的确定方式,分层抽样可分为按比例分层抽样和非比例分层抽样。前者要求各层的子样本在总体的样本中所占比例与本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相同。
②变量的选择
a.研究者一般选择与调查中欲测量变量高度相关的变量,即对所要研究的变量有很大影响的因素作为分层变量。
b.选择分层变量的另一个原则是具有实用性。
c.提高分层样本的精确度还必须力求符合分层的原则,即尽可能使各层内部保持一致,以简化总体的构造,使各层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以便包括总体的各种特性。
3.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1)系统抽样的具体作法
①将总体的所有个体前后排列起来。
②计算抽样距离。抽样距离是由总体大小和样本大小决定的,假设总体所含个体数为N,样本所含个体数为n,则抽样距离应为
③在头K个个体中,用完全随机的方式抽取一个个体,设其所在位置的序号是k。
④自k开始,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陆续抽取的个体所在位置序号为k,k+K,k+2K…k+(n-1)K。
(2)系统抽样的优缺点
①优点。
易于实施,工作量较少;
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更平均,抽样误差小,更精确。
②缺点
系统抽样是以总体的随机排列为前提的,如果总体的排列出现有规律的分布时,就会使系统抽样产生很大误差,降低样本的代表性;
系统抽样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群体,当总体内不同类别之间所含个体的数目相差过于悬殊时,采用此法样本的代表性可能较差。
4.整群抽样(聚类抽样)
整群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整群抽样的分群原则是使得群间异质性低,群内异质性高,它适用于界质不清的总体。
(1)整群抽样的优缺点 ①优点。
a.它可以通过转换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
b.可节省人财、物力。
②缺点
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
(2)整群抽样的分类
等规模整群抽样
总体内所有的群规模都相等
不等规模整群抽
总体内各群大小不一
5.多阶段抽样(多级抽样)
(1)含义
在抽样中,不将样本子群中的所有个体作为样本,而是再从中用前述各种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因最终样本的获得经过两次抽样,称其为二阶段整群抽样,同样可作三阶段、四阶段……即多阶段整群抽样。
特点
多阶段抽样特别适用于调查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对象。
(2)多阶段抽样的优缺点
①优点
a.多阶段抽样通过采用由高级抽样单位过渡到低级抽样单位的方法,解决了低级抽样单位不易获得的抽样框的问题,并且可以使样本的分布较为集中,从而大大降低调查所费人、财、物力;
b.多阶段抽样由于在各阶段抽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故能够综合各种抽样方法的优点,提高样本质量。
②缺点
多阶段抽样由于每阶段抽样都会产生误差,因此经多阶段抽样得到的样本的误差也相应增加。
四、非概率抽样
1. 非概率抽样的优缺点
(1)优点
操作方便、省钱省力,统计上也远较概率抽样简单。
(2)缺点
非概率抽样由于每个个体进入样本的概率是未知的,而且由于排除不了调查者的主观影响,因而无法说明样本是否重现了总体的结构,用这样的样本推论总体要极其慎重,否则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
2.非概率抽样的类型
(1)偶遇抽样(方便抽样)
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均选入样本的方法。偶遇抽样的优点是方便省力,但样本的代表性差,有很大的偶然性。
(2)主观抽样(判断抽样、立意抽样)
主观抽样的“主观”有两种含义:
①主观判断的意思,主观抽样又称立意抽样或判断抽样,即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这种样本的代表性取决于研究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在无法确定总体边界,或因研究者的时间和设备有限而无法进行概率抽样时,可以用此种方法。
②“有目的地”选择样本的意思,这种含义的主观抽样的目的是探寻有意义的变量类型和范围。它适用于建立分类模型,其作用在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而不在于对总体作出概括。
(3)定额抽样(配额抽样)
定额抽样是按调查对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将总体中所有个体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抽样,样本中各层(类)所占比例与他们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一样,定额抽样中各层样本是非随机抽取的。
定额抽样是以代表总体为目的的,因此它必须对总体的性质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按此比例分配应抽定额。
①定额抽样的假定
a.只要类型划分较细,那么同一个类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同质的,因而无需采用随机抽样。
b.只要类型划分合理,且分配给各类的名额符合总体中各类人员的分布,那么,样本就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
②缺点
一方面在分层时不可能同时兼顾总体的众多属性,而只能考虑其中几种,因此不可能做出很细的分类。
另一方面,有关总体分布变化的最新信息并不容易得到,因而配额的合理性很难保证。这些都会影响定额抽样的样本代表性。
(4)滚雪球抽样
滚雪球抽样是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当调查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但是,用这种方法抽样最后仍有许多个体无法找到,还有些个体因某些原因被提供者故意漏掉不提,这两者都可能具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性质,因而可能产生偏误。
(5)空间抽样
空间抽样是针对一个变动的总体进行抽样的方法,这种总体虽然是变动的,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空间抽样最重要的是要在同一时间对整个总体进行抽样,以防止它的组成经历太大的变化。
具体的做法是同时派出若干名经过训练的调查员,排成一排均匀分布在群体的一侧,每个调查者以他面对的人为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按一定的步数间隔穿过聚集的群体,每一间隔停顿下来时碰到的人均为调查对象。
五、样本容量的确定
样本容量又称样本大小、样本规模,是指样本内所含个体数量的多少,不仅影响其自身的代表性,而且还直接影响到调查的费用和人力的花费。 样本容量的确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研究的精确度要求
抽样误差与样本大小密切相关,样本越大,越接近总体,抽样误差越小;反之,样本越小,与总体差异越大,误差越大。
因此样本大小视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度,即允许误差与置信水平而定,对样本的精确度要求越高,所允许的误差则越小,样本就应越大,反之亦然。
2.总体性质
总体性质包括两个方面:总体规模与总体异质程度。
(1)在一定精确度要求下,总体越大其样本要求也越大。
(2)当精确度要求一定时,总体内部异质程度越低,所需样本容量越小,相反总体内部异质程度越高,所需样本容量越大。
3.分析要求
研究所要求的分析程度不同,它需要的样本大小亦不同。通常大多数调查收集不止一个项目的信息资料,当项目很多时,应对其中最重要的一些项目分别确定精度要求,然后逐项确定这些项目所需子样本的大小。
当各项目的子样本大小相差不多,如此便选其中容量最大的一个作为总体样本容量。但有时各子样本相差很多,这时可降低某些项目的精确度要求或取消这些项目。
4.抽样方法
在同样的精确度要求下,样本容量还因所选的抽样方法不同而不同,每一种抽样方法都有自己计算样本容量的公式。因此选定抽样方法后,须分别考察和计算这一方法所需样本数。
5.无回答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对象未找到或拒绝访问等原因,实际上最终收集到的样本数与理论决定的样本数不同。 再有,即使是全参与分析的样本,也因对其中各个问题的回答率不同而在不同项目上显示出不同的样本规模,在确定样本大小时,应将这些情况考虑进去。
6.经费
样本规模还受到用于调查的现有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条件的影响。
第八章 问卷法
一、问卷的类型和结构
1. 问卷的主要类型
依据填答或使用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主要的类型:
(1)自填问卷
自填问卷是由被调查者本人填答的问卷。自填问卷直接面对被调查者。自填问卷依据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的方式的不同,分为邮寄问卷和发送问卷两类。
①邮寄问卷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填答完后又通过邮局寄回。
②发送问卷由调查员或其他人将问卷送到被调查者手中,被调查者填答完后再由调查员逐一收回。
(2)访问问卷
访问问卷是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填写的问卷。访问问卷直接面对访问员。
2.问卷的基本结构
(1)封面信
即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其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在封面信中,一般需要说明下列内容:
①调查的主办单位或个人的身份。可以直接在封面信中说明,也可以通过落款来说明;
②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③调查的目的;
④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
⑤填答问卷的方法、要求、回收问卷的方式和时间等具体事项。
(2)指导语
即用来教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填答问卷,教访问员如何正确完成问卷调查工作的一组陈述。指导语有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之别。
①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正式调查问题之前。其作用是对填表的要求、方法、注意事项等作一个总的说明。
②卷中指导语一般是针对某些较特殊的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3)问题和答案
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问卷中的问题在形式上可分为开放形式和封闭形式两大类:
①开放式问题,即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问题。
a.开放式问题的优点。包括:
第一,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不受什么限制;
第二,所得的资料也往往比封闭式问题所得资料丰富生动得多。
b.开放式问题的缺点。包括:
第一,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大大限制了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第二,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开放式问题所得到的资料难于处理,尤其难于定量的处理和分析。
②封闭式问题,即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可能的答案,供回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作为回答。
a.封闭式问题的优点。包括:
第一,回答者填写问卷十分方便,对文字表达能力也无特殊的要求;回答者完成问卷十分容易,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要少得多;
第二,封闭式问题所得的资料十分集中,而且特别便于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
b.封闭式问题的缺点。包括:
第一,限制了回答者的回答范围和回答方式,所得的资料往往失去了开放式问题所得资料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发性和表现力;
第二,回答中的偏误难以发现,从而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其他资料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编号、问卷发放及回收日期、调查员、审核员姓名、被调查者住址、问题的预编码等等。
二、问卷设计基本原则
1. 把为被调查者着想作为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在问卷设计时,首先从被调查者的角度出发,为回答者着想,尽可能为他们回答问卷创造条件,减少他们回答问卷的困难和麻烦。
在实际社会调查中,有些研究者只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不为被调查者考虑的错误主要表现为:
(1)问卷设计得很长,问题太多,需要填答的量太大。
(2)问卷中要求被调查者进行难度较大的回忆和计算。
2.对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的认识
(1)主观障碍
即由被调查者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的障碍。
①畏难情绪
当问卷内容太多,问卷表太厚或者问卷中的开放问题、特别是需要花较长时间思考、回忆、回答的问题太多时,这种不良反应最容易产生。
②顾虑重重。
这是一种担心如实填写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会有损于切身利益的心理反应。当问卷调查的内容越敏感,这种心理反应就越容易产生。
③漫不经心。
当调查者在设计问卷的封面信时,对问卷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被调查者如此填写问卷的重要性和作用说明不够,则容易使被调查者产生这种心理反应。
④毫无兴趣。
由于问卷内容脱离被调查者的生活实际,或者所用语言与被调查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极不协调,或者问卷设计呆板、杂乱,或者没有说明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作用与意义等,从而使得问卷对被调查者吸引力很小,丝毫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2)客观障碍
即被调查者受自身的能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所形成的障碍。
①阅读能力的限制;
②理解能力的限制;
③表达能力的限制;
④记忆能力的限制;
⑤计算能力的限制。
3.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卷的设计工作
(1)调查目的的影响
调查目的是问卷设计的灵魂,它决定着问卷的内容和形式。
(2)调查内容的影响
调查内容对问卷设计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调查内容的不同,使得被调查者对调查的重视程度、敏感程度、熟悉程度等都存在不同的差别。
(3)样本性质的影响
调查样本的性质,对问卷设计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不同的人对同一事情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所以,在问卷设计前,必须对样本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设计出合适的问卷。
(4)资料处理分析方法的影响
不同的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对问卷设计者有着不同的要求。
(5)问卷使用方式的影响
问卷使用方式包括问卷的填写方式和回收问卷的方式。不同使用方式对问卷的设计要求也不同。
(6)调查经费和时间的影响
调查经费的多少以及调查时间的长短都可能对问卷的设计工作造成影响。
三、问卷设计主要步骤
1. 探索性工作
探索性工作最常见的方式,是问卷设计者亲自进行一定时间的非结构式访问,即围绕着所要研究的问题,同各种类型的回答者交谈。
把研究的各种设想、各种问题、各个方面的内容,在不同类型的回答者中进行尝试和比较。以便从中获得对各种问题的提法、实际语言、可能的回答种类等内容的初步印象和第一手资料。
同时,还可以在接近回答者的方式、封面信的设计、问题的数量与次序、问题的适当形式以及减少拒答率等方面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
探索性工作的优点:
(1)有利于防止潜藏在问卷回答中的含糊性及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回答,对于设计问题的实际用语有着极大的帮助。
(2)对于把自由回答的开放式问题转变成多项选择的封闭式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设计问卷初稿
主要用两种方法:
①卡片法,其步骤包括:
卡片法是从问题开始,由部分到整体。
a.根据设计者在探索性工作中的记录、印象或认识,把每一个问题及答案单独写在一张卡片上;
b.按照卡片上问题的主题内容,把问题卡片分成若干堆。即属于询问同一类事物或事件的问题放在一堆;
c.在每一堆中,按日常询问的习惯与逻辑,排出问题的先后顺序;
d.根据问卷的逻辑结构排出各堆的前后顺序,使全部卡片连成一份完整的问卷;
e.从回答者阅读和填答问卷是否方便,是否会造成对回答者心理的影响等不同角度,反复检查问题的前后连贯性及逻辑性,对不当之处逐一调整,并可补充一些新的问题卡片;
f.把调整好的问题依次写到纸上,形成问卷初稿。
②框图法,其步骤包括:
框图法是从总体结构开始,由部分到具体问题。
a.根据研究假设和所需资料的逻辑结构,在纸上画出整个问卷的各个部分及前后顺序框图
b.从回答者回答是否方便,是否会形成心理压力,问题内容前后是否符合逻辑等方面反复考虑这些部分的前后顺序;
c.具体地写出每一部分中的问题及答案,并安排好它们在该部分中的顺序和形式;
d.对全部问题的形式、前后顺序等方面从总体上进行修订和调整,然后将结果抄写在另一纸上,形成问卷初稿。
③实际研究中,通常是将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a.根据研究假设和所测变量的逻辑结构,列出问卷各个大部分的内容,并安排好它们的前后顺序;
b.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将探索性工作中得到的问题及答案写在不同的卡片上;
c.在每一部分中,安排并调整卡片间的结构和顺序;
d.从总体上对各部分的卡片进行反复检查和调整;最后将满意的结果抄在纸上,并附上封面信等有关内容,形成问卷初稿。
3.试用和修改
试用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1)客观检验法
客观检验法是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打印几十份,然后在正式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个小样本来进行试用。正式调查时会遇到和会出现的问题,通常也都会在这种试调查中遇到和出现。这种方法起到了对问卷进行客观检查的作用。
客观检验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检查和分析:
①回收率;
②有效回收率;
③对未回答问题的分析;
④对填答错误的分析。
(2)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是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抄写或复印若干份,分别送给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者的同行以及典型的被调查者等,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直接对问卷进行评论,指出各种缺陷或错误。
四、问卷设计具体方法
1. 问题的形式
(1)开放式问题由于不需要列出答案,所以,形式很简单,在设计时,只需在问题下面留出一块空白即可。
(2)封闭式问题,包括问题及答案两部分,形式复杂得多。
常见的封闭式问题的形式有:
①填空式
该形式常用于那些对回答者来说既容易回答,又方便填写的问题(通常只需填写数字)。
②是否式
即答案只有肯定与否定两种,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特点是回答简单明确,划分界线分明;弱点是得到的信息量太少,类别太粗,不能了解和分析回答者中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
③多项选择式
即给出的答案至少在两个以上,回答者选择其一。这是问卷中采用得最多的形式。
④矩阵式
常用于当询问若干个具有相同答案形式的问题时。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节省空间,使问卷显得紧凑。同时,由于同类问题集中在一起,回答方式也相同,因而也节省了回答者阅读和填答的时间。
⑤表格式
表格形式的问题除了具有矩阵形式的特点外,还显得更为整齐、醒目,但容易使人产生呆板、单调的感觉,不宜用太多。
2.答案的设计要求
(1)要保证答案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
①所列的答案要能包括所有可能的回答,不能有遗漏,不能使有的回答者无答案可填;
②所列的答案相互之间又不能相互重叠或相互包含,不能使有的回答者可以填多于一个的答案。
(2)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来确定变量的测量层次
不同测量层次的变量具有各种不同性质,而且,高层次的变量可以转化成低层次的变量来使用。因此,在设计问题的答案时,先要看问题所测的变量属哪个层次,然后根据研究的要求和变量的层次来确定答案所应具备的特征,再根据这种特征决定答案的形式。
(3)有些问题的答案全部列出不现实,可以采取列几个主要答案,然后加上一项“其他”。
3.问题的语言和提问方式
常用的规则包括:
(1)尽量用简单的语言;
(2)问题要尽量简短;
(3)避免双重含义问题;
(4)问题不要带倾向性;
(5)不用否定形式提问;
(6)不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7)不直接问敏感性问题;
(8)问题的参考框架要明确。
4.问题的数目和顺序
(1)一份问卷包含问题的数目,主要依据研究的内容、样本的性质、分析的方法、拥有的人力、财力等多种因素而定。
(2)问题的前后次序及相互间的联系,会影响到被回答者对问题的回答,甚至影响到调查的顺利进行。有下列常用的规则:
①被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比较生疏、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②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③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
④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
⑤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
5.相倚问题
在问卷设计中,有些问题只适用于样本中的一部分调查对象,而且某个被调查者是否需要回答这一问题,常常要依据他对前面某个问题的回答结果而定。这样的问题,称之为相倚问题,而前面的那个问题则称为过滤问题或筛选问题。
相倚问题的这种格式有两点要注意:
(1)要用方框与过滤问题隔开;
(2)要用箭头将相倚问题方框与过滤问题中的适当的答案联在一起,以表明回答这一答案的那部分回答者才继续回答方框中的问题,回答其他答案的人则不答方框中的问题,而只须继续往下填答。
五、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
1. 问题含糊
即问题的含义不清,不明确,或有歧义。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者对所提问题的目的和用意不清楚,或者是表达不当,对问题的语言推敲不够。
2.概念抽象
问卷设计中研究者必须先通过操作化过程,将所研究的概念或变量变为具体可测的指标,概念要明确、具体。
3.问题带有倾向性
合格的问卷应该是中立的、客观的。问卷中的问题不应该带有某种倾向性。 否则,达不到准确测量回答者的行为和态度的目的
4.问题提法不妥
问卷中的问题提法上应该合情合理,否则也可能会影响到问卷调查的顺利进行。
5.双重含义问题
一个问题只应问一件事情。如果一个问题中同时问了两件或更多的事情,回答者往往会无法回答。
6.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对于封闭式问题,问题和答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必须相互配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应该为这个问题准备好全面而恰当的答案。既不能答非所问,也不能答案不全或答案互相包含。否则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收集资料的目的。
7.答案设计不合理
答案中的毛病主要有:答案不穷尽、不互斥,或不处于同一层次、同一维度。
8.语言中的毛病
设计问卷时,语言通顺、易懂是基本的要求。此外,用语还应该尽量口语化,大众化。否则就会产生各种毛病。
9.其他方面的毛病
在表格设计、封面信及指导语设计、校对检查等方面也常出现一些不妥的地方。
六、问卷法的特点及其运用
1. 问卷法的优点
(1)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2)问卷法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3)问卷法可以避免偏见、减少调查误差;
(4)问卷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2.问卷法的缺点
(1)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
(2)回答率往往难以保证;
(3)不能保证填答问卷的环境和填答的质量。
3.问卷法的运用
(1)在实际社会研究中,问卷法作为一种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常常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的定量分析相联系。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的结合体,是现代社会学定量研究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2)在问卷法的具体运用方面,还应该结合我国的情况,明确它的适用范围。问卷的适用范围还受到调查对象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
第九章 访问法
一、结构式访问
1. 结构式访问的含义
结构式访问又称标准化访问,是一种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这种访问的访问对象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概率抽样。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的,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结构式访问可以采取个别访问和集中访问的方式。
2.结构式访问的优缺点
(1)优点
①访问结果便于量化,可作统计分析;
②能够控制调查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来自被调查者方面的误差,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程度;
③问卷的回收率高,问卷的应答率也高;
④应用范围广泛,可以自由选择调查对象,可以问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并可选择性地对某些特定问题作深入调查;
⑤可以获得有关访问对象的许多非语言信息,并可以根据这些观察资料,分辨被调查者回答的真实程度,对资料或答案的效度与信度进行评估。
(2)缺点
①结构式访问费用高,时间长,因而往往使调查的规模受到限制;
②对于敏感性、尖锐性或有关个人隐私的问题,它的效度较低;
③访问员的态度、素质、经验等对访问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访问员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意见或偏见带到访问过程中,从而使调查结果产生偏差;
④结构式访问常常用于大规模的社会调查,需要访问员数量较多,访问员的质量往往难于保证,而且,众多的访问员之间对问题的理解与处理方式上难以保持一致,从而影响访问的信度;
⑤结构式访问使用统一的问卷和表格进行调查,很难触及到社会生活的深层及其变化过程,难于综合性地多层次地把握问题,使研究流于表面化;
⑥结构式访问不能提供对研究对象在其中生活和行动的生活环境的感觉,又由于严格的标准化程序,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积极性难于发挥。
二、无结构式访问
1. 无结构式访问的含义 无结构式访问又称非标准化访问,是一种半控制或无控制的访问。它事先不预定问卷、表格和提问的标准程序,只给调查者一个题目,由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就这个题目自由交谈,调查对象可以随便地谈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无需顾及调查者的需要,调查者事先虽有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或几个要点,但所提问题是在访问过程中边谈边形成,随时提出的。
2.无结构式访问的优缺点
(1)优点
①弹性大,能充分发挥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积极性;
②访问者能对问题作全面、深入的了解;
③不仅能获得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丰富的社会背景材料,还能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生活与行动于其中的环境的生动的感觉。使得访问者能综合性、多层次、全面地把握问题,从而可以对结构式访问所得到的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生动的解释。
(2)缺点
①比较费时,从而使调查的规模受到很大的限制;
②访问过程是非标准化的,访问的结果难于进行定量分析;
③访问的结果依赖于访问员的素质、经验和技巧,对访问员的要求更高。
3.无结构式访问的分类
(1)重点访问
重点访问又称集中访问,是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重点访问法的重点不是对调查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①重点访问的具体做法
a.选择一定的情境,并把调查对象安排到这一预先设置好的情境中去;
b.对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调查他们在情境当中的主观经验,即个人对情境的认识与解释,这种主观经验即是重点访问的重点所在。研究者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与解释。
②重点访问法的建立基础
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之上的,即透过某种刺激,可使调查对象在情境上产生特殊的反应。研究者从这些反应获得信息,再加以解释。
因此,研究人员需事先对情境本身进行研究,即对这一情境过程的主要因素、模式以及条件结构等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得出关于研究问题的一套假设,并根据这些假设编制出有关访问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访问,搜集有关个人反应经历或特殊情感的资料。
③重点访问的优缺点
a.优点:
第一,在分析特殊经验所引起的态度变迁上,效果较大;
第二,由于这种访问总是以一个预先的假设为基础,因此常常被用于证实以前有关人类情境行为假说的正确程度。
b.缺点:
第一,搜集到的的材料常常是不可比较的,因而分析解释工作难度较大;
第二,这一方法的运用需要高度的技巧与想象力,这也给它的广泛应用带来困难。
(2)深度访问
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等)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
深度访问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3)客观陈述法
客观陈述法又称非引导式访问,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他周围的社会先作一番考察,再客观地陈述出来,即调查者鼓励调查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其优点包括:
①客观陈述法意在避免访问员的主观因素对被访者的影响,使回答者能自由地谈出或流露出其最深层的主观性的思想感情,它可以引出甚至连回答者都不知道或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感情,调查者从调查对象那里获得的不仅是资料,而且还有对资料的某种解释。
②客观陈述法是一种能让被访问者发表意见的方法,一种能使研究者直接接触被访人的信念、价值观或动机一类抽象概念的方法。它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团体的客观事实及访问对象的主观态度。
(4)座谈会
座谈会是一种无结构式集体访问,即将调查对象集中起来进行共同讨论。常被用于验证或调查集体行为与群体关系的倾向,以及心理治疗和企业及组织诊断,另外,典型调查也常采用这种方法。
①座谈会的特点
访谈过程不仅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社会互动过程,也是调查对象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因此,要使座谈会成功,调查者不仅要组织好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互动,而且要组织好调查对象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调查者有更熟练的访谈技巧及组织会议的能力。
②座谈会的方式
a.“头脑风暴法”。即会议主持者不说明会议的明确目的,而只就某一方面的总议题请到会者自由发表意见,会议主持者不发表意见,更不对别人的意见内容提出评论。
b.“反向头脑风暴法”。即会议首先列出某方面的问题,参加者不仅自己发表意见,而且必须针对别人的意见展开批评与评价,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座谈会的优缺点
a.优点:
第一,获得的资料较其它访谈的信息更广泛,而且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核对修正;
第二,节省人力、时间,并较快获得社会状况的有关情况;
第三,由于座谈会常常将调查与研究集于一身,因而会获得一些意外的收获。
b.缺点:
容易产生一种“团体压力”,使个人顺从多数人的意见,而不敢表示异见。
(5)无结构式访问与个案研究
①无结构访问
a.优点:
第一,弹性大,有利于充分发挥调查者和调查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有利于适应千变万化的客观情况,了解原调查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新情况;
第三,能获得结构式访问所无法获得的丰富资料,有利于拓宽和加深对问题的研究。
b.缺点:
第一,对访问员的要求较高,所得的资料难于定量分析;
第二,费时较长,使调查规模受到限制。
②个案研究
a.个案研究的主要特点,即处理问题深入、全面、细致。它是一种从整体上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是从事物的多个方面和整体情况,从各个层次间生动联系以及从历史发展状况把握问题。在社会学中,个案研究的对象从个人扩大到团体、组织、社区。
b.对个案进行分析时,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形式:
第一,描述和解释这个个案,提供有关当前的状况和它不断运行的动力的信息。这种分析可称作列举性分析。它是利用一般规律或规则进行特殊个案的分析,即用一个已知的概括作出一个特殊的分析。
第二,通过对单个个案的分析,发展出经验的概括或理论,不是以个案去发现它作为一个系统的有关的一切,而是把它作为理论建构的经验基础,是用特殊个案发展一般的陈述。
c.个案研究法的主要作用
它能从个案的详细描述与分析中,发现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变量)及其作用,从而导致假设的形成,并找出群体或类型的详细资料。个案研究最大的优点是对于个案的社会背景进行深入全面的把握。
三、访问的程序与技巧
1. 访问的准备
主要工作及注意事项包括:
(1)对于无结构式访问,访问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根据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准备详细的访问提纲,并将其具体化为一系列访谈问题,同时还要充分准备与调查内容有关的各种知识。 对于结构式访谈,访问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弄懂统一设计的问卷及访问手册,了解访问目的、要求、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
(2)为了访问的成功,在准备工作中还要对被访人的社区特征有所了解。这里所说的社区特性包括社区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传统。
(3)确定适当的访谈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初步了解。
(4)拟定实施访问的程序表,对要做的工作与时间进行安排。
(5)准备工具。工具分为两类:
①普通工具,如笔、纸等;
②特殊工具,如调查表格,调查说明书、问卷等,此外还应有调查机关所发的公文、介绍信、证件等。
2.进入访问
“进入访问”是访问的开始,它是由请求及第一批问题组成,目的是实现:回答者产生回答问题的动机;作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1)访问者在接近被访问者时,首先要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说明来访目的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此项研究,请求他的支持与合作。还要告诉被访者,他是如何被选出来的。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与调查对象建立融洽的关系,消除其顾虑,使他们产生参与研究的动机。该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①陌生感,它使双方拘束无言;
②调查对象以各种原因拒绝受访,访问者因此产生怯场或不耐烦情绪;
③由于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地位不平等,产生不自然感。
(2)有了利于调查的气氛后,就可以详细说明要调查的内容,提出第一批问题,但开始切忌提出一些大而复杂的问题。
3.访问的控制
(1)提问控制
①题目转换
访问中,从一个题目突然转换到另一个题目,或被访者的回答偏离原来的主题时,访问员需要适当地进行转换,以保证访问的顺利进行,切忌粗鲁地打断对方谈话。可采取归纳法、提要法、以动作转换话题三种方式。
②对问题的追问
当被访者对问题的回答含糊不清时就要进行追问,以期引导调查对象作更准确更充分的回答。当回答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或回答残缺不全不够完整时,也需要追询。追问一般放在访问后期进行,而且应当尽量采取中立的追问。
追问的方式有两种:
a.正面的方式,即正面指出回答不真实、不具体、不准确,请对方补充回答。
b.侧面的方式,即换一个侧面或换一个角度、一个提法而追问相同的问题。
③合适的发问与插话
调查员要善于捕捉时机,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合适地发问与插话。
④提问的注意事项
a.始终保持中立态度。即应尽力避免倾向性,不允许对回答者的答案进行诱导;
b.把握方向及主题焦点,尽量减少题外话,以便集中注意力讨论重要问题;
c.注意时间上的顺序,特别在研究变迁问题时,事件先后发生的顺序非常重要;
d.使用语言越简单越好,以能达意为原则;
e.根据访问对象特点,灵活掌握问题的提法与口气。
(2)表情与动作控制
访问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情与行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对访问过程的控制。在访问中,访问员应有礼貌、谦虚、诚恳、耐心,在运用表情时要注意防止:
①毫无表情;
②用表情控制人,即访问员要控制自己的表情,使其符合调查对象所谈的情境。
4.结束访问
(1)访谈结束应掌握两个原则:
①适可而止。即访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2小时为宜;
②要把握住结束谈话的时机。
(2)访问者在访问过程中始终应该:
①耐心细致,即使在亲密的态度之中也要采取理智的批判态度;
②不带某种权威的架子,即要以平等的态度访问;
③不要采取忠告或训诫式的态度;
④不和对方进行讨论;
⑤发现以下情况要进行交谈而停止提问:
a.需要帮助对方说话;
b.需要解除交谈对象的恐惧不安;
c.为了正确地把握对方的思考和感情而鼓励对方;
d.失掉谈话的机会或忘了所谈的问题,要回过头去议议等。
5.访问记录
(1)记录的方式
①当场记录
当场记录是边访问边记录,它需征得调查对象的允许。
a.优点是资料完整,不带偏见;
b.缺点是有可能失去由对方的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而且可能因为要详细记录而忘了要点,同时,由于紧张也容易产生错误。
②事后记录
事后记录是在访问之后靠回忆进行记录;
a.优点是可以不破坏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互动,提高对无记名的相信程度;
b.缺点是访问者有时特别注意由于自己偏好而认为最重要的话,而他认为不大重要的话在凭记忆记录时可能根本消失,而且靠记忆记录会失去许多情报。
(2)记录的内容
调查对象的回答与陈述,对调查对象的居住条件、邻居情况的描述。此外,还应将访问中观察到的现象与行动,听到的一些有意义的谚语俗语,以及重要的表情与姿势记录在案,并记上自己对被调查者语言能力,参与调查的态度、情感的评价等。
四、访问员的挑选与训练
1. 访问员的选择
访问员应当具备的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研究主题的性质、社区类型及调查对象的特点所规定的,另一类是任何研究的访问员都应具备的,前者称特殊条件,后者称一般条件。
(1)特殊条件
①性别。
研究表明,男性访问员去访问领导人较宜,对女性的访问则以女性较适宜。在访问生产、政治问题时,以男性访问员为宜,而婚姻、家庭调查则以女访问员较合适。
②年龄。
通常是青年访问青年较好。对于身份较高或影响力较大的领袖、或年龄大的人,宜以年龄较大者为佳。在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亦不宜以年轻人为访问员。
③教育。
在研究复杂问题的时候要相对提高对访问员学历的要求,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经验。
④地区。
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区风俗习惯、语言等差异极大,并且城乡间差异也很大。因此在选择访问员时要充分考虑这点,尽量选择当地的、同民族的人作为访问员。
(2)一般条件
①诚实与精确。
一方面准确地遵守工作细则,另一方面忠于访问的事实,对于访问资料的记录必须十分精确。
②兴趣与能力。
访问员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辨别力、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
③勤奋负责。
④谦虚耐心。
2.访问员的训练
(1)训练访问者的意义
①提高访问员的访问技巧和能力;
②保证访问过程的标准化。
(2)结构式访问访问员的训练方法和一般步骤
①研究指导者作简要介绍。
介绍包括该项研究的目的、意义、整个调查的范围,调查对象的数量及每人的工作量,调查的步骤和每阶段所需时间,付给多少报酬,共需工作多久等等。
②阅读问卷、调查员手册或访问指南及其它与该项研究有关的材料。
先由访问员认真阅读,然后由访问指导者逐条对上述文件进行讲解和提示,使访问员明确每个项目内容,回答类别及如何记录回答,明确访问中每一步工作及其对他们的要求。对于访问员提出的问题,访问指导者要一一给予回答,并与访问员一起对问卷的条款进行讨论。
③举行模拟访问。
可在访问员之间一对一互相访问,也可找个试验点,使每个访问员实际操作一遍。研究指导者应从旁观察与协助,并严格检查访问结果。模拟访问的目的是发现和解决在实际访问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熟悉访问内容与磨练访问技巧。
④集体讨论。
结合模拟访问,全体访问员与访问指导者一起再次逐一复习和讨论问卷的所有问题,并将每一疑问加以解决,并指出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⑤建立监督管理办法。
包括将访问范围和访问对象进行分配、建立相互联络和互相帮助的方式、订出每天工作进展、资料可靠度以及纪律要求、访问备要及工作日记的记法与要求。备要记载与访问技术有关的问题,日记则记录当天的活动,包括生活、思考、新问题,访问心得,挫折及特殊事件等。
五、访问法的特点
1. 访问法的优点
(1)访问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访问者与被访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贯穿调查过程的始终,并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使访问法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相互刺激与互动,还能获得其他调查方法所不能获得的资料。
(2)访问可以获得的资料更丰富,实行起来也更灵活,弹性更大,应用范围更广泛,且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3)访问法可提高调查工作的可靠性,并可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效度和信度的评估,当将两种访问结合使用时,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信度,且可以提高其效度。
(4)访问法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训练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访问法的缺点
(1)由于访问是一个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双方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社会经验、社会地位及思想方式,这些主观因素会导致访问误差。
(2)对于敏感性问题、尖锐问题和隐秘问题,被访问者一般不愿当面回答,或者不作真实回答,这些都会对访问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3)需要指出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经验、情感过程,及许多人的互动资料、心理经验、身体的动作以及场所与速度的变化等社会测量的资料等都不宜或无法用访问法获取。
(4)访问调查的费用较高,费时较长,需要的人力较多,这就限制了它的规模。
第十章 量表与测验法
一、量表概述
1. 量表的概念
(1)量表与维度
维度的概念属于理论范畴。它表示现象的某一层次或某一方面,它在抽象层次上表示从某一角度看待现象时的某种连续统一体,维度与理论分量的概念常常被看作是同义的。 量表和指标都是用来捕获和再现理论维度的经验工具,即对理论维度的一种代表。量表和指标是用在经验层次上对现象的连续统一体的测量。
(2)量表与指标
在社会研究中,量表的概念经常用来表示包括着判断或主观评价的测量。 量表通常是由多项测量内容综合而成的。每一个问题称作一项内容,每一项内容都可看作是经验变量的一个指标(indicator),而一个量表可由两个或更多个指标所构成。
(3)量表和指数(indexes)
指数可由一组指标综合而成。这组指标分别对一个复杂概念的不同部分进行测量,然后对这组指标的数值进行累加或其它运算就可综合为一个指数。 量表与指数的主要区别在于,量表必须由一套问卷问题所构成。指数则可以依据其它的资料(如统计数据、观测记录)来建立。 一般来说,指数是由几个数量指标的运算综合而成的。而量表则由对一组问题的回答“计分”综合而成,它常用于测量人们的态度。
(4)量表的含义
量表相当于一把“尺子”,它的作用在于精确度量一个较抽象的或综合性较强的概念,特别是度量态度和观念(如生育态度、种族偏见、政治倾向)的不同程度或差异。
量表比单一指标或单项问题的测量能获得更多、更真实、更准确的信息,能通过间接的、定量的方式衡量那些难以直接观测、难以客观度量的社会现象。
2.量表的类型
(1)量表根据它的测量内容可分为态度量表、能力量表、智力量表、人格量表等类型。
(2)量表还可以分为调查量表与测验量表。分别用于问卷调查和测验中。
在问卷调查中,使用量表的主要目的是要精确了解总体的状况,量表题目较少,效度不要求很高。而在测验中,通常是要精确观测个人的某一特征(如智力、能力、成绩),分析重点是个人,因此量表设计要严格、精确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这就需要设计大量题目。
二、量表的设计
1. 总加量表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总加量表是利克特量表,利克特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1)总加量表的制作程序:
①根据所要测量的内容或变量收集大量与这一内容有关的问题,然后初步筛选出一组问题(在社会调查研究中,一般为10~30个)作为量表草案。
②确定问题的类别和计分标准。 回答的类别可分为五个等级,七个等级,三个等级或两个等级(“同意”与“不同意”)。
计分标准是按测量维度规定的方向和回答类别来制定,应注意“+”“-”号的区分,即正向提问和负向提问的记分是相反顺序的。一般来说,在一个量表中,正向(“+”)提问和负向(“-”)提问应各占一半。 两级回答可用0、1或1.2记分,五级回答可用0—4或1—5记分。
③试调查。从调查对象中找一些人尝试回答量表草案,以便发现量表设计中有什么问题,是否会引起误解;检查每道题的分辨能力。
分辨能力是指一个题目是否能区别出人们的不同态度或不同程度。
④计算各题目的分辨力,删去分辨力不高的题目,保留分辨力较高的题目(一般为5~20个),组成正式量表。 利克特量表检查分辨力的方式是:将试调查中得分最高的25%的人与得分最低的25%的人进行比较,然后计算出每道题的分辨力。
每题的分辨力系数=得分最高的25%的人在这一题上的平均分-得分最低的25%的人在这一题上的平均分。 分辨力系数越小,说明这一题的分辨力越低,这种题目应当删除。
(2)总加量表的使用
量表在用于问卷调查时,一般是与其他问题一起打印在一份问卷中,然后抽取大量样本进行调查。量表同其他问题项目或调查指标一样,都是反映样本在某一变量上的取值或类别,通过分类汇总,就可以描述样本总体或子总体在某一变量上的分布状态。
(3)利克特量表的优点
①容易设计。
②适用范围比其他量表要广,可以用来测量其他一些量表所不能测量的某些多维度的复杂概念或态度。
③通常情况下,比同样长度的量表具有更高的信度。
④五种答案形式使回答者能够很方便地标出自己的位置。
(4)利克特量表的缺点
相同的态度得分者具有十分不同的态度形态。利克特量表以各项目总加得分代表一个人的赞成程度,它可大致上区分个体间谁的态度高,谁的低,但无法进一步描述他们的态度结构差异。
2.累积量表
累积量表又称格特曼量表。格特曼量表是单维的,即量表自身结构中存在着某种由强变弱或由弱变强的逻辑关系。不像利可特量表那样形成分数相同而态度结构形态不同的现象,它的每一个量表总分,都只有一种特定的回答组合与之对应。
(1)累积量表的形式
①社会调查中常用到的社会距离量表,是累积量表的一个特例。 这一种量表过去一直广泛地用于测量人们对种族群体的态度,现在,它也被用来测量人们对职业、社会阶层、宗教群体等事物的态度。
②鲍格达斯量表,由一组表示不同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陈述组成。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看法对这些陈述表态。表中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关系更近,其强度一个比一个更高。显然,能接受高强度内容的人必定能接受低强度的内容,反之则不然。
鲍格达斯量表测量所得到的结果,既可以用来比较具有不同特征的人们对某一群体的社会距离的大小,也可以用来比较具有相同特征的人们对不同的群体的社会距离的大小。特别是将结果绘成统计图后,更便于进行分析。
(2)累积量表的制作
①研究人员围绕他所希望测量的某一事物或概念编制一组陈述,这些陈述是单维的,即具有某种趋强结构。
②用一个小样本对这些陈述进行检验,接着将检验的结果,按最赞成的回答者到最不赞成的回答者,从上到下排列,并按最赞成的陈述到最不赞成的陈述,从左到右进行排列,然后从中去掉那些不能很好区分最赞成的回答者与最不赞成的回答者的陈述。并按公式:再现系数=1-误差系数/回答总数,计算出再现系数。如再现系数大于或等于0.90,就称该量表是单维度的。每个人的态度得分就是他回答赞成的项目总数。
(3)格特曼量表的优点
用格特曼量表来测量人们对于某一概念或事物的看法或态度,可以直接根据他所同意的陈述的数目即他的量表分数,来决定他对这一概念或事物的赞成程度,这是格特曼量表的最大优点。
(4)格特曼量表的缺点
①对一组陈述具有单维性的假设是有局限性的。
这种单维性往往只是某一部分人的态度模式,一组特定的陈述可能在某一群体中表现出单维模式,却不一定在其他的群体中也表现出这种单维模式。同样,在一个时期中是单维的模式,在另一个时期却不一定还是单维的。
②单维的领域往往难于找到。
3.语义差异量表
(1)语义差异量表的形式
语义差异量表是用一组意义相反的陈述或形容词构成一份评价量表,以用来测量人们对某一特定概念或事物的不同意识和感受。
(2)量表的记分
①计分方法
两种计分方法:一种是将两陈述或两形容词间的七小段横线从一端到另一端分别记1到7分;另一种是分别记为-3,-2,-1,0,+1,+2,+3分。
②注意事项
每一对陈述的记分方向要依据整个量表的方向来决定。设计这种量表时,为了避免产生系统反应误差,要把看上去接近或具有一致性的陈述或形容词有意打乱,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③计算方式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可以按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常见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三种:
a.通过计算各个不同的群体在每一个单独的陈述中的平均分,以用来比较这些群体之间的差别。
b.先将表格中的陈述对按所测的维度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再按上述方法计算出各群体在这些小组的总平均分,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别。
c.将对于不同评价的对象或概念在各陈述对上的评分进行比较。
在不同的学科中,语义差异量表的特点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所用量表常常由成对的形容词构成,而在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常常以成对的陈述构成量表。
三、测验
1. 测验的概念和类型
(1)测验的概念
测验是以间接的方式收集个人的态度、人格结构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资料的方法。
它是一种标准化了的程序,在这个程序里,受测人对一组预先设计好了的刺激作出反应,使得测验者能够以一个数或一组数来描写受测者,并由这个数或一组数推论受测者拥有这个测验所想测量的心理行为的状况。 测验是通过刺激——反应的联结关系将个体内的人格、心理与外在的行为联结起来,从而达到通过对外在行为的观察测量而推论它所联结的内在人格心理特征的目的。
(2)测验的类型
测验按照不同的标准而有不同的分类。目前以心理或生理特征的类型作为分类标准,测验分为能力与成就测验、人格与兴趣测验两大类。
①能力测验
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本质特征是:预见性或潜在的可能性;稳定性和恒常性。
能力测验包括一般智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
a.一般智力测验
智力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测验就是为科学地、客观地测定人的智能而制定出来的测量工具,其测定结果以数量化的形式来表示,这种数量化是按照标准化程序制定的基准进行的。
b.特殊能力测验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如思维能力、智力等,后者是指人在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特殊能力测验是针对需要所进行的测验,包括空间关系测验、机械才能测验、手指手腕灵活性测验、创造测验、音乐能力测验、美术能力测验、视见测验等若干种。
②成就测验
成就是某一时刻一个人在某一工作上的表现状况。成就测验的目的在于测量某个人对某项工作已经知道多少或能够完成某种程度。
能力是指个体的先天素质,是学习某项工作技能的潜在可能性,是一种心理特性;而成就所表述的则是个体后天的学习,是已经习得的某些知识和技能。能力测验多用于预测,而成就测验多用于评价。
成就测验测量内容包括工作知识或见闻、工作技能。
③人格与兴趣测验
人格是个体所具有的各项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目前的人格测验主要测量情绪、动机(或心理需要)、人际行为和态度等四个方面。人格测验分为两类:自陈式测量和投射测量。
自陈测验的主要工具是量表与问卷。自陈测验就是受试者本人对自己个人人格,按量表项目和回答方式、依自己意见逐一予以评价的方式。
人格量表中,一类专为测量人格的单一特质;另一类则同时测量多种特质,例如著名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MMPI)”。
2.测验的程序
测验是一种标准化程序,测验的标准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测验必须经过标准化的程序进行编制;二是使用时必须按标准化的程序使用,即对每一个受试者给予相同的题目、相同的施测条件、相同的计分法。一个标准化的测验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1)测验的编制 在测验目的确定后,就要根据这一目的编制测验草案,编制的程序是: ①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目标。 ②分析测验目标所包含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性,弄清这种过程和特性由哪些因素构成。 ③搜集相关的经验材料。 ④编选测验项目。编选时应考虑的因素有:测验时间、测验项目的数量、测验刺激的形式、计分的方法。 ⑤将编选好的项目进行编排,制成测验草案。编排的一般原则是先按试题类型分类,然后由易到难地进行排列。
(2)试测
测验编定或选定后,需在少数待定群体中进行试测,以检验测验项目是否合格、所需时间多少、难度大小如何等。试测人数一般在500~1000人左右,试测群体应与欲测总体状况相近。
(3)对测验草案进行修正
试测结束后,应根据试测结果对草案中的项目逐一对难度与辨别度等进行分析,不适当的项目进行修正或删除,最后定出正式测验的项目。
(4)正式施测
测验编成后,还要就实施测验的情境、具体步骤、要求与注意事项等制成测验手册,以供使用者遵循。
(5)建立常模
常模即比较的标准,通常将样本的平均得分作为该测验的常模,它可作为判断个体差异的依据和比较的标准。根据施测样本的类型,常模种类亦不相同,最常用的有年龄常模、地区常模和全国性常模等。
(6)对测验进行检验
即用各种手续对该测验的客观性、信度、效度、辨别度等测验应具备的条件进行鉴定,并将结果记录在测验手册中,作为评价该测验的客观材料。
3.测验的功能与应用
社会研究中应用测验更多地是用来进行文化比较与文化变迁研究,它关心的是群体和类别间的差异性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环境原因。
测验作为考察与识别人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测验在劳动人事管理上最重要的用途有:
(1)考试与选择新进的职工;
(2)分配工作岗位与任用;
(3)作为调整工作与职务的参考;
(4)制定培训职工的方案以及考核培训的效果;
(5)作为职工咨询与指导的依据;
(6)作为政治思想工作的参考。
四、社会计量法
1. 社会计量法的一般概念
(1)社会计量法 社会计量法又称社会交往计量,是“评量某一群体、组织中的人际吸引或拒斥关系的工具”,或更进一步说是“用以决定个人在群体与组织中被接受的程度,发现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现存关系,并揭示组织本身的结构特征的工具”。
(2)小整群体研究
一般是从调查群体所有成员的特征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之间的评价)入手。依研究目的与侧重点的不同,小整群体研究可以分为两类:
①着重于分析群体的内部结构,揭示群体成员间相互关系的特征、相互作用的模式等;
②着重于对群体成员(或其中的某些重要成员,如领导者)作出评判或进行考核,这些评判可以包括他们的威望、被其他成员的接受程度、个人的素质与品格、在群体中的作用等。
(3)社会计量法一般是采用问卷收集资料,对群体实施的是整体调查,即群体的所有成员无一例外地都是调查对象。
①在设计问卷时要确定以什么为“准绳”来测量所要了解的人们之间的关系。采用几个准绳来测量一种关系以及对每个问题的回答允许有几个选择,并无一定之规。 准绳的选择关键是要准确反映出所要测量的关系;其次要具体而切实,易于被调查者了解和回答,切忌空泛模糊。
②除了以问题为“准绳”的测量方法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a.量表法,即使用量表,让回答者对群体中每个成员的素质、个性或有关行为作出评判。
b.群体偏好记录法,即直接要求回答者对群体内每个成员表示“喜欢”“不喜欢”或“关心”“不关心”等态度。
c.“猜是谁”技术,即给出一些表述,要求回答者找出群体中最符合这些表述的人。
(4)分析用社会计量法收集到的资料的技术
①描述性分析常采用图示法,即社群图。
图示法可以直观地展示群体内人际关系的亲疏,简单清楚,它一般用于小群体的研究和简单关系的分析。
②矩阵分析法。
它是将群体中成员彼此间的选择分列于由横轴与纵轴交叉而成的方阵图中,它指出了谁选择了谁,选择的顺序与次数,以作进一步解析分析。矩阵的解析技术可用于分析较复杂的和较大的群体,特别是可借助计算机来帮助处理。
③指数分析法。
即根据各种变量就特定的公式编定社会计量指数,指出群体结构的各种特征。
2.社会计量法的程序与方法(以实例说明)
(1)实施
实施的单位是某企业的一个生产小组,小组共有31名成员。本次测量的目的是了解小组内人际关系的情况,以便对小组内三个班次及各项工作的人员重新加以安排。
首先根据这一调查目的拟定一个问题:“各位都知道在本小组内与谁在一起工作最愉快,请您写出三位您最愿意与他在一起工作的人的姓名,并按愿望的程度在名字左侧标上1.2.3。”问题拟好后还要附有一个简单的说明,说明的内容是:①限定团体的范围,在本例中选择的范围仅限于本组中的人。②告诉每位工人,他们的答案将完全保密,不让第三者知道。③请他们在答案上务必写上自己的姓名。 然后将印有问题与说明的纸发给每一个小组成员,请他们回答。
(2)资料整理
答案收上来后,先给每个人编号,如张××为1号,李××为2号等,然后着手整理。整理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社会矩阵法,其二是社群图法。
(3)应用
社会计量法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和行政管理、军事及社区服务等领域,这些应用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
①领导才能的评价与干部选拔。
社会计量法在评价领导能力方面较其它的方法更正确,因此它成为选拔领导的重要依据。
②工作分配。
社会地位与意外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因此,通过社会计量将那些在群体内社会地位低的人甄选出来,重新分配工作,可提高工效、避免意外。
③士气的考察。
社会计量法常用于对群体士气的考察,并由此探寻影响士气的群体结构方面的原因。
④组织诊断和治疗。
诊断是找出群体、组织在结构和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治疗是将社会计量资料作为重组团体、调整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依据之一。
⑤评价。这种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a.从个人所获选择及其社会地位的分析,作为评价职工人际关系及其变化的重要参考;
b.对劳动人事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五、民意测验
民意测验(又称民意调查、舆论调查)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调查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大量样本的问卷调查来精确反映社会舆论或一般民意动向。
1.民意测验的程序和方法
民意测验实际上是一种问卷调查,其调查范围大至全国,小至一个单位或群体。
(1)民意测验的主要步骤
①确定调查课题;
②确定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案;
③设计调查问卷;
④发放和回收问卷;
⑤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民意测验的抽样和问卷设计
①抽样方案的设计
民意测验是以样本的状态来推论总体状况,一般是采用随机抽样。 抽样设计首先要根据调查课题的目的、要求确定研究总体和调查范围,其次是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抽样方法。
②调查问卷的设计
民意测验的问卷一般比较简单,提出的问题较少,这些问题一般是被调查者熟悉和易于回答的。 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这一题目是否有多层含义,如有多层含义就应再从其他角度提出几个问题,以便明确所要了解的问题。
在对人们的意见、态度进行调查时,不可能把各种看法和不同程度区分得很清楚,这就要掌握“适度模糊”的原则,只要能区分出主要的态度、意见,能达到调查目的就可以了。
(3)民意测验的问卷设计不同于一般的问卷设计,它的主要设计要求是:
①提出的问题不能超过40个,回答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在简单的民意调查中还要尽可能减少问题和回答时间。
②提问和回答要尽可能简单明了。一般是采用封闭式回答,选择回答的类别要尽可能少。
③要避免使用难懂的词语。要使一般人能理解提问的内容和含义,针对公众熟悉的或关心的问题提问。
2.民意测验的优缺点
(1)民意测验的主要缺点和局限
①由于民意测验是用简化的方式来了解公众的一般态度,它对不同含义、不同程度的意见、态度都用是或否、赞成或反对这两种答案来概括,因此它很难作出深入的分析和理论解释。
②民意测验只限于询问一些公众熟悉、易于回答的问题,它获得的信息较为表面化、简单化、缺乏深度。
③对于公众不熟悉或缺乏了解的问题,回答的信度和效度有可能较低。
(2)民意测验的主要优点
①能迅速地了解群众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及时反映社会舆论的变化情况;
②调查结果能推论总体的一般状况,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③只需抽取较少比重的样本就能了解总体和全局的情况,相对来说,能节省人力、财力,且简便易行;
④应用领域较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