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故事》
《故事》,本篇导图讲书了故事诸要素,作家和故事艺术,作家在工作,故事设计原理。帮助大家快速梳理文章脉络,主旨大意~
编辑于2023-02-25 20:15:43 广东故事
作家和故事艺术
故事与生活
“个人故事”结构性欠缺,只是对生活片段的呆板刻画,错误地将表象逼真当成生活真实。
“保证商业成功”的剧本是一种结构性过强、复杂化过度、人物设置过多的感官刺激,全然割断了与生活的任何联系。
故事是对生活的比喻
故事诸要素
一、结构图谱
故事设计术语
结构
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
事件
事件意味着变化
故事价值是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此一时到彼一时,由正面/负面转化成负面/正面
故事事件创造出任务生活情境中富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一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并通过冲突来完成
干旱的大地下了一场雨,但这场雨是通过一个人不断斗争而来的
场景
场景是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至少在一个重要程度可以感知的价值层面上,使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境发生转折。
理想的场景既是一个故事事件
检验场景:它是否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
节拍
节拍是动作/反应中一种行为的交替,这些变化的行为通过一个又一个节拍构筑成了场景的转折
互相调侃/互相谩骂、互相威胁、恳求和嘲讽、暴力相加、结束关系
序列
序列是一系列的场景——一般两到五个,每一个场景的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到最后到达顶峰
背景:想得到一份工作(负面)
场景一:紧张的准备聚会,(自疑)然后接到母亲的电话意识到,工作的困难比起家里来一文不值,于是有了信心(自信)
场景二:她因为不知道该给小费所以没有叫到车,从大雨里冲了出去,在大雨里被混混劫了道(死)但她练过空手道,所以胜利了(生)
场景三:她被淋成了落汤鸡,换了一身不合体的衣服,晚宴看起来要完了(失败)。但她索性抛下所有包袱侃侃而谈,反而赢得了上司的青睐(胜利)
幕
幕是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为其顶点,导致价值的重大转折,其冲击力要比所有前置的序列或场景更加强劲
故事
当你在故事的开头来看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然后把它和故事结尾的价值负荷进行比较时,你应该能够看到电影弧光。一大片弧形放射的变化之光把生活从故事开始时一个情境带到故事结束时另一个变化了的情境。这个最后的情境,这一终极变化,必须是绝对而不可逆转的
故事三角
设计情节是指在故事的危险地形上航行,当面临无数岔道时选择正确的航道。情节就是作者对事件的选择以及对其在时间中的设计
大情节、小情节和反情节
故事三角内的形式差异
闭合式结局和开放式结局
外在冲突和内在冲突
单一主人公和多重主人公
主动主人公和被动主人公
主动:在欲望追求中采取行动时,与她周围的人和世界发生直接冲突
被动:表面消极,而在内心追求欲望时,与其自身性格的方方面面发生冲突
线性时间和非线性时间
因果和巧合
连贯现实和非连贯现实
变化和静止
故事设计中的政治学
艺术的历史是一部复兴的历史:传统的偶像被先锋派砸碎,随着时间的推移,先锋派又变成新的传统,到头来又会有一个新的先锋派利用其祖父的武器来攻击这个新的传统
二、结构与背景
背景
故事的背景是四维的——时代、期限、地点和冲突层面
时代
是故事在时间中的位置
期限
是故事在时间中的长度
地点
是故事在空间中的位置
冲突
是故事在人类斗争的层级体系中的位置
人物内心的冲突
人与人
人与社会/机构
人与自然/环境力量
创作限制原理
迈向好故事的第一步就是创造出一个小小的、可知的世界
调查研究
记忆研究
想象研究
事实研究
对背景和人物进行传记的、心理的、物质的、政治的、历史的的研究
故事不是一堆累积的信息串联而成的叙事体,而是一种对事件的设计,将我们引入一个有意味的高潮
创作选择
创作是指在取舍过程中所作出的创造性的选择
三、结构与类型
电影类型
结构和类型的关系
精通类型
创作限制
混合类型
再造类型
持之以恒的天赋
四、结构与人物
人物和人物塑造
人物性格真相在人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便越真实地体现了人物的本性
人物性格揭示
对照或反衬人物塑造来揭示人物性格真相,是所有优秀故事讲述中法中的基本要素
平时玩世不恭,工作时一丝不苟
人物弧光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展现人物内在本性中的弧光或变化,无论变好还是变坏
结构和人物的功能
结构的功能时提供不断加强的压力,把人物逼向越来越困难的两难之境,迫使他们做出越来越艰难的冒险抉择和行动,逐渐揭示出其真实本性,甚至直逼其无意识的自我
人物的功能是给故事带来人物塑造所必须的素质,让选择可以令人信服的表演出来。简言之,一个人物的性格品质要令观众相信,这个人物能够做到而且很有可能会做他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改变了时间设计,那么也就改变了人物;如果你改变了人物的深层性格,也就必须再造结构来表达人物被改变了的性格
高潮与人物
除非你创造了高潮,否则你便没有故事
五、结构与意义
审美情感
理性与非理性的联姻
前提
激发作家创作欲望的灵感
无论激发写作的灵感是什么,都不一定要保留在作品之中
作为修辞的结构
故事讲述的是对真理的创造性论证。
一个故事是一个思想的活证据,完成思想到动作的转换。故事的事件结构是一种手段,你通过它来表达你的思想,并随后将其证明……且绝不采用任何解释性的话语
不能通过人们选择与动作所导致的真实结果来表达人生观,是一种创作失败,无论用上多少精妙言语都无法弥补
伊索寓言
主控思想
主控思想可以用一个句子来表达,描述出生活如何以及为何会从故事开始时的一种存在状况转化为故事结局时的另一种状况
“正义战胜了邪恶,因为正义更加暴力”
组成:价值和原因
价值
具有正面或负面负荷的首要价值,它作为故事最后动作的结果来到人物的世界或生活中
原因
主人公的生活或世界之所以转化为最后正面或负面价值的首要因素
意义和创造过程
作为这一高潮动作的结果,有什么正负价值,被带到了主人公的世界?
这一价值被带到她的世界的主要原因/动力或手段是什么?
思想和反思想
故事进展通过在故事中押上台面的各种价值的正面负荷和负面负荷之间的动态移动而构建起来
你必须在开始和结尾之间建立起一座故事之桥,一个可以从前提一直跨越到主控思想的事件进展。这些事件回响着一个主题的两种互相矛盾的声音。在一个序列接着一个序列,且常常细化到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的设计中,正面思想及其负面的反思想一直都在争论,你来我往,创造出一个戏剧化的辩证论战
说教倾向
证明你观点的论据并不在于你能多么强硬地断言你的主控思想,而在于它将如何战胜你为它不熟的各种强大的对抗力量
理想主义者、悲观主义者和反讽主义者
理想主义
悲观主义
反讽主义
正面反讽
对当代价值——成功/财富、名誉、性、权力的过分追求——将会摧毁你,但你只要能及时看清这一真理并抛弃你的执着,便能使自己得到救赎
负面反讽
如果你一味地痴迷于你的执着,你无情的追求将会满足你的欲望,然后毁灭你自己
意义与社会
故事设计原理
一、故事材质
主人公
主人公是一个具有意志力的人物
主人公必须具有自觉的欲望
还可以有一个自相矛盾的不自觉地欲望
她有能力令人信服地追求其欲望对象
她必须至少有一次机会达成欲望
她有意志和能力追求其自觉/不自觉的欲望,一直到背景和类型所确立的人类极限
她必须有移情作用(像我/共通的人性),同情(很可爱,可以做朋友)则可有可无
观众纽带
当我们认同一位主人公及其生活欲望时,事实上是在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欲望喝彩
第一步
在故事的任何时候,人都会采取从他自己的主观视角来看最小的保守行动
人物在一瞬间采取行动,期望她的世界做出一个有益的反应,但其行动的效果却是引发了各种对抗力量。人物的世界所作出的反应要么与他的期望大相径庭,要么比他期望的反应更为强烈,要么二者兼有
人物的世界
冲突的三个层面:内心/人际/人外(社会、环境)
鸿沟
故事产生于主观领域和客观领域的交接之地
她想这样做达到自己的目的,但现实没能让她成功
关于风险
如果主人公得不到她想要的东西,会发生在她身上最坏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主人公失败,生活将会回到正常状态”,这个故事不值得讲述
人物欲望的价值尺度与为她达成欲望而愿意承担的风险成正比;价值越大,风险便越大
进展过程中的鸿沟
从最深层的意义上而言,表面的原因和最终的结果之间的这一断裂,编制者人类精神和客观世界的交接点。一边是我们主观相信的世界,而另一边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从里面写到外面
“如果我是她,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做?”
鸿沟内的创造
发生于谁、为什么发生、怎样发生
故事的材质和能量
鸿沟
二、激励事件
故事的世界
我的人物靠什么为生?
我的世界政治(权力关系)是什么?
我的世界仪式是什么?
我的世界价值观是什么?
我的角色设计是什么?
作者资格
可信性
激励事件
是一件动态的、充分发展了的事件
必须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
偶尔需要两个事件:伏笔和分晓
主人公必须对激励事件作出反应
故事脊椎
主人公为恢复生活平衡所表现出的深层欲望和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它是第一位的统一力量,将故事的所有其他要素融为一体
求索
一路上她必须与各种(内心的、个人的、个人外的)对抗力量抗衡,也许能也许不能达成欲望
激励事件的设计
巧合
决定
激励事件的定位
讲述过程的前四分之一时段内发生
也可适当加一个次情节
激励事件的质量
集中于功能
能否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
能否激起主人公恢复平衡的欲望?
能否在心中激发那一自觉的欲望,令其求索?
激励事件的创造
可能发生在主人公身上最坏的事情是什么?这一事件如何才能最终成为可能发生在主人公身上最好的事情?
三、幕设计
进展纠葛
不归点
故事绝不能退隐于轻量级性质或力度的行动,必须循序渐进地朝着观众无从想象出更好替代的一个最后行动向前运行
冲突法则
纠葛型和复杂型
纠葛型:只发生与一个层面的冲突
内心冲突:意识流
个人冲突:肥皂剧
个人外冲突:动作/探险、闹剧
复杂型:发生在所有三个层面的冲突
幕设计
幕节奏
次情节和多情节
次情节可以用于与主情节的主控思想构成矛盾
恩爱情侣与不恩爱情侣
次情节可以用于与主情节的主控思想构成回响,从而以同一主题的多种变异来丰富影片
都是表现爱情,但有的甜美,有的嬉闹,有的崇高
当主情节的激励事件必须推迟时,则可能需要一个伏笔式次情节来开始故事的讲述
次情节可以用于为主情节制造纠葛
利用次情节做一个额外的对抗力量源
四、场景设计
转折点
效果
惊奇
增加好奇心
见识
新方向
自我表达问题
讲故事是许诺:如果你注意听我讲,我就带给你惊奇
其次才是话语
伏笔和分晓
伏笔
将知识一层一层铺好
分晓
将铺设的知识传达给观众以闭合鸿沟
情感转变
首先,我们必须移情于人物
其次,我们必须知道人物想要什么,并希望她得到她想要的东西
第三,我们必须明白人物生活中,押上台面的价值
选择的性质
善恶是非之间的选择根本不是什么选择……人类的行动只能是驱善而从是,只不过是根绝自己所相信或推断出的善恶是非标准来行动而已
真正的抉择是两难之择
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
两个都要,但环境迫使她二选一
两恶取其轻
两个都不要,但还是要二选一
对立两方的冲突不是两难之境,而是正面和负面的摇摆
为了构建和创造真正的选择,我们必须勾勒一个三角的框架
abc之间的三种可能关系:正面/负面/中性
主人公在其他两方面进行抉择
五、场景分析
文本和潜文本
文本:人物说和做的一切事情
潜文本:一个与文本恰成对照或构成矛盾的内在生活
场景分析技巧
1、确定冲突
谁驱动场景?
为了……
什么对抗力量在阻挡这一欲望?
对抗力量想要什么?
为了不做那个……
2、标注开篇价值
什么价值
正面还是负面
3、将场景分解为节拍
节拍是人物动作/反应的一种交流
4、标注结尾价值并比较开篇价值
5、审察节拍并定位转折点
六、布局谋篇
对场景进行整合和连接
统一性和多样性
激励事件和故事高潮之间有一把因果关系之锁
进度
紧张与松弛交替
节奏和速度
表现进展过程
社会进展
扩大人物动作对社会的影响范围
个人进展
将动作深深楔入人物的私人关系和内心生活之中
象征升华
将故事意象的象征负荷从个别发展为普遍,从具体发展为原始模型
反讽升华
以反讽方式转折进展过程
语言反讽见于话语本身及其意义之间的分歧
故事反讽表现在故事能量的主要源泉——动作和结果之间
表现在真理和情感的主要源泉——外表和现实之间
例子
* 1、他终于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东西……但是已经太晚,他不可能拥有它 * 2、他被推到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远的地方……结果却发现事实上他已经被引导到他的目标 * 3、他抛弃了他事后才发现的对他的幸福不可缺少的东西 * 4、为了达到某一目标,他不知不觉地采取了一些背道而驰的步骤 * 5、他采取行动想要毁灭某一事物,结果却适得其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6、她得到了某种她坚信会给她带来厄运的东西,想方设法要摆脱它……结果发现那是一份厚礼
过渡原理
两个场景中共有的东西或两个场景中互成反对的东西
七、危机、高潮和结局
危机
危险和机会,也就是一个决定,可能会带来两个方面
高潮中的危机
高潮的定位
危机的设计
必须是一个有意而为的静态时刻
高潮
观众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满足
结局
作家在工作
一、反面人物塑造原理
主人公及其故事的智慧魅力和情感魅力,必须与对抗力量相适应
将故事和人物带到线索的终点:
价值
正义
爱
* 真理 * 意识(完全清醒明白) * 财富 * 交流 * 成功 * 智慧 * 自由 * 英勇 * 忠诚 * 成熟 * 被认可的自然性行为
相反价值:
非正义
冷漠
* 善意谎言/半真半假 * 无意识 * 中产阶级 * 疏远 * 妥协 * 无知 * 限制 * 畏惧 * 离心 * 幼稚 * 不被认可的自然(婚外情)/不自然的被认可(婚前性)
矛盾价值
不公平
恨
* 谎言 * 死亡 * 贫穷且忍受着贫穷的痛苦 * 隔绝 * 失败 * 矛盾 * 奴役 * 怯懦 * 背叛 * 不成熟 * 不自然/不被认可
负面之负面
专制
自恨/以爱为面具的恨
* 自欺 * 天谴 * 富有但忍受着贫穷的痛苦 * 疯狂 * 出卖 * 貌似聪明的愚蠢 * 貌似自由的奴役 * 貌似英勇的怯懦 * 自我背叛 * 貌似成熟的不成熟 * 怪诞变态/令人憎恶
二、解说
展示,不要告诉
使用幕后故事
转折场景的方法
动作
揭示
人物以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作者可以在危机时刻来披露这些事件,以此创造转折点。
闪回
梦境序列
蒙太奇
画外音
三、问题和解决方法
兴趣问题
神秘(观众知道的比人物少)
闭合神秘
是谁干的?
开放神秘
原来是她,怎么抓到她?
悬念
观众和人物知道一样的信息
反讽
观众知道的比人物多
观众会深入探寻人物生活中起作用的动机和因果力量
惊奇问题
巧合问题
尽早引入巧合,给予它充分的时间来构建意义
不要用巧合转折一个结局
喜剧问题
当我们拨开喜剧那愤世嫉俗的讥诮面纱时,看到的是一个饱受挫折的理想主义者
喜剧设计
主观视角问题
场景内的主观视点
故事中的主观视点
改编问题
戏剧腔问题
漏洞问题
四、人物
心灵虫
人物不是真人
人物是三维的
人物设计
a导致了他的悲伤
b引出了他的机智
c激发了他的勇气
喜剧人物
五、文本
对白
对白应该简约
对白必须具有方向。将场景中的节拍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转折
对白具有目的,使场景围绕其转折点构建并形成弧光
描写
使用精准的名词和动词
形象系统
片名
六、作家的创造方法
由外到里
由里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