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临床医学之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知识梳理,本图包括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细菌的新陈代谢、细菌的人工培养等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细菌的化学组成
主要成分 水(75%-90%)
普通成分 水、蛋白质、无机盐、糖类、脂类、核酸
特殊成分 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
细菌的物理性状
光学性质
表面积
带电现象
半透性
渗透压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细菌的营养类型
自养菌
异养菌
细菌的营养物质及生长繁殖的条件
营养物质
水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氢离子浓度(pH值)
多数病原菌最适pH值范围为7.2~7.6(弱酸性环境)
嗜酸性细菌最适生长pH低至3.0,高达10.5
个别细菌pH值8.4~9.2(碱性环境) 霍乱弧菌
pH值6.5~6.8(酸性环境) 结核分枝杆菌
温度
细菌细胞生长温度为–7~90℃
嗜冷菌
嗜温菌
嗜热菌
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
气体
专性需氧菌
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
微需氧菌
低氧压环境下(5%~6%)生长最好
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兼性厌氧菌
有/无氧环境都能生长,有氧时较好
病原菌
专性厌氧菌
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
破伤风梭菌,脆弱类杆菌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细菌分裂数量增倍所需的时间称为代时
细菌的种类决定细菌的代时,同时又受环境条件影响
细菌代时一般为20~30min
个别细菌较慢(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20h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迟缓期 适应阶段 分泌蛋白质和酶类
对数期 生>死 研究生物最佳时期
稳定期 生=死 代谢产物积累,外毒素抗生素芽孢产生
衰亡期 生<死
细菌的新陈代谢
特点
代谢活跃
代谢类型多样化
分解代谢产物
糖的分解代谢产物
有机酸
醇类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产物
二肽
氨基酸
合成代谢产物
与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
热原质 热原质>内毒素=脂多糖(LPS)
毒素
内毒素
外毒素
侵袭性酶 能损伤机体组织
与治疗有关的代谢产物
抗生素
维生素
与鉴别细菌有关的代谢产物
色素
脂溶性色素
水溶性色素
细菌素
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的培养方法
病原菌的人工培养通常采用35~37℃, 培养时间一般为18~24h
培养基(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pH值7.2~7.6,灭菌使用
按其营养成分和用途不同分类
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状的不同分类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菌膜生长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
黏液型菌落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有鞭毛
可自由游动,向穿刺线周围扩散
无鞭毛
沿穿刺线呈明显的线状生长
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细菌的鉴定与研究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物制品的制备
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