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食品化学水分
食品化学水分的思维导图,包含了水分活度与食品的稳定性、冰在食品稳定性中的作用、分子流动性(Mm)与食品稳定性、水分活度等内容,适合考前复习。
《谏太宗十思疏》全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然后提醒太宗,守成之君易失人心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2010,内容有值班、巡查、检测、维修、保养、建档,快来看看吧!
《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水分
水和冰的物理特性
水分子
极性分子,两个杂化轨道与两个氢原子结合形成两个σ键
水分子的缔合作用
结合方式
分子内:共价键
分子外:氢键
缔合数
固态:4
液态:大于4
气态:0
冰和水的结构
水的密度在3.98℃时最高
液态水结构不稳定,水分子具有低粘度
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
水与非水成分的相互作用
水与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
净结构的破坏作用(比纯水流动性强)
电场强度较弱的负离子和离子半径大的正离子(、、、、、、、、、)
净结构的形成作用(比纯水流动性弱)
电场强度较强的负离子和离子半径小的正离子(、、、、、、、、)
水与具有氢键结合能力的中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生物大分子之间可形成由几个水分子构成的水桥
水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疏水水合作用(对于水)
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之间氢键键合增强
疏水相互作用(对于油)
使疏水基团与水的接触面积减小
笼形水合物(分子量较小)
水通过氢键键合将非极性物质留住
蛋白质的疏水相互作用 (蛋白质非极性基团暴露在水中)
引起蛋白质的折叠
水与双亲分子的相互作用
同时存在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
食品中水分存在状态
结合水
化合水
结合最牢固,构成非水物质的水 (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邻近水
非水成分中亲水基团周围的第一层水 (单分子层水)
多层水
第一层的剩余位置和外层的几个水层
结合非常牢固
自由水
滞化水
被组织中显微或亚显微结构及膜所阻流的水
毛细管水
由于毛细管的物理限制所滞留的水
自由流动水
动物血浆、植物导管和细胞内液泡中的水
可溶解溶质、可结冰、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能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区别
结合水缔合强度大
结合水冰点比自由水低得多
结合水不能作为溶剂
结合水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水分活度
定义
水与各种非水组分缔合的强度(0<<1,=,水含量一定时,T↑,↑)
含水体系中水分蒸汽压和相同温度下纯水蒸汽压之比
与温度的关系
冰点以上,成分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冰点以下,与成分无关,只取决于温度
不能根据冰点以下温度预测冰点以上温度的
冰点以上或以下温度时,就食品稳定而言,的意义不同
水分吸着等温线(MSI)
制作方法
回吸法
解吸法
解吸线位于回吸线上方
恒温条件下,食品的含水量与的关系曲线
区间
Ⅰ
0~0.25;化合水
Ⅱ
0.25~0.8;多层水
Ⅲ
0.8~0.99;自由水
滞后现象
原因
解吸过程中, 部分水分与非水成分结合紧密无法放出水分
不规则形状产生毛细管现象的部位,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不同的蒸汽压
再吸水时无法紧密结合水,回吸相同的水分含量时处于较高的
温度、解吸的速度和程度及视频类型都影响滞后环的形状
发生
高糖高果胶(<0.65)
滞后现象明显
高淀粉食品
存在大的滞后环(=0.70时最严重)
高蛋白食品(<0.85)
存在滞后现象,但不严重
形状
大多数食品
S形
含大量糖和其他可溶性小分子的提取物及多聚物含量不高的
J形
MSI与温度的关系
水分含量一定,T↑,↑
一定时,T上,水分含量↓
分子流动性(Mm)与食品稳定性
分子流动性
视频贮藏期间的稳定性和加工性能有关的分子运动形式
因素
碰撞频率
碰撞时发生化学反应所必需的能量Ea
扩散系数D
分子受限
无定形
玻璃态
橡胶态
玻璃化温度(Tg)
当食品处于玻璃态(或无定形态)时,其中的分子处于受限制状态,Mm几乎为0
状态图
描述不同含水量的食品在不同温度下所处的物理状态,在恒压下以溶质含量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作出的二元体系状态图
和Mm方法研究食品稳定性的比较
在估计不含冰的食品中非扩散限制化学反应速率及微生物生长方面,应用来判断视频的稳定性效果较好
在估计扩散限制的性质,如冷冻食品的理化性质,冷冻干燥的最佳条件和包括结晶作用、凝胶作用和淀粉老化等物理变化时,应用Mm的方法较为有效,此时,方法在预测冷冻食品物理或化学性质上是无用的
冰在食品稳定性中的作用
冷冻是保藏大多数食品最理想的方法,其作用主要在于低温
食品中非水组分的浓度将比冷冻前变大产生“浓缩效应”
体积比结冰前增加9%
不利后果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降低温度使反应变得非常缓慢
产生浓缩效应加快反应速率
采取速冻、添加抗冷冻剂等方法降低食品在冻结的不利影响,更有利于冻结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和品质。
水分活度与食品的稳定性
比水分更好的反应食品的稳定性
与微生物生长有密切关系
与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诸多化学反应、酶促反应及质构变化有关
比水分含量更清楚的表示水分在不同区域的异动情况
单分子层水的所对应的水分含量时干燥视频的最佳要求
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
<0.5时,任何微生物不能生长
与化学及酶促反应关系
与脂质氧化的关系
0<<0.35
氧化速度逐渐下降
0.35<
氧化速度增加
与美拉德褐变的关系(0.3<<0.7)
较低时,水分子间缔合和水与溶质间的氢键作用,限制了反应的进行
↑,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移动,褐变↑至最高点
继续↑,反应物被稀释,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