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总论
是系统解剖学第一章运动系统的总论概括,可用作后续思维导图的目录
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本章讲解了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药理学—拟胆碱药与抗胆碱酯酶药、胆碱酯酶复活药,本章梳理了拟胆碱药与抗胆碱酯酶药、胆碱酯酶复活药三大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结合景晴老师授课内容,同时标注重点内容,可用于考试参考。
药理学-抗菌药总论,本章介绍了抗菌药的特性、不同类别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耐药菌出现的原因、联合用药原则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运动系统总论
骨学
分类
长骨—分布于四肢,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两端膨大称骺(骺软骨成年后骨化)
短骨—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如腕骨、跗骨
扁骨—呈板状,可保护脏器,如颅盖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与外界相通的腔洞→含气骨,如上颌骨;籽骨→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起减少摩擦和改变肌肉牵拉方向的作用,人体最大的籽骨是 髌骨
表面形态——骨面突起、凹陷、骨的空腔、膨大~
构造
骨质
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抗压抗扭曲性强,分布于骨表面;骨松质→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配布于骨内部 扁骨的骨密质→表层,称内板(薄而脆)与外板(厚而坚韧),∴颅盖骨骨折常见于内板,骨松质分布于中间→板障;短骨和长骨的骨骺外周是薄层的骨密质
骨膜
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位于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可促进骨生长
骨髓
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
红骨髓—有造血和免疫功能,胎儿和幼儿(5岁前)的骨髓均为红骨髓,椎骨、髂骨、肋骨、胸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骺内终生存在红骨髓
黄骨髓—(5岁后,)长骨骨干内,脂肪组织,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能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化学成分
幼儿:有机质:无机质=1:1,成年人:有机质:无机质=3:7,老年人无机质占比更多,易骨折
关节学
直接连结
纤维连结——1.韧带连结,连接两骨的纤维结缔组织呈条索状或膜板状 eg:椎骨间的棘间韧带、前臂骨间膜;2.缝,两骨间借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相连,eg:颅的矢状缝和冠状缝,若骨化→骨性结合
软骨连结——1.透明软骨结合,多见于幼年,随年龄增长骨化成骨性结合;2.纤维软骨联合,椎骨骨体之间的椎间盘,耻骨联合
骨性结合——骨组织连结,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eg:骶椎椎骨间的骨性结合以及髂、耻、坐骨间在髋臼处的骨性结合。
间接连结
又称关节或滑膜关节,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基本构造
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
关节囊——纤维结缔组织膜构成的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膜,厚而坚韧,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内层为·滑膜,表面的小突起→滑膜绒毛。滑膜富含血管网,能产生滑液,为关节腔内提供了液态环境,增加润滑,也有利于新陈代谢
关节腔——含少量滑液,呈负压
辅助结构
韧带——有加强关节的稳固或限制其过度运动的作用,有关节囊囊外韧带、囊内韧带
关节盘和关节唇——纤维软骨,有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半月板;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
滑膜襞和滑膜囊——滑膜襞→增大滑膜面积,有利于滑液的分泌与吸收。滑膜囊可减少肌肉活动时与骨面之间的摩擦
关节的运动——移动、屈和伸、收和展、旋转、环转,
肌学
心肌——心壁的主要组成部分
平滑肌——主要分布·于内脏的中空性器官及血管壁
不直接受人意志支配
骨骼肌
又“随意肌”,多数附着在骨骼上,主要存在于躯干和四肢,受人的意识支配
分为:肌腹,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 肌腱,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功能
按外形分类:长肌、短肌(多见于躯干深层)、扁肌(除运动外,还兼有保护内脏的功能,多见于腹胸壁,其腱性部分呈薄膜状,称腱膜)、轮匝肌等
拮抗肌:作用上相互对抗的肌或肌群称为拮抗肌; 协同肌:位于关节运动轴同侧并具有相同作用的两块或多块肌肉,称为协同肌
辅助装置
作用:保持肌的位置、保护和协调肌活动
浅筋膜,又“皮下组织、皮下筋膜、皮下脂肪”,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深筋膜,又”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可形成肌间隔、筋膜鞘、支持带(对肌腱有支持和约束作用),某些部位可供肌附着
滑膜囊——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内有滑液,位于肌与肌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
腱鞘——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
籽骨——某些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可以减少肌腱与骨面的摩擦并改变骨骼肌的牵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