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望形
这是一篇关于望形的知识梳理。望形的概念是:通过观察患者形体的强弱,胖瘦及体型特点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又称“望形体”
阴阳的概念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对自身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特别是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最大的太阳出没、月亮变化等明暗交替的天象观察,由此形成阴阳最初含义,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阴阳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有“阳日”“晦月”等字样。在甲骨文中,阴阳所指为日、月。《说文解字》说:“阴,暗也。”“阳,高明也。”朝向日光、月亮者为阳;背向日光、晦暗者为阴。随着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不断扩展,阴阳的含义逐渐引申,如天地、上下、明暗、寒热、动静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望形
基本概念
概念——通过观察患者形体的强弱,胖瘦及体型特点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又称“望形体”
必先度其形之胖瘦,以调其气之虚实
原理及意义
原理
脉(心),筋(肝),肉(脾),皮(肺),骨(肾)是构成躯体身形的五种基本要素,称为“五体”
五体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心合脉,肝合筋。脾合肌肉,肺合皮毛,肾合骨
五体依赖五脏精气充养,五脏精气的盛衰合功能强弱可通过五体体现于外
意义
一般內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
观察患者形体强弱,胖瘦等特点,了解内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体质特征等,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内容
形体强弱
体强
概念——身体强壮
表现——骨骼强壮,胸廓宽厚,肌肉厚实,皮肤润泽,筋强力壮等,为形气有余
意义——说明气血旺盛,脏腑坚实,抗病力强,不易患病,若患病后恢复能力强,预后较好
体弱
概念——身体衰弱
表现——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消瘦,皮肤干枯,筋弱无力等,为形气不足
意义——说明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脏腑脆弱,抗病力弱,易于患病,若患病后恢复能力弱,预后较差
形体胖瘦
肥胖
体型特征——“肉盛于骨”,脂肪偏多,多集中于肩颈,背部,腹部等
表现——头圆,颈短粗,肩宽平,胸厚短圆,大腹便便等
胖而能食——形气有余
肥而食少——形盛气虚
病因——多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等
肥胖之人由于形盛气虚,常多痰湿积聚,即所谓“肥人多痰湿”
消瘦
体型特征——肌肉消瘦,严重者形瘦骨立,大肉尽脱,毛发枯槁,称为“形脱”
表现——头颈细长,肩狭窄,胸狭平坦,腹部瘦瘪,体形瘦长
形瘦食多——中焦火炽
形瘦食少——中气虚弱——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或病气消耗等所致
消瘦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虚内热
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者——脏腑精气衰竭
形瘦之人——多气火有余,阴虚居多,即所谓“瘦人多虚火”
观察形体胖瘦时,应注意与精神状态,食欲食量等结合,尤其注意将形与气两者综合判断
凡人之大体为形,形之所充者气。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
主夭——精气充于形体之中,形体胖而精气不足,少气乏力者,抗病力弱
主寿——形体虽瘦而精力充沛,神旺有力者,抗病力强
形体体质
体质
概念——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适应自然,社会环境的人体个性特征
不同体质的人患病后的转归不同
代表阴阳气血等的禀赋特点
体质的分类
《黄帝内经》——“五形人”(五行),“五态人”(阴阳),“阴阳二十五人”
阴脏人
多阳虚阴盛
体形——矮胖,头圆颈短粗,肩宽胸厚,身体姿态多后仰,平时喜热恶凉
特点——阳气较弱而阴气偏盛,患病易从阴化寒,多寒湿痰浊内停
阴脏者阳必虚,则虚者多寒故也
阴脏所感之病,阴者居多
阳脏人
多阴虚阳盛
体形——瘦长,头长颈细长,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屈,平时喜凉恶热
特点——阴气较亏而阳气偏旺,患者易从阳化热,导致伤津耗阴
阳脏者阴必虚,阴虚者多火
阳脏所感之病,阳者居多
平脏人(阴阳平和之人)
体形——适中
特点——阴阳平衡,气血调匀,在平时无寒热喜恶之偏,是大多数人的体质类型
平脏之人,或寒饮或热食,俱不妨事。即大便一日一度,不坚不溏。若患病,若系热者不宜过凉,系寒者不宜过热。至于补剂,亦当阴阳平补
五体在疾病过程中由轻到重的病理变化: 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减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