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筋伤学
骨伤科常见病证。筋是人体组织的名称,《内经》说:“诸筋者,皆属于节”。中医中筋的含义较广,包括骨关节周围的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滑液囊、韧带、腱鞘、血管、周围神经、椎间盘纤维环、关节软骨等。隋代《诸病源候论》指出外伤可以伤筋,最严重的是筋绝,即筋断,导致“不得屈伸”的后果。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并以此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 本图梳理了各部分康复评定的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内外科疾病康复之风湿性疾病康复的思维导图,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AS)两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中医筋伤学
分类
古代:筋断、筋走,筋强,筋粗,筋结,筋缩,筋痿,筋柔
现代
损伤性质:急性、慢性
受伤时间长短:新鲜性、陈旧性
受伤的方式:扭伤、挫伤、碾压伤、切割伤
病理:筋伤血瘀、筋出槽(筋位异常)、筋撕裂伤、筋断裂伤、骨错缝
按损伤后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是否收到破坏:开放性、闭合性
损伤部位:颈项部、腰骶部、肩部、肘部等
受伤程度:轻度、重度
病因
外因
外力伤害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外感六淫
邪毒感染
内因: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构、职业、先天因素
不内外因:辩证求因、审因论治
病机
气血病机
津液病机
脏腑病机
与肝、肾:”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
与脾、胃:脾主肌肉、四肢、主运化,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六脏之大源
与心、肺
经络病机
筋骨、关节病机
诊断
检查方法
望诊→望全身,局部,舌
闻→声音,嗅气味
问诊→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
切诊→脉诊,切诊
辩证方法
四诊合参
筋骨辩证
筋伤的并发症
早期
骨折
关节脱位
神经损伤
神经松解/松动,修复神经药物药物
营养
①全身营养状态↑→饮食→高蛋白
②营养神经药物:①维生素B12②甲钴胺③谷维素
血管损伤
晚期
肌肉萎缩→气血瘀阻、血液循环障碍→萎缩→制动→肌容量↓→萎缩
关节强直
骨质疏松
组织粘连
组织增生肥厚与管腔狭窄
组织钙化、骨化和骨质增生
筋伤的治疗
治疗原则:筋骨并重、内外兼顾、急慢有别、防治结合
手法治疗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整复筋位,纠正错缝
舒筋通络,解除痉挛
温养筋脉,祛风散寒
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防止废痿,促进修复
固定疗法
外固定:绷带固定,夹缚,石膏,牵引,支架固定
内固定:钢板,螺钉,三翼钉,髓内针,钢丝固定
练功疗法
药物治疗
内治法
初期治法:筋伤初期(伤后2~3w)→以通为主
攻下逐瘀法
行气活血法
清热凉血法
中期治法:筋伤中期(伤后3~6w)→以和为主
合营止痛法
理伤续筋法
后期治法:筋伤后期(筋伤6w以后)→以补为主
补气养血法
补益肝肾法
补益脾胃法
温经通络法
外治法:敷贴膏药(药粉和基质混合而成,基质→饴糖、医用凡士林、油脂等)
针刺疗法:以痛为腧,循经取穴,筋会阳陵泉,随正配穴
针刀疗法
四步进针刀操作方法: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
中医筋伤学:是采用传统医疗手段,结合现代医疗工具来研究筋的生理,以及筋伤的病因病机、辩证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