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经过一对、一对、一对的几重“二谛”,把我们从凡夫境界一步步地解构,让我们趣向圣者的智慧。我们建立起第一重二谛,就是有一个第一重的“世俗谛”和“胜义谛”。
就是经过一对、一对、一对的几重“二谛”,把我们从凡夫境界一步步地解构,让我们趣向圣者的智慧
就是经过一对、一对、一对的几重“二谛”,把我们从凡夫境界一步步地解构,让我们趣向圣者的智慧
建立第二重二谛的时候你会发现,第一重二谛的“胜义谛”其实就会成为第二重二谛的“世俗谛”。在构建第三重二谛的时候,第二重二谛的“胜义谛”,就会成为第三重二谛的“世俗谛”。所以重重“二谛”是环环相扣,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把我们从凡夫的境界引向智者的境界。
构建几重“二谛”是相对合理的呢?《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四卷里边有“四俗一真”。玄奘大师揉译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论典叫《成唯识论》第九卷有“四重胜义”
中国佛教里有一个三论宗(最试图来传达般若经真实法义的宗派),三论就是依据三部论典而建立的宗派,这三部论典就是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龙树的弟子提婆的《百论》。吉藏大师讲二谛的时候,他把二谛构建成四重二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