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典常谈》阅读小记2
《经典常谈》阅读小记2的思维导图,内容有 仓颉造字说、识字教育,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编辑于2023-03-18 13:11:19 江苏省《说文解字》第一
仓颉造字说
时代背景
战国末期,出于文字统一的需要,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为统一文字做预备。
发展
《荀子·解蔽篇》“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专一的意思)也”。
此时,“仓颉造字说”尚未凝成定型
近人观点:“仓颉”音近“商契(商民族的祖宗)”,暗示文字起源于夏商之间。
“仓颉造字说”大概凝定于汉初,彼时并未定出他是哪一代的人。《说文·序》称,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此是后人加添的枝叶。
识字教育
秦以前
字体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
秦统一六国后
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便多了。
识字书籍
《史籀篇》:相传为最古的字书,是周宣王的太史籀作的,已佚
李斯作《仓颉篇》七章
赵高作《爰历篇》六章
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
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字的需要,字体以当时通用的小篆为准,所选的字,大部分还是出自于《史籀篇》。汉初,教书先生将这三篇合为一书,单称为《仓颉篇》。
西汉时字书存留史游的《急就篇》,不分章而分部,前半三字一句,后半七字一句,两句一韵;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与后世“日用杂字”相似,按事类收字——所谓分章或分部,都据事类而言。
《急就篇》是通俗的字书,所收约三千三百字,1.供教授学童用;2.供民众检阅用。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划时代的字书,共计九千字,除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指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
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
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不同于秦代及西汉的字书
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帮助我们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
价值: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古文字
甲骨文
又称卜辞,是盘庚以后的商代文字。甲骨文是“契”的。
金文
铜器的铭文,铜器中钟鼎最是重器,所以又称钟鼎文。用于记事,多为两周的文字,是“铸”的
还有《说文》中所谓“古文”,还有籀文
造字与用字(“六书”)
象形
象形字本于图画。初民常以画记名,以画记事;这便是象形字的源头。“文”是“错画”的意思,“文”本于“名”,如先有“日”名,才会有“日”这个“文”,“名”就是“文”的声音。
如:日、月
指事
如:上、下、刃
会意
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
形声
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
声也有兼义的,如:浅、钱、贱,三字共有的“小”的意义,正是从“戋”而来
造字的条例
转注
即“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声字。如“考”“老”等字,又如“初”“哉”“首”“基”等字
假借
本无其字,只是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如:令、长等
用字的条例
书体的演变
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
小篆——隶书(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员看的)——草书——楷书(真书)——行书
汉隶:隶书的标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
章草:各字分开,还带着挑笔
今草:字字连书,改为敛笔,以一行或一节为单位。
草书
正书:隶书去了挑笔,起于魏代,晋唐之间,称为隶书,而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也称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行书:介于正书与草书之间,不同于正书的拘,也有别于草书的放。
《周易》02
“八卦”传说
相传是伏羲氏所画
“河图”“洛书”传说
推测:八卦,大概是有了筮法以后才有的。甲骨卜辞中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
卜筮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卜法用牛骨最多,用龟甲是很少的。商代农业刚起头,游猎和畜牧还是主要的生活方式。到了周代,逐渐进入农业社会,牛骨便不易得了。
筮法则是只用些蓍草以占吉凶,可说是一种巫术,是靠了数字来判断吉凶的。
八卦
八卦的基础便是一二三的数目,配出八个卦。再将之重起来,两卦重作一个,按照算学里错列与组合的必然,成了六十四卦,即为《周易》里的卦数。
八卦的创制,六十四卦的推演,巫与卜官大约是重要的角色。(古代巫与卜官同时也就是史官,一切的记载,一切的档案,都掌管在他们手里。)
筮法中有不少袭用卜法的地方,筮法里的六十四卦,就相当于一百二十体的兆象。那断定吉凶的辞,原叫作繇辞。《周易》里的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六爻的次序是由下向上数的。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筮纪录,但和甲骨卜辞的性质不一样。
时间:从卦爻辞里的历史故事和风俗制度看,我们知道这些是西周初叶的纪录。那时卜筮官将这些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
《周易》
讲八卦的一部书。
地位与价值
《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筮书。
现在已变成儒家经典的第一部。《周易》变成儒家的经典,是在战国末期。到了汉代,便已跳到“六经”之首了。
传承与发展
战国末期,儒家受道家和阴阳家的影响,给《周易》的卦爻辞做了种种新解释,借此发挥他们的哲学。这种新解释存下来的,便是所谓的《易传》。《易传》中较有系统的是彖辞和象辞。此外还有《文言》(解释乾坤两卦)和《系辞》(发挥宇宙人生观)。
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据说是河内一个女子在什么地方找着的,后来称为《逸易》;其实也许就是汉代人作的。
《系辞》是最重要的一部《易传》,观象制器的故事,便是出自其中。这传里借着八卦和卦爻辞发挥着的融合儒道的哲学和观象制器的故事,都大大地增加了《周易》的价值,抬高了它的地位。
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