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货币均衡
金融学(第三版)课本知识点总结概括。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
编辑于2023-03-22 20:23:21金融学(第三版),课本知识点总结概括。存款性公司: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公司。其他存款性公司包括主要参加从事金融中介业务和发行包含在该国广义货币中的负债的所有居民兼容性公司。
金融学(第三版),课本知识点总结概括。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 终值:指货币的未来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按照复利方式计算。. 现值;指将来货币金融的现在价值。. 贴现:指将未来某个时点资金的价值折算为现在某个时点资金的价值。. 利率:是资金的增值同投入资金的价值之比,是衡量资金增值量的基本单位。
金融学(第三版)课本知识点总结概括。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金融学(第三版),课本知识点总结概括。存款性公司: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存款公司。其他存款性公司包括主要参加从事金融中介业务和发行包含在该国广义货币中的负债的所有居民兼容性公司。
金融学(第三版),课本知识点总结概括。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 终值:指货币的未来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按照复利方式计算。. 现值;指将来货币金融的现在价值。. 贴现:指将未来某个时点资金的价值折算为现在某个时点资金的价值。. 利率:是资金的增值同投入资金的价值之比,是衡量资金增值量的基本单位。
金融学(第三版)课本知识点总结概括。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货币均衡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的含义与衡量
我国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的三种观点
单要素定义,即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普遍持续的下降
双要素定义,即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三要素定义,即还包括经济增长率不断降低
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通货紧缩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
破坏信用关系
通货紧缩的治理
扩大有效需求
调整和改善供给
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主要手段是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与货币流通相关
通货膨胀是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的
通货膨胀关注的是一般物价水平,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或个别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波动
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价格上涨。而是一个“持续上涨”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价具有上涨的基本倾向,并持续一定的时间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分
公开型通货膨胀——又称显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完全通过一般物价水平。以明显而直接上涨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货膨胀率等于物价上涨率
隐蔽型通货膨胀
按价格上涨的程度分
爬行式通货膨胀
温和式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分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指由于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社会总供给或潜在产出,拉动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指由于生产成本提高,引起物价总水平上涨
混合型通货膨胀
指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同时作用
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
指由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或比例失调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度量
度量通货膨胀程度主要采用的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指标
批发物价指数
又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大宗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指标
GDP平减指数
综合反映物价水平变动情况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强制储蓄效应
强制储蓄指在支出不变时由于物价上涨而减少家庭部门的实际消费和储蓄
收入分配效应
指由通货膨胀造成的不同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的国民经济各部门、阶层和群体间的收入再分配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也称财富分配效应
恶性通货膨胀下的危机效应
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
促进论
促退论
认为通货膨胀将降低经济运行效率
中性论
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全社会的商品和服务供不应求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成因是由供给方面因素引起成本上升导致的
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成因是由于工资提高使厂商的生产成本增加而导致的物价上涨
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是由于生产投入品或要素的价格因市场垄断力量的存在而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结构性因素
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
“瓶颈”制约
需求转移
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
货币供求均衡原理
货币均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货币流通的过程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Md:货币需求量 Ms:货币供给量 货币均衡:Ms=Md
货币失衡:1、Ms>Md,持续发展,通货膨胀 2、Ms<Md,持续发展,通货紧缩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全部供最终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
总需求是一国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全社会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
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
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和有效调控
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的合理性
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中国的货币均衡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理
复式簿记原理
权责发生制
按照市场价格记录
所有的记账单位需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
经常账户
反映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实际资源的国际流动
经常账户的子项目
货物和服务
初次收入
二次收入
资本账户
主要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取得和处置
金融账户
主要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储备除外)及雇员认股权、其他投资、储备投资
储备资产
净误差与遗漏
国际收支的均衡与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的判断
自主性交易——指企业等机构单位自身的利益需要而独立进行的交易
调节性交易——指在自主性交易产生不平衡时所进行的用以平衡收支的弥补性交易
顺差——收大于支;逆差:收<支
评估和度量国际收支是否失衡的方法
贸易差额
指货物进出口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
国际收支总差额
指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收支合计所得到的总差额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结构
货币性因素
外汇投机和跨境资金流动
经济周期
国际经济环境
国际收支平衡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一国外汇供给短缺,本币汇率贬值
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式
财政、收入政策
调整汇率或利率等要素价格,完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价格机制
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劳工保护、能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执法力度,以调节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影响资本的流动,提高利用外汇的质量
实行更加有效的外汇管理政策,进一步便利企业进口用汇,大力支持海外直接投资特别是重要产业的并购,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对外金融投资的需求,加强外债借用的管理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
对外收支与总供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
固定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浮动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化受外汇占款影响很大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1994年后随着外汇占款的增长,外汇占款与我国的基础货币之比也不断上升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需求
国际收支对本国货币需求的影响
对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影响
对资产性货币需求的影响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