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炎症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在局部表现为变质、渗出和增生的基本病理变化。
题目:癌症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应用的思维导图,癌症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骨肉瘤的思维导图,好发年龄,患者15岁,正值骨骼生长旺盛的青少年时期,骨肉瘤多发。
胃癌的思维导图,一起来认识胃癌、肝转移性胃癌、卵巢转移性胃癌、直肠转移性胃癌,如有错误处,请老师同学们指出,一起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炎症
概念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在局部表现为变质、渗出和增生的基本病理变化
损伤、抗损伤和修复的综合过程
局部表现
红
血管扩张,充血
肿
炎性水肿、局部组织增生
热
局部血流加快,代谢增加
痛
局部压迫、炎性介质
功能障碍
实质细胞变性、坏死
全身表现
发热
IL-1,TNF-α
末梢血白细胞增加
IL-1,TNF-α,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实质器官的病变
慢性炎症
原因
病原微生物持续存在,难以消除
长期暴露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毒性因子
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
类型
一般慢性炎症(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病理特点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激活是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特征
炎症灶内浸润的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伴有明显结缔组织、血管上皮、腺体、实质细胞增生
常见部位及疾病
瘢痕(纤维结缔组织)
炎性息肉(局部的黏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组织过度增生)
炎性假瘤(多见于肺和眼眶)
炎性假瘤和肿瘤的区别
肿瘤的增生为上皮或腺体的增生
炎性假瘤为多克隆性增生
肉芽肿性炎(特异性慢性炎症)
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肉芽肿),主要细胞成分是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肉芽肿的类型和特点
感染性肉芽肿
举例:结核病、麻风、猫爪病、梅毒、血吸虫病
异物性肉芽肿
手术缝线、石棉、滑石粉、体内植入物
原因不明的肉芽肿
结节病、风湿病
急性炎症
定义:机体对致炎因子的快速反应,目的是把白细胞和抗体、补体及纤维蛋白原等输送到炎症病灶,杀伤和清除致炎因子,主要发生血管反应和白细胞反应
反应迅速,病程较短,往往持续数天,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血管反应
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血流速度减慢
血管通透性增加
内皮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增加
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最常见原因
组胺、缓激肽、白三烯等炎症介质与内皮细胞受体结合,使细胞骨架发生可逆性收缩,细胞间隙增加
细胞因子IL-1/TNF等诱导内皮细胞骨架重组
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内皮细胞损伤
严重烧伤和化脓菌感染等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使之坏死脱落
速发持续反应:主要发生在微循环的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
迟发持续反应:主要发生在细静脉和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白细胞反应
白细胞渗出
白细胞的边集和滚动
白细胞粘附
白细胞游出血管的前提
白细胞游出
阿米巴样运动形式
中性粒细胞的运动能力最强,淋巴细胞运动能力最弱
急性炎症早期(24小时以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占优势,24-48小时即被巨噬细胞取代
趋化作用
常见的趋化因子:外源性(细菌产物)、内源性(C5a、LBT-4、IL-2)
炎细胞在炎症病灶区聚集的现象称为炎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形态学基础
白细胞激活及作用
吞噬作用
免疫作用
组织损伤作用
炎细胞的种类及特点
中性粒细胞
化脓菌感染时,称为脓细胞,是脓液的主要成分
巨噬细胞
特殊部位的巨噬细胞名称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肝窦——枯否细胞
脑组织——小胶质细胞
吞噬不同物质后的名称
吞噬脂质——泡沫细胞
吞噬炭末——尘细胞
心衰时吞噬红细胞——心衰细胞
吞噬结核杆菌——类上皮细胞和Langhans巨细胞
风湿热时吞噬坏死组织——风湿细胞(Aschoff细胞)
吞噬异物——异物巨细胞,相互融合成多核巨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病理学类型
变质性炎
病变以局部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而渗出、增生较轻微的炎症
举例:中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乙型脑炎
渗出性炎
浆液性炎
主要渗出物:浆液(血浆),淡黄色略浑浊的液体
病理特点:水+3%-5%的小分子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少量纤维素+少量中性粒细胞;炎症轻,易消退
好发部位及疾病
皮肤—皮肤二度烧伤或疱疹病毒感染
黏膜—浆液性卡他性炎
浆膜—结核性胸膜炎
纤维素性炎
主要渗出物:大量纤维素
黏膜—假性膜炎—白喉、痢疾
浆膜—绒毛心—心包炎
肺—肺实变—大叶性肺炎
化脓性炎
主要渗出物:中性粒细胞
病理特点:脓液形成(脓细胞+坏死组织碎片+少量浆液+细菌)
表面化脓:化脓性尿道炎、化脓性支气管炎;积脓:主要发生于浆膜腔、胆囊、输卵管
病理特点:纤维素+中性粒细胞+病原菌+坏死组织;形成假膜或纤维黏连
蜂窝织炎: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见于皮下组织、肌肉、阑尾
脓肿:常发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疖、痈
出血性炎
主要渗出物:红细胞
病理特点:血管壁损伤明显,大量红细胞漏出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炭疽
增生性炎
局部炎症以增生为主,而变质和渗出较轻
举例:伤寒、肾小球肾炎
急性炎症的结局
痊愈
损伤<抗损伤
迁延为慢性炎症
抗损伤=损伤
蔓延散播
损伤>抗损伤
局部蔓延
淋巴管蔓延
血道播散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炎症局部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举例:急性肝炎、乙脑
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血浆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炎症最具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渗出液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白细胞游出血管
漏出液
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增生
在致炎因子或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炎症局部实质细胞、间质细胞、炎细胞反应性增生
举例:炎性假瘤、炎性息肉、急性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