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2《经典常谈》之《诗》
《经典常谈》之《诗》第十二,具体内容有 汉代、晋代(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齐梁、唐代、晚唐、宋代的诗内容,历代诗各有胜场,也各有短处,只要知道新、变,便是进步
10《经典常谈》之《诸子》的思维导图,分为产生背景、百家争鸣、思想统一三个模块内容,欢迎交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诗
汉代
汉代乐府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
教李延年作协律都尉,负责整理那些歌辞和谱子,以备传习唱奏。
协律
北宋太原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的和不合乐的歌谣,以及模拟之作,成为一书,题作《乐府诗集》
汉乐府的声调和当时称为“雅乐”的三百篇不同,所采取的是新调子
“楚声”
屈原的辞可为楚声的代表
楚声的句调比较雅乐参差得多
新声
新声出于西域和北狄的军歌。
新声的更比楚声参差得多
汉乐府以叙事为主
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
历史及游仙的故事也占一部分
男女相思和离别之作
五言诗
代表
《古诗十九首》
时代:实在都是汉末的作品
作者:并非一人之作,也非一时之作,但都模拟言情的乐府
内容:多是相思离别,以及人生无常、当及时行乐(也有对于邪臣当道、贤人放逐、朋友富贵相忘、知音难得等事的慨叹)
评价:自然达意,委婉尽情,合于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
苏武、李陵诗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
用乐府旧题,改作新词
开始有了工拙的评论
魏代的阮籍(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诗的人)
作了《咏怀诗》八十多首
没有用心琢句;但语既浑括,譬喻又多,旨趣更往往难详
增加了五言诗文人化的程度
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
晋代(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
玄言诗
孙绰、许询
只是融化老、庄的文句,抽象说理
千篇一律,没有“我”
田园诗
陶渊明(隐逸诗人之宗)
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
不妨说理,但须有理趣
只求明白诚恳,不排不典
散文化
山水诗
谢灵运(是老、庄的信徒,也是佛的信徒)
用排偶,用典故,却能创造新鲜的句子
第一个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
开了后世诗人着意描写的路子
齐梁
宫体诗
齐武帝永明年间 “声律说”大盛
更着重句中的“和”
力求谐调,远于语言的自然
讲究用典,一面讲究声律,不免侧重技巧的毛病
梁
新变,专咏艳情
七言乐府
汉、魏文士仿作乐府,已经有七言的,但只零星偶见,后来舞曲里常有七言之作
宋代,鲍照有《行路难》十八首,人生的感慨颇多,和舞曲描写声容的不一样
梁以来七言的发展,却还跟着舞曲的路子,是宫体的谐调
唐代
古体近体
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近体的七言诗
代表人物:沈佺期、宋之问
奠定了律诗的体制(沈、宋的成就只在声律上)
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古体的七言诗)
代表人物:陈子昂、李白
二人五言古体,模拟阮籍的《咏怀》,但是失败了
李白更撇开了排偶和谐调,作他的七言乐府
藉着乐府旧题来抒写自己生活的
评价:自然而不觉费力,并且暗示着超远的境界(新标准)
代表人物:杜甫
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
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
给诗创造了新语言
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
代表人物:韩愈
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像汉赋似的
长庆体
代表人物:元稹、白居易
继承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
晚唐
绮丽一派:李商隐、杜牧
影响宋初的诗
粗豪一派:出于元、白,作诗如说话,嬉笑怒骂,兼而有之,又时时杂用俗语
僻涩一派:思深语精,别出蹊径
影响了宋一代的诗
宋代
宋初专学李商隐,王禹偁独学杜甫,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
宋诗散文化,到苏轼而极(将禅理大量的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
黄庭坚第一个有意的讲究诗的技巧的人(“江西诗派”)
南宋的三大诗家(杨万里、陆游)
历代诗各有胜场,也各有短处,只要知道新、变,便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