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单元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初中地理第二单元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整理了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的内容,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这是一篇关于七年级历史思维导图,汇总了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分封制、秦暴政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海陆变迁,整理了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的内容,快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
地形、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注意:盆地可高可低,只要四周高、中间低的都叫盆地
平原
较低(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高原
较高(500米以上)
地面平坦,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较低(大致在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也有些盆地内部分布着起伏的丘陵,但比四周的山地、高原仍要低很多。
世界主要的地形区
世界两大著名的山脉带
山脉由一系列山组成
山系则由一系列山脉组成
世界陆地地形之最
海底地形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极具增至数千米
海沟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万多米
大洋中脊
大洋中新海底诞生地,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洋盆
大洋中最广阔的部分
和陆地地形一样,也是起伏不平的
学看地形图
地形图的作用
了解某地的地形情况
等高线
定义
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闭合曲线(平滑曲线)
主要特点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一般相同
0米等高线一般表示海岸线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且在图中的中间部分不中断。
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山地部位的判读
地形剖面图
指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入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
作用
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制作
定线
确定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线
建立坐标
在横坐标上确定剖面的线的长度,在纵坐标上确定剖面图高度范围,一般下延和上延一个等高距
描点
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
连线
从每个焦点向下做垂线,并在垂线上找出每个点的相对位置,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判读
一看关键点
二看高低起伏趋势
三看特殊部位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制作原理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和等深线之间图上不同的颜色
着色规律
绿色
蓝色
海洋
不同深浅的黄色
丘陵、高原、山地
白色
冰雪
褐色
高山
特点
可以看清陆地和海底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